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游戏 > 全面战争之伐清 > 第五百八十一章 班师回朝

第五百八十一章 班师回朝

书名:全面战争之伐清 作者:泪曲.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3-05-29 19:45:14

或许是因为朝廷从未有过扩张至如此之大的疆域,以至于朝臣们一时间都想不出合适的法子和政策来确保朝廷能够长久的稳固对泰西诸地的统治。

这倒是在苏言的意料之中,事实上他已经有些动摇了,想要将自己的皇子们分封到中亚西亚那边过去,只不过他的皇子们年纪尚小,如果真的要付诸行动的话,就只能先拿秦王苏辰安来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了。

另一边,朝廷的调令也以八百里加急送往泰西,在消息送达之后,还远在泰西的夏军上下皆一阵欢天喜地,他们兴高采烈的收拾起了个人物品,小心翼翼的将充满西方特色的小物件藏好,准备等班师回朝能够回乡省亲后将这些小物件带给自己的妻儿老小。

傅兴华和沐天波都没有跟着大军一同出发,而是先让大军开拔回朝,自己继续留在辖区内颁发政令,他们下令在已经接受大夏统治有一段时间的地方人里面征召一部分民兵,将其调往新占领区,令其维持朝廷在新占领区的统治和秩序,并从现有的官僚中调拨一部分人前去新占领区补充官职的空缺。

沐天波以波斯大都护的名义将奥斯曼帝国割让过来的伊拉克地区分为两个州府,分别以巴格达与巴士拉为首府,置知府及一下官职,在做完这一切后,沐天波他们便启程回朝。

大军自中亚开拔,押运着大量的奥斯曼、鞑靼人战俘,以及无数装满马车的金银珠宝等战利品沿着陆上丝绸之路进入安西布政使司,又进入甘肃、陕西、河南,最终返回京师,除了俘虏和战利品外,俄国索菲娅公主、奥斯曼帝国王子、摩尔达维亚、瓦拉几亚、克里米亚、埃及等国的王室也都一同随行,他们接受了大夏的邀请,参加即将在江宁举办的献俘仪式。

从中亚到江宁路途遥远,再加上大军队列里有着众多俘虏和装载着战利品与辎重的马车和宾客,军队的行进速度也因此遭到了大大的削减,一直到武安二十二年,也就是1675年,大军才终于抵达长江北岸。

过去一年内,朝廷在等待大军班师回朝之余也没有闲着,在武安二十一年,西京发生了一场震惊朝野的大案,一伙强盗直接趁着夜色在城内抢劫一户小有名气的乡绅,在抢走财物后残忍屠杀了他们满门,这伙强盗留下了大量的足迹和证据,但府衙的捕快能力低下,不仅破坏了现场留下的证据,还有人浑水摸鱼,将一些强盗慌乱中遗留下来的财物占为己有。

这件事令整个西京府衙蒙羞,淮南王苏辞大怒,将所有涉事捕快拿下入狱,当这件事被汇报给朝廷后,顿时引起了朝臣们的激烈争论。

这也让苏言发现了一直以来地方捕快的一个弊端,让他们去保境安民,维护城内的治安,救火之类的事情还能应付,可要是遇到命案之类的刑事案件,地方捕快就抓瞎了。

苏言因此决定对这个现象进行改变,在他的主导下,朝廷将在国内推行建立现代警察制度。

不过考虑到这个时代就算是在西方,警察制度也还没有建立,因而苏言决定先在京畿与江南布政使司作为试点。

武安二十一年六月,朝廷在刑部衙门所属设置巡警司,负责管辖全国各地的警务衙门与各省人事调动。

随后,在江宁城南坐落了起全国第一座警务衙门巡警总署,巡警总署同时需要对江宁府尹负责,而府衙中原本的捕快在经过考核后,考核通过者被允许加入警务衙门,担任第一批巡警,未通过者只能裁撤。

除此之外,苏言也参考了清末改良派人士黄遵循与湖南巡抚陈宝箴在建立现代警察雏形保卫局之时提出的中国第一个警政理论——

即「警视之职,以备不虞,以检非为。总局以外,分区置属。大凡户数二万以上,设一分署,六十户巡以一人。司者持棒巡行,计科受代,皆

有手札,录报于局长。余考其职,盖兼周官司救、司市、司暴……修闾氏数官之职。后世惟北魏时设候官,名曰白鹭,略类此官。」

各州府皆设总署一座,有户数二万以上县城、城镇设一巡警分署,往下又设巡警亭,其地位与后世的派出所相同,另外地方衙门的司狱司与刑房取消,以巡警取代。

巡警分署直接受总署管理,总署署长官职为正五品,不接受地方衙门的直接管理,而是听从省府的总署署长调遣,省府的总署署长官职为从四品,与知府相同,除了要接受刑部巡警司的管理外,行省按察使也有权利进行调遣。

巡警的制服统一为胸前印「巡」背后印「警」的皂袍,他们头戴黑色方帽,以腰带系腰,腰带一侧挎佩刀,一侧挂着黑色棍棒与用来捆绑犯人的绳索,身份皆由刻有所属衙门全称的令牌证明。

就例如江宁巡警总署下辖巡警,其所使用的的腰牌为铜制成,边缘刻有「京畿江宁府巡警总署」,中间被大大的「巡警」二字占据。

因为现在的火枪精准度还没有提升,单兵射击很不容易击中目标,所以巡警们便没有装配火枪,造价更昂贵的燧发手铳就更不用说了,在实战中发挥不出多大作用不说,给巡警列装也完全是浪费物资。

自巡警总署设立之后,江宁街头上原本挎着腰刀大摇大摆地走在街上的捕快衙役们便都没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有着崭新统一制服的巡警。

这些巡警一出现,顿时就引起了街头巷尾的百姓们的侧目,他们好奇地打量着这些因为新政而出现的新吏,议论纷纷。

不过他们的好奇很快就慢慢消散了,因为他们意识到这些巡警虽然名字和捕快衙役不一样,但实际上的定位都是相同的,因而百姓们在讨论了一阵之后,便停止了好奇,各自去干自己的事情了。

从六月设置巡警司一直到大军班师回朝过去了半年多的时间,在这半年多的时间内,巡警总署在江宁府内破获了多起案件,成功缉拿了大部分的涉案人员。

巡警总署的优异表现让苏言和朝臣们都感到满意,经过一番探讨后,他们便决定将巡警的活动范围扩大到整个江南布政使司,在江南的各个州府县设置巡警总署与分署,取代现有的捕快与衙役。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失业潮,捕快和衙役们虽然心中充满了牢骚,但还是只能乖乖的前去考核,考核通过者欣喜若狂,认为自己保住了这份体面的饭碗,而被淘汰者只能如丧考妣,灰溜溜地回到家去。

设置巡警没有在国内引起太大的波动,仅有一些相关的从业人员会一直关注这件事,更多的在一开始的新鲜后,便将注意力投向了西方,他们期盼着大军的凯旋,迫不及待想要看见献俘仪式了。

武安二十二年三月,大军渡过长江返回京师,身着龙袍的苏言亲自带着一众皇室成员以及满朝文武前去下关码头迎接这支得胜的大军。

繁华的下关码头,此时也已经人声鼎沸,放眼望去到处都是摩肩擦踵的人群,几乎全城的百姓都聚集到了这里,除了京师的百姓外,那些闻讯而来的各地百姓也都聚集于此,他们站在士兵们组成的人墙后面,一个个努力伸着脖子向同一个方向看去,整个码头一片嘈杂,各种声音汇聚在一起。

苏言站在工部在过去一年内搭建起来的高高的点将台上,俯视着下关码头的热闹场面,他能够看见一艘艘高大的船只从长江北岸驶来,驶入码头,将船上的士兵卸下,一面面军旗高高挂起,随风飘扬,那些下船的士兵们踩在踏实的地板上,每个人的脸上也都带着归乡的喜悦。

可就在这时,负责维持现场秩序的江宁府尹有些慌张地跑了过来,他几个小快步跑到查理面前,行了一礼后低声说道:「陛下,聚集在下关码头内的百

姓实在是太多了,万一发生了什么意外,对您和朝廷的声望都将会造成很大的影响,臣建议尽可能疏散一部分百姓,减轻压力。」

苏言瞥了他一眼,又看向底下那密密麻麻宛如海洋一般的人群,陷入了沉思,一旁的太常寺卿却劝阻道:「陛下不可,百姓聚集于此,皆因仰慕天威,恭贺王师凯旋,眼下王师还未完全登陆,怎么能就这样将他们驱散,这反而有损陛下的威望。」

「可若是发生什么意外,那可就追悔莫及了。」连城璧坚持自己的看法,说道。

听到他们争辩的太子走了过来,他先是询问连城璧事情的前因,在得知他是为了避免发生什么危险才劝说疏散群众后,脸上眉头微蹙,还是走到苏言面前,劝谏道:「父皇,连府尹所言极是,下关码头内的百姓实在是太多了,为了谨慎起见,还是应该将他们疏散一部分。」

见太子都跟着劝说,苏言点了点头,他同意了二人的请求,下令禁军将部分百姓疏散到港口外,让他们到下关码头入城的街道上等候,同时增强维持治安的兵力——城中的巡警数量完全不够用,在这种情况下,还是要让驻扎在京师的禁军上场。

苏言的命令很快就被传达下去,连城璧亲自带着禁军们将部分百姓疏散出去,并且在出入口设置关卡,禁止百姓继续进入,在他们的疏散下,港口内的百姓数量果然大大减少了很多。

而就在连城璧带着禁军疏散百姓的时候,越来越多的远征军将士登陆在下关码头,傅兴华、张勇、沐天波等一众主将也都随着上书他们官职的旗号出现,随着他们的出现,港口内的气氛顿时被引爆。

部署在港口四处的乐手一齐奏响乐器,附近的礼炮也都打出二十四响齐鸣,在充满了庄严的军乐声中,夏军将士紧跟在他们的统帅身后,走向点将台。

大军并没有在点将台前停留,士兵们扛着火枪,昂首挺胸地在天子和朝臣们的检阅下,又在百姓们的热烈欢呼声中从点将台前穿过,许多在人群中的士兵的家眷看见自己的亲人皆忍不住大声呼唤着他们的名字,他们一边呼喊着,热泪也一边从眼眶流出。

大军直接穿过点将台,但傅兴华等人却并没有跟着离去,他们在宦官的引领下登上了高台,来到了天子面前,众人在见到天子后皆单膝跪地,口中不约而同口呼万岁。

苏言微笑着看着他们,示意众将平身,待他们起身以后,苏言才终于能够仔细打量起这些为他远征泰西的爱将,岁月和战场上的风霜在他们每个人的脸上都留下了明显的痕迹。

「陛下,不辱使命。」

傅兴华庄重地说道,他说完,身后的张普就上前一步,双手捧着将康斯坦丁尼耶协议的原件交到傅兴华手中,傅兴华从他手中接过,又单膝跪地,将协议举过头顶,捧在查理面前。

「这便是奥斯曼蛮夷臣服于天朝后签订的协议,其君王***四世之子也一同随军至此。」他如是说道。

苏言微微颔首,一旁的近侍便上前接过傅兴华手中的卷轴,将其展开,使苏言能够清楚看见原件上的文字,他的目光落在了上面用汉字书写的条款上,面露动容之色。

「好……好……这非常好……」

苏言语气有些颤抖地说道——他的情绪非常激动,这份足以载入史册的条约就放在他的眼前,高傲的土耳其雄鸡这一世恐怕再无崛起的机会。

苏言很快就平复了自己的心情,他深吸一口气,又恢复了那副波澜不惊的模样,道:「来人,宣旨。」

苏言话音落下,一旁的近侍便拿出提前准备好的圣旨,傅兴华等人见状连忙再次跪倒在地,那近侍清了清嗓子,高声宣读天子的旨意。

天子大封有功之臣,封安西侯傅兴华为英国

公,副将张普为定西将军、定西伯,黔国公长子沐忠显为平波将军、定虏伯,次子沐忠亮为镇寇将军、平虏伯,其余人等亦皆有封赏。

肃国公张勇虽然没有得到爵位晋升,但是他得到了丰厚的财务封赏,他的妻子也被封为诰命夫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