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耽美同人 > 重生射雕之剑归何处 > 第二百四十五章 道姑莫愁

第二百四十五章 道姑莫愁

书名:重生射雕之剑归何处 作者:徒己 分类:耽美同人 更新时间:2023-02-01 19:27:19

“这是什么时候发生的事情,消息确定了吗?”

郭默手里拿着两份情报,一份是由“皇城司”传过来的,一份是由“听风”传过来的。

但是,两份情报的内容,几乎一模一样,所差的也不过是行文措辞罢了。

郭默心里已经确定这上边的内容是真实的,但是,还是忍不住问了一句。

“郭老弟,事情发生在七月中的大朝会上,消息应当属实。毕竟‘皇城司’是官面上传递过来的信息,而临安的‘听风’,是在下秘密安排的,别人都不得而知。”

是了,当初设立“听风”的时候,主要是为了对外行动的方便,一开始就没打算在大宋境内布点。

还是陆乘风多了一个心眼,才在临安城偷偷地留了一手,派了一个五人小队,潜伏在了临安。

临行之时,陆乘风特意交待,非大事不可禀报,如若禀报就直接将消息发到他的手上。

这份情报,也是临安的“听风”小队,这一年来,第二次向他汇报,上次还是因为临安四起对郭默的“流言蜚语”。

“二师兄,事情绝对错不了,‘皇城司’的消息,还是四师傅特意派老五送来的。”

封戈出于关心郭默,也参与了这次谈话,原本他并不在这个范围。

“老五?叶瞿回来了?他没什么事吧?”

五师弟叶瞿,自从大家从大漠的“七贤庄”逃回来之后,叶瞿就带着妻子周莲、老丈人周诚和儿子叶风,去了嘉兴。

同行的,还有二师傅“妙手书生”朱聪,七师傅“越女剑”韩小莹和五师傅“笑弥陀”张阿生。

因为,叶瞿已经是拖家带口的人了,而老丈人周诚又在混乱中,为了保护女儿受了伤,叶瞿也想带着老婆孩子安稳地过日子,就没有提出往军中去。

而在嘉兴城里,叶瞿随意开了个小店铺,由几位师傅照顾着,一切都过得很平静。

只是这种平静的生活,让叶瞿慢慢有些不习惯了。

作为妻子的周莲,自然能看出丈夫的烦闷。

“叶瞿,你要是实在在家里待不住了,就去找二师兄吧。”

一天夜晚,见到关了店门的叶瞿,再一次喝了一坛子酒,在院子里不停地练武,直到将自己累得倒在地上。

“可是,你、岳父和孩子该怎么办?”

“呵呵,叶瞿,老夫只是左腿跛了而已,又不是完全不能动弹,就咱家这个小店经营起来还不费什么力气。”

“再说了,在这嘉兴城里,还有你几位师傅帮衬着,就算生意不景气,难道还会断了吃喝?你还年轻,要出去给叶风搏个前程出来才是。”

老秀才周诚,不知道什么时候,也出现在了院子里。

说一千道一万,刚刚他最后那句话,算是说到了重点。

叶瞿的二师兄那是谁啊?

郭默,大宋的“燕王”殿下,他们作为知情人,更知道郭默的真实身份。

一旦将来有面南背北的那一天,跟着郭默冲锋陷阵的人,自然能给家里搏一个封妻荫子。

有了家人的支持,再加上叶瞿那颗不甘寂寞的心,第二天就告别了妻儿,先去了一趟“鸳鸯山庄”跟几位师傅打个招呼。

然后,叶瞿就直接赶奔临安城,去找自己的四师傅“南山樵子”南希仁。

也有好多年没见到四师傅了,叶瞿稳重的性格,倒是跟南希仁一脉相承。

师徒二人见面,自然有一番离别之情要诉。

正好赶上有一份关键的情报要送,南希仁就把叶瞿派了过来,而叶瞿的事情,还是让郭默这个二师兄直接安排吧。

“二师兄——”

听到郭默在里边说到自己,等在屋外的叶瞿叫道。

叶瞿相对稳重,跟封戈相比,少了些外向和自来熟,在郭默面前未免有些拘束。

再加上多年没在一起,而且去年刚回来的时候,封戈随着三师傅进了“靖难军”,而叶瞿却跑到嘉兴去了。

“老五?快过来,你小子来了怎么还躲着不见人啊?”

郭默看得出这五师弟有些放不开,估计还有小小的心结存在,这可要不得。

“从临安来吗?几位师傅还好吧?”

郭默走过去,一把将叶瞿拉了进来,先没有询问情报的事情,而是关心起“江南七怪”几位的现状。

单单这一个表现,看得旁边的陆乘风就暗赞不已。

“二师兄,师傅他们都挺好,这次顺道替四师傅送份情报,其实我...我是来投奔你了。”

叶瞿还是有些磨不开。

“哈哈,老五啊,你早就该回来了,以后还跟四哥一起搭档。”

封戈也走了过来,一把将叶瞿的肩膀,搂得结结实实的。

这两人都是从川蜀走出来的,患难相扶了十多年,又一同拜了师傅,一同上战场杀敌,二人的感情最是深厚。

“嗯,老五,你就暂时跟老四在一起吧,这小子最近练功都懈怠了,有你在也能督促他点儿,大家说说这份情报的事情吧。”

情报里到底说了什么?

原来,在七月中的大朝会上,沉寂了几年的百官之首,那位位高权重的枢密院使史弥远,终于发飙了。

大朝会当天,官家赵扩刚刚在“大庆殿”上坐定,就有御史出来弹劾。

按理说,御史有“风闻奏事”的权利,即便奏错了,也不会承担责任。

据说,是宋仁宗“发明”了“风闻奏事”的制度,也就是说谏官可以根据道听途说来参奏大臣。

此例一开,台谏官员与执政大臣势如水火,而皇帝却在一旁偷着乐。

因此,日常的弹劾早已经是家常便饭了,今日则不同。

先有御史弹劾枢密院副使、礼部尚书程珌,玩忽职守、滥用私权,年老昏庸而耽误政事。

这名御史刚刚退回去,又走出一名御史。

弹劾刑部尚书赵汝述,说他久离刑部、糜废部务,乃尸餐其位之人,请官家罢黜其刑部尚书之职。

又有御史走出来,一连弹劾了刑部侍郎宋慈、兵部侍郎孟宗政、户部侍郎岳珂等人。

被御史弹劾的这些人,要么就是坚定支持“燕王”郭默的人,要么就是因为郭默才能位列中枢的人。

听完御史们的弹劾,赵扩没有做任何表示,面沉似水,一言不发地看着满朝文武。

“史相,你如何看待此事?”

良久,赵扩将目光盯在站在文官第一位的史弥远身上。

“启禀官家,老臣以为,‘无风不起浪、空穴才来风’。御史台向来闻风奏事,虽不全中恐怕也有些端倪,官家当派人详加查处、以正朝纲。”

仿佛史弥远所说,早在赵扩的意料之中,听完之后也不置可否。

“太子觉得此事如何?”

最近一段时间,不知是“迫于”坊间舆论的压力,还是官家赵扩真的老了。

已经允许太子赵竑上朝听政,并参与审阅一些普通的奏折。

满朝文武都知道,最近这半年,太子赵竑表现得很好。

宫里宫外,都维持着“忠良仁孝”人设,却偏偏跟百官之首的史弥远,尿不到一个壶里去。

就像现在,官家赵扩先问了史弥远,而又紧接着问太子赵竑,明显是想让他们二人当众来打擂台的。

“启禀官家,今日御史台一次性弹劾如此多的朝廷重臣,儿臣以为干系重大,不可轻易判处,以免朝局不稳。”

“不过......方才史相所说,皆乃老成谋国之言,公忠体国,望官家明察、照准。”

史弥远方才的话,在场众人听后,都想得明白,也看得清楚,很明显就是在排除异己。

六部重臣,除了他自己的人,就单单留下一个兵部尚书胡榘没有触碰,因为胡榘现在是坚定站在赵扩身后的人。

但是,太子赵竑的上奏,尤其是最后一句,却让很多人都大跌眼镜。

这还是太子赵竑吗?

什么时候,太子殿下跟史弥远站在同一战线了?

尤其是朝中那些中立派,既不站史弥远,也不站“燕王”郭默,更不站太子赵竑的文武大臣。

“哈哈——好一个‘老成谋国’,好一个‘公忠体国’,竑儿这半年来,果然大有长进,心胸比起以往,可是开阔了不少啊!”

“既然太子殿下,跟史相都认为他们有罪,那么朕也懒得去查验了,就乾纲独断一次吧。”

“即日起,程珌、赵汝述、孟宗政、岳珂、宋慈等,各降一级处分,暂原职留用。除岳珂之外,其他人再罚闭门思过三个月,退朝吧——”

赵扩说完,竟然都没给那几位当事人,当朝申辩的机会,一甩袖子就离开了。

这一下子,就像捅了马蜂窝一样,朝中六部,一半以上都受到波及,尤其是刑部和礼部。

刑部尚书赵汝述,本身现在就是“燕王”的长史,常年待在洛阳的燕王府,不过问刑部事宜。

现在,连刑部真正处理日常事务的,刑部侍郎宋慈也要闭门思过三个月,刑部顿时就没了决策之人,大小事务都堆到了枢密院。

而礼部更是夸张,金国的使节已经有三波人,住在临安的驿馆,他们都是来找老程珌交涉的。

随着金国北部战场的吃紧,金国朝中已经有人提出,放弃熙秦路、庆元路、京兆路等区域的十来个州府。

这样,就能把在那里驻扎的四万多金兵,全部调过来,拱卫金国现在的国都汴梁城。

可是,大多数的金国人是不甘心的,这样一来,岂不是白白便宜了大宋那么大片疆土?

因此,先后派出使节来交涉,看看能不能从大宋换得一些支持,哪怕是给些兵器、铠甲或者粮草呢。

如果,大宋能够派兵共同抵挡蒙古铁骑,金国甚至都在考虑,可以将河东北路,以至于太原城以北的区域也让给大宋。

不是说金国人突然变得这么康慨大方,而是他们清楚地认识到,现在金国的实力,已经不足以守护这些地方。

与其最终也会落到蒙古人的手里,不如趁早拿出来交换一些利益。

将那些地方给了大宋,也算是将大宋,直接摆到了蒙古铁骑的兵锋之下。

把大宋也拉进战争的泥潭,金国人才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调整和壮大自己,以便于将来能够卷土重来、东山再起。

可是,老程珌现在居然歇了,还是奉旨放假——闭门思过三个月。

没人跟他们谈啊,即便礼部一些低级官员可以接待他们,最终没有拍板的人也一样谈不成啊。

事发的第三天,就有那脑子活泛的金国使节,偷偷地找到老程珌的府上去。

老程珌先是闭门谢客,后来玩得更绝。

直接上了道折子,说自己旧伤复发,需要静养,恳请官家再延长他三个月的假期。

然后,竟然带着一队护卫,悄悄地离开临安,到洛阳城找赵汝述喝酒去了。

甚至,还舔着脸要求赵汝述,也给他在燕王府安排个职位。

理由很充分,凭啥你赵汝述能够兼任着刑部尚书,就能不回临安去,待在洛阳当着燕王府的长史啊?

当官家赵扩,收到老程珌的请假折子时,老程珌已经离开临安了,这是**裸地先斩后奏啊?

再看看他请假的理由,“旧伤复发”?

你一个文官,又没有上过战场,你哪来的旧伤?

难道是被那帮金国人给气出来的内伤吗?

“官家,这个程尚书也太有点儿......”

老太监张了张口,没好意思说出后边的话。

“太什么?太无赖了?这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老流氓,朕都想不明白,朕当初怎么就任命这样的人做了‘礼’部尚书,他懂‘礼’吗?”

赵扩都给气乐了。

“那他这封折子?”

“准了,还能怎样?这老东西现在在哪里?”

赵扩也很无奈。

“听他的家人说,程尚书天一亮就带着一队护卫离开了临安城,说是要到洛阳去养伤。”

老太监在旁边汇报着,说到这里,连自己都忍不住乐了。

“哼,这个老货,想躲清净啊?门都没有。明天再传个话,告诉那帮金国使节,宋金交涉的事情,只有程珌能谈,让他们到洛阳找他去。”

赵扩心里清楚,这个老程珌,是完全吃透了自己的想法。

或许那几位被勒令回家闭门思过的朝中重臣,也能明白自己的想法,今日在朝堂上才保持着沉默。

“老货,太子现在在做什么?”

赵扩突然问了一句。

“启禀官家,太子殿下好像...好像在寝殿里饮酒,还叫了教坊司的几名舞姬。”

......

现在的屋子里,除了郭默,还有黄蓉、陆乘风、封戈和叶瞿,王坚却不在这里。

这小子一刻都不能安生,竟然趁着郭默不在的一个多月,将西夏和金国交界的一座县城文水给暗中接管了。

文水县本归太原府管,连太原城都没什么驻军,文水县靠近西夏,更是没人管的地方。

“郭老弟,以陆某这几年对官家的了解,他这样做应该是另有深意的。”

“今时不同往日,宫中禁卫、临安军防,可以说都牢牢掌握在官家手里,要不是忌惮朝野的安稳,‘皇城司’掌握的那些证据,就足以拿下史弥远。”

郭默的身边,还是缺乏出谋划策的人。

陆乘风也只是因为久在“皇城司”,掌握的信息多一些,对官家赵扩了解的多一些,才能够做出这样的判断。

......

“欲要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史相,你还是有些孟浪了,咳咳——”

在临安城某处宅院里,吏部尚书薛极已经在家养病快一个月了,他倒是真的病倒了。

本身也算上了岁数的人,过去这两年,史弥远身边的人,能派上用场的越来越少,很多事情都压在了薛极的身上。

上次临安城流言四起的事情,让薛极本就沉重的心情更加矛盾,又有程珌的从中说项,薛极索性就安生地在府里病着了。

......

虽然,陆乘风没有给出郭默太高明的建议,就是单纯从力量的层面为官家赵扩做了注脚,郭默反而放下心来。

其实这道理很简单,只能说是郭默当局者迷罢了。

就他现在的身份和实力,就算临安城里,真发生了惊天的变动,郭默也有能力力挽狂澜。

“还是密切关注临安的动静吧,让王坚秘密潜伏回临安,先待在四师傅那里,一旦临安真出了大变故,让他立刻接受临安城防。”

王坚,是“敦武军”的老人,也一直是孟共的副手。

孟共现在作为一军主帅,他的一举一动都会引起有心人的注意,而王坚则不然。

现在临安的驻军,已经有超过一半,都是从“敦武军”接受过训练出来的,对王坚当然熟悉的很。

再加上郭默给的,一份加盖了燕王大印的军令,相信王坚能够将事情处理圆满的。

这也是防患于未然之举,少算不胜多算胜,提前布好局而已。

如果真用不上,那才是最好的结局。

“郭老弟,还有一事,看看你是什么意见?关于熙秦路、庆元路、京兆路等区域的十来个州府,你是怎么打算的?”

自从“敦武军”攻占洛阳之后,这十来个州,算是彻底被关了禁闭。

金国也多次派使臣到临安跟老程珌打擂台,沟通交流一年了,也没有谈个结果出来。

老程珌眼睛多贼啊,他清楚这其中的关键不在金国给出的条件,也不在于宫里的官家赵扩,大主意还得那位“燕王”殿下来拿。

“我的意见很明确,地盘一定要拿下,能不发生流血冲突最好。记住,这些金国的疆土,对我们大宋来讲,永远都是‘收复’故土,不是占领。”

“至于那几万金兵,如果他们想要,就好好谈个价码,而且还要看这几万人自己的‘意愿’,务必在‘自愿’的前提下,才能放他们离开,明白吗?”

郭默意味深长地看了陆乘风一眼。

“哈哈哈,明白、明白,陆某知道该怎么去做了。”

“另外,以我的名义给官家去封密折。让朝廷下旨,在洛阳城举办一次秋闱大考吧,人员不要限制,任何地方的都行。”

“就让赵汝述做这个主考官吧,以后再拿下来的地盘,优先让这次考中的人出仕。”

“没有空缺之前,先集中起来让赵汝述培训一个月,把余阶那小子也调过去,当一个月的教官,就讲讲他那套理论。”

余阶有什么理论?

当然是忠于咱们“燕王”殿下的理论了,这小子的脑子,也不知道怎么长的,天生就是能做“政委”的料。

“培训完之后,挑出合格的,统统先下放到邓州、唐州、河南府、孟州、怀州等地历练,一旦何处有了空缺,就能随时上任。”

郭默可不想只要一些书呆子,就直接去管理各地的民生,怎么也得在自己之前打下的那些地盘上,实习过一段时间才行。

陆乘风不是很理解郭默的做法,但还是一丝不苟地记录下来,并发往临安。

同时,也抄送给燕王府长史赵汝述一份。

这么麻烦的事情,还是扔给这老家伙吧,相信他一定会乐此不疲的。

“默哥哥,咱们还去中都参加‘天下英雄大会’吗?”

见诸事都定完了,旁边的黄蓉问道。

是啊,算算日子,今天已经是八月初八了,距离“天下英雄大会”的八月十五,也就剩下七天时间了。

从西夏的银州城赶到中都,时间上可一点儿也不宽裕。

“当然去了,毕竟之前都已经答应你的嘛。”

看着黄蓉那副渴望的样子,郭默又怎忍心拒绝她?

西夏的“听风”也完全恢复运转,陆冠英已经赶了过来,并亲自到中兴府坐镇。

经过这几年的历练,年近三十的陆冠英,去年也突破到了二流境界,又有着几种绝技傍身,足以独挡一面。

封戈和叶瞿都在,两人就此做了分工,叶瞿在明、封戈在暗。

西夏境内,郭默布下的有战斗能力的人员,已突破了两千人。

一切都安排好之后,郭默和黄蓉就起身前往中都。

东出西夏,进入金国,经过太原府,折而向北,再西行进中都。

紧赶慢赶,二人还是在八月十六的下午,才进了中都城。

“默哥哥,咱们还是来晚了。”

看到中都城的城门,黄蓉有些娇嗔道。

“哈哈,蓉儿何必如此。听说这次‘天下英雄大会’,一共会举办三天,今天才是第二天而已。”

“擂台较量,高手都是压轴出场的,黄女侠又何必提前去抢别人的风头?”

二人打马进城。

直接来到城南一处不起眼的街道,“云来客栈”,从外表看,这也是一家老店了。

二人到了近前,就从马上跳下来,早有店小二过来牵马。

“客官,您二人是打尖还是住店?要是想住店就有些麻烦,这几天中都城正举办‘天下英雄大会’,离着咱南城还不远。”

“店里的客房早就满了,恐怕二位得高升一步了。”

店小二非常客气地介绍道,看来这个“天下英雄大会”的影响还真不小啊。

“哈哈,小儿哥不用为难,先给我们来点儿好酒好菜,已经有朋友在你们这里包下了院子。”

郭默说着,就带着黄蓉往里走。

进门往大堂一看,正看到在一张桌子旁喝酒的“铜尸”陈玄风。

“郭老弟、小师妹,这里来——”

没等郭默开口,陈玄风就热情地招呼道。

店小二看到这个场面,心里就踏实多了。

“原来,他们是陈爷的朋友啊?那就没得说了。”

陈玄风早早地就来到了中都城,打听清楚“天下英雄大会”擂台的位置,就找到了这家“云来客栈”落脚,并把这个信息通过城中的“听风”传给了陆乘风。

蒙古人进了中都城之后,一改往日屠城的习惯,反而频频推出一系列与民有利的政策,“听风”也就是在那个时候,进入了中都城。

不过,到底是在成吉思汗的眼皮底下,陈玄风平日根本就不跟“听风”的人联系,更不可能住到他们那里去。

“大师兄,你怎么没有去看打擂台,不好看吗?”

在告示里,大家早已知道,此次的“天下英雄大会”,主要就是通过擂台的形式进行比试。

前一场算是为武林新秀所设,不分男女,只有三十岁以下的年龄限制,最终获胜者可获得“承影”剑。

时间截止于“天下英雄大会”的第三天,也就是明日的正午。

而关于蒙古国师的选拔,据说属于内部选拔,有资格的人参选后,会另辟场地角逐,且不对外开放。

却在“承影”剑颁发时,同步宣告蒙古国师人选的诞生。

“哎,没什么好看的,昨日老陈倒是去看了一天,都是一些歪瓜裂枣,充其量来了一些二流选手,看了也是浪费时间。”

陈玄风给郭默满上一杯酒,自己也喝了一杯,发泄着自己对这个“天下英雄大会”的不满。

二流高手,在江湖中其实已经算是中坚力量,但在陈玄风眼里,依然是不够看的。

“那是,大师兄你应该多努努力,等过几年去参加‘华山论剑’。”

黄蓉在旁边调笑道。

“呵呵,小师妹你还别挤兑我,老陈是有自知之明的,我是无力去角逐‘五绝’的,不过下次真的再有‘华山论剑’,老陈一定会去给师尊捧场的。”

三人一边吃着,一边闲聊分开这么久的经历。

当郭默告诉他,自己一路向西的故事,别说是陈玄风,就连黄蓉都听傻眼了。

“先天高手?还一下子碰到两个?郭老弟,你的运气也太好了吧?”

郭默回来之后,众人见他没有主动提及追人的事情,就默认为被对方逃走了,也就集体选择了闭口不问。

现在听郭默说了经过,黄蓉都后悔自己没有跟过去。

“默哥哥,他们真的都已经一百多岁了吗?跟那个‘斗酒僧’一样啊?连‘北丐’前辈,在他们面前都是孙子辈的?”

“回来了——回来了——”

郭默正要回答的时候,就听到“云来客栈”外边,有众多人的脚步声,还一阵阵欢呼,郭默有些不解。

“没什么事儿,估计是今日的擂台结束了,那些看热闹的人都回来了吧。”

陈玄风在一旁解惑道,但他自己,还沉浸在郭默所说的故事中。

他也知道了自己的师尊,已经踏入“半步先天”,甚至又收了一个关门弟子,七师妹金镶玉。

一会儿的功夫,回来的看客们就将客栈的大堂装满了,一个个推杯换盏、高谈阔论。

“今天看得可真过瘾,山东高家的‘螳螂拳’太厉害了,佩服啊——”

“‘螳螂拳’虽然厉害,但是还是败给了觉尘小和尚,好像是从什么少林寺来了,怎么从来没听过?”

“切,那算什么,最后不还是被全真教的高徒给打了下去?要我说,那位甄志丙道长,才是少年英雄呢,仪表堂堂,功夫又好。”

“就是、就是,甄道长连赢了六场,给累得够呛。要不然后面也不会输了,还是输给一个女道姑,让她成了最后的赢家。”

“哈哈,以张某看,甄道长不是武功输给了那女道姑,而是被女道姑的美色所迷。要是张某下场,纵有天大的本领,也甘拜在那女道姑的掌下。”

这个姓张的,一边说着,居然还能听到他咽口水的声音。

“张老三,你不想活了?那女道姑阴冷的很,一看就不是正道中人,跟他动手的,除了甄道长外,都被她一掌打得浑身结霜了。”

“哎,可惜了那一副好皮囊,怎么就选择做了道姑呢?还是一个冷冰冰的道姑,不知道明天会不会有人能打得过她?”

众人听了,纷纷点头称是,仿佛都在为那女道姑惋惜。

“众位客官,你们说半天了,那位最终获胜的女道姑,到底叫什么名字啊?”

旁边听的津津有味的店小二突然问道。

“哈哈,她的名字也很好记,李莫愁——要我看,还不如直接叫‘冷莫愁’呢。”

女道姑?

李莫愁?

难道一切又回到了原来的轨道?

这时,郭默就感到旁边刺过来两道寒光。

转过头来,果然,正看到黄蓉那张似笑非笑的脸.....。

82中文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