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耽美同人 > 重生射雕之剑归何处 > 第二百六十六章 马革裹尸

第二百六十六章 马革裹尸

书名:重生射雕之剑归何处 作者:徒己 分类:耽美同人 更新时间:2023-02-01 19:27:19

四月中,长安城。

当大宋在此地的春闱开考的时候,沉寂了半年之久的河北战场,再次热血沸腾了起来。

蒙古一方,悍将木华黎亲率两万蒙古铁骑,偷袭了郭仲元在大名府的中军大营。

却被郭仲元将计就计,以自身为诱饵,将木华黎的两万人马,死死地缠住了。

同时,命令左右两翼的偏师,迅速从潞州和东平府向中军靠拢,这是想彻底吃掉这两万蒙古铁骑的节奏。

可惜,郭仲元还是低估了蒙古铁骑的实力,和木华黎拼死一战的决心。

郭仲元的中军,倒是有三万多人马,借助营寨之利,真要是坚守不出,守上十天半个月问题也不大。

当木华黎进攻到第三天的时候,双方已经各自伤亡了几千人。

郭仲元耗得起,他就算是把这三万人都打光了,再等上一天,只等左右偏师各有两万人一到。

对面剩下的一万多蒙古铁骑,就会被他们彻底包了饺子。

可惜,木华黎没有给他这个机会。

第四日一早,蒙古军连夜从附近抓过来的,两万多名金国当地的百姓,被推到了两军阵前。

蒙古人用皮鞭和弯刀,驱赶着这两万多百姓,向着郭仲元的大营冲击而来。

“大帅,我们该怎么办?”

看着手无寸铁的百姓,离着大营越来越近了,旁边的偏副将领,一个个不知所措地看着郭仲元。

此次北上抗蒙,郭仲元除了自己的五百名亲卫队,其他的军队都是之前在河北战场被打散的溃兵,或者见敌势太大主动撤退的地方驻军。

只有从关中来的那两万多人,算是生力军,还被郭仲元安排到潞州,防守责任较重的左翼。

三万人防守,面对两万蒙古铁骑的进攻,这要是他之前率领的“花帽军”,郭仲元都敢直接拉出去,跟对方进行一对一的野战。

而现在,短短的三天时间,蒙古铁骑预计损失了两千多人,作为防守方的金军,却死伤接近五千人。

“让前边的将士们喊话,胆敢靠近军营者,一律格杀勿论——”

郭仲元铁青着脸,向两旁下命令道。

“可是大帅......”

“怎么,你难道想违抗本帅的命令?”

见到那名偏将,不仅没有去传达命令,反而想对自己提出质疑,郭仲元就有些恼火。

另一名副将却说道。

“大帅,您不能责怪吴偏将,我们都是大名府本地人,对面这几万百姓也都是乡里乡亲的,说不定还有将士们的亲人在里边。”

“如果将这样的命令传递下去,恐怕反而军心不稳啊。”

郭仲元被这名副将的话给气乐了。

怪不得之前你们屡战屡败,怪不得处于防守方战损都是敌人的两倍,就这样的心性和眼光,你们是怎么活到现在的?

“本帅的命令,不想重复第二遍,尔等都下去执行吧——”

郭仲元依然坚持己见道。

且冷冷地盯着这两名偏副将,仿佛这两人如果再不执行,直接就会以“战场抗命”罪论处。

命令是传下去了,但是事到临头,真正敢开弓放箭的军士终是少数。

甚至有的金兵,从慌乱的百姓中,看到了自己的亲人。也顾不得许多,直接翻出营寨,向自己的亲人跑去。

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关键是对金兵心理的影响是巨大的,看见的能跑过去,那些看不见的呢?

“蒙古的勇士们,大名府就剩下眼前这两万多金兵了,只要杀光了他们,咱们就直奔大名府去,三日不封刀——”

“三日不封刀——”

“三日不封刀——”

对于这些离开蒙古草原,已经快两年的中青年汉子,还有比屠城更能刺激他们热血的吗?

前边有两万多金国百姓,被驱赶着做肉盾,已经有数千的百姓,冲到了金国的大营前。

他们撞开了鹿角,甚至被挤得摔倒在地,填满了沟壕。

没办法,都知道后边是皮鞭和弯刀,已经有很多跑得慢的百姓,被蒙古人的皮鞭抽得皮开肉绽地嗷嗷直叫,或者直接被弯刀收割了脑袋。

跑,拼命地向前跑,万一还有条活路呢?

毕竟,身后是凶狠的蒙古人,而对面却是自己金国的军队。

可惜,第一波收割他们性命的,就是自己人零零散散的箭支,第二波就是沟壕中冰冷的倒刺。

见到金国的百姓,已经打开了阻挡在前边的层层鹿角,木华黎就及时下达了冲锋的号令。

牛角别列号“呜呜”地响起,蒙古军士像打了鸡血一样,纵马冲了过去,离着多远就开弓放箭。

蒙古人的骑射功夫,绝对是这个时代的王者,尤其木华黎这两万铁骑,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悍勇之士。

“大帅,不好了,蒙古人冲进大营了——”

一名传令兵飞奔而来,未到郭仲元跟前就栽倒在地,背上赫然还插着一支凋翎箭。

“什么?怎么会这么快?大金骑军速速集结,随本帅将蒙古人杀回去——”

防守大营,当然用不到骑兵。

郭仲元的三万多人,也能凑出来八千多骑兵,在后营严阵以待。

八千骑兵在郭仲元的带领下,赶到大营门口的时候,本就不宽阔的营门口,已经彻底被堵死了。

有奋死抵抗的金兵,有仓皇逃命的百姓,更有如狼似虎的蒙古铁骑。

“全体都有,弓箭准备,无差别射击——”

郭仲元直接弯弓搭箭,瞄准一名正在砍杀的蒙古百夫长就是一箭。

箭去如流星,正中那名百夫长的哽嗓咽喉,死尸栽倒于马下。

身后的五百名亲卫,也纷纷开弓放箭。

八千多金国骑军见了,也不好再耽搁,顾不得百姓里是不是有自己熟悉的人,再磨蹭估计蒙古人就真的完全冲进来了。

可惜,营门已经大开,金国骑军手里的只是弓箭,而不是连发的硬弩。

这么近的距离,刚刚发出两轮散射,蒙古铁骑就冲到了眼前。

“速速弃弓箭,换弯刀——”

郭仲元再次命令道。

其实不等他下命令,最前边的金国骑军,已经换上了弯刀。

金国的骑军和蒙古铁骑一样,都是习惯手持弯刀,只是经过这一百多年的演变,金国的弯刀已经不同于最初的时候。

在不断吸纳大宋的锻造技术下,连弯刀的供应和样式也发生了改变,越来越追求美观度,而丧失了实用性。

这不得不说,大宋尤其是南渡之后这几十年,上层阶级贪图享受的思潮,严重地蔓延到各个方面,就连金国人都深受其害。

大宋最近这几年,幸亏在郭默的坚持下,在马战兵器上,条件允许的就配备斩马刀,不允许的也能人手一把环首刀。

很快,蒙金双方的骑军就打了交手仗了。

堵在大营之内,双方的战马都冲不起来,这样反而对金军更有利一些。

“组织弓箭手,向蒙古人的后队放箭——”

既然骑军用血的代价,延缓了蒙古铁骑的冲击,郭仲元索性腾出手来,亲自指挥弓箭手的行动。

“哼,跟大蒙古比弓箭?你们这些金国的软脚虾还嫩了点儿。”

见到自己麾下的铁骑被阻挡住了,而且金兵竟然开始向后方发射弓箭,木华黎不怒反笑。

“去,找一个千人队,向金国人的大营,发射火箭。”

之前无法冲到大营前一箭之地,现在前边双方的骑军堵在了一起,就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

郭仲元能够让弓箭手借此来攻击蒙古人的后军,木华黎当然也不想放过金国人的大营。

很快一千名蒙古军准备就绪,蒙古军不需要特别去挑选弓箭手,弯弓搭箭人人就都是弓箭手。

一轮火箭出去,金国大营前边的几处营帐就着了火。

其实损失并不算大,却架不住在气势和心理上,给金军造成不可估量的压力。

“大帅,咱们恐怕顶不住了,跟蒙古人硬拼,咱们基本上都一比三以上的伤亡。”

郭仲元的亲卫队长,在郭仲元耳边低声道。

战场上厮杀的情景,郭仲元也看在眼里。

奈何战马不如人,武器不如人,悍勇也不如人,亲卫队长说的一比三,可能还是为了照顾他的情绪。

经常见到对方普通的士卒,就能杀掉金国的十夫长,而对方的十夫长,有的甚至能连斩十数名金**士。

战斗进行了不到一个时辰,八千多金国骑军已经死伤过半,这还是因为场地限制,双方都无法完全展开阵势。

而金国的大营,半数已经点燃,处处冒着浓烟。

更难受的是,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肉香味,有战马的,更多的是被烧烤的人的尸体。

很多经验尚浅的金兵,忍不住呕吐了起来,却在呕吐之时,也被蒙古人带走了性命。

“撤——”

郭仲元做出了艰难的决定,他不能眼睁睁看着这三万多金**士,全部葬身在此。

三万多人,除去前三日已经战死的五千人,尚有两万八千余。

再除去八千多的骑军,步卒尚有两万余,这提前撤退的,当然是那些步卒。

要不然,真被蒙古铁骑追上来,这两万步卒只有被屠杀的份儿。

“传令下去,步卒向南撤十里地,就地扎营、以待蒙军。”

此地距离大名府所在,尚有四十里地,剩下的四千多金国骑军,绝对没可能给这两万步卒争取到逃回城池的时间。

两万多步卒撤走了,没有了弓箭手的配合,金国骑军的处境更加危险。

“亲卫队,留下十人,剩下的全部给老子压上去——”

郭仲元恶狠狠地吼道。

心中却有些难受,可惜这不是自己的“花帽军”啊。

当年,郭仲元驻扎在山东之地,训练了一支两三万人的“花帽军”,无论战力还是军纪,都是大金**队中的佼佼者。

可惜,被朝中的小人诬陷,得了个“拥兵自重”的罪名。

要不是这么多年功名赫赫,又有一些昔日的同僚求情,郭仲元都不确定自己会有什么样的下场。

即便如此,他也被调离了驻守多年的山东,而被派到南边去防备大宋。

当然,自己一手训练出来的“花帽军”,是不可能让他带走的,只是挑选出五百人作为自己的亲卫队。

因此,郭仲元的亲卫队,也许是所有亲卫队里,平均年龄最大的。

五百人中,年龄最大的已经四十多岁,年龄最小的也超过了三十五岁。

他们都是当年从“花帽军”中筛选出来的佼佼者,跟着郭仲元被贬到南边十多年了。

别看只有五百人,如果放出去,至少都是十夫长、百人将级别的战力。

留下十人拱卫在郭仲元的身边,其他四百多人在亲卫队长的亲自率领下,直接就冲到了两军阵的最前沿。

这股生力军的涌入,还真解了一时之急,蒙古铁骑的攻势被遏制住了。

这四百多亲卫军,完全可以跟蒙古铁骑一对一放对,甚至还要强上一些。

时间在一点一滴的过去,又坚守了半个多时辰。

郭仲元估摸着,两万多步卒应当筑营完毕,而曾经的八千金国骑军,已经剩下不足两千。

要不是郭仲元亲自督战,都不确定这些骑军会不会顶到现在?

伤亡了六千多骑军,也仅仅杀伤了三千多蒙古铁骑,这还要算上郭仲元亲卫队杀伤近千人的战绩。

“撤——”

郭仲元终于发出了全军撤退的命令,剩下的不足两千金国骑军,还尚存的百十名亲卫队,纷纷脱离战场,向南逃窜。

“想跑?门都没有,给老子追——”

木华黎也杀红了眼,区区三万多金国步骑把守的营寨,四天时间居然让超过五千名蒙古勇士丧命于此。

现在,对方大部也撤走,连主帅都准备逃了,木华黎怎么能咽下这口气?

短短不到两个时辰,金国骑军由八千多锐减到不足两千,作为统帅的郭仲元当然难过,但他却觉得值得。

血拼掉对方五千多铁骑,前方再借助营寨,依然可以挡住蒙古人。

算算时间,离得最近的左翼偏师,应该在今晚或明早就能赶到。

自己有了四五万人马,还对付不了你剩下的一万多疲军?

可是,等郭仲元赶到十里处的时候,彻底傻眼了。

这哪里有什么营寨啊?

那先前撤退的两万多名步卒,连个人影都没有了。

“大帅,这可怎么办?”

郭仲元的亲卫队长,此时也负了伤。

在连杀对方两名百夫长之后,居然被一名小兵偷袭,一弯刀砍在了他的左肩上,鲜血染红了半边身。

“哎,如此军将,亡国之兆也,可惜了这两万多条性命啊。走,咱们绕道,向西去接应一下潞州来的援军,如果他们按时赶到,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郭仲元如何不知,那两万先行撤退的步卒,从将领到军士早被吓破了胆,哪里还肯再扎营抵挡?

估计顺路向大名府逃去了吧,如此反而可能彻底葬送这两万多条性命。

郭仲元料想的不错,当他接到潞州来的两万兵马,再次折过来时,就发现了大片的死尸。

以一万五千蒙古铁骑,在荒野上追逐两万多名吓破胆的步卒,那跟单方面的屠杀有什么区别?

“大帅,看来咱们能逃走的兄弟,不会超过三千人......”

看着尸横遍野,郭仲元的心里,除了愤恨就是悲凉。

“大家动手,让弟兄们入土为安了吧。”

郭仲元摆了摆手,让众人去打扫战场。

“将所有斥候都派出去,看看该死的蒙古人到了何处?派人到大名府看看,那里只有两千驻军。”

郭仲元是听到对方“三日不封刀”的喊声,要想屠城,估计大名府是最好的选择。

两刻钟之后,战场打扫完毕。

“大帅,咱们金军遗骸总共收拢了一万九千多,蒙古人只找到不足一千。”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金军跟蒙古铁骑的差距,那是全方位的,郭仲元短时间内也无可奈何。

正在这时,派出去的斥候纷纷回报。

“禀大帅,蒙古军正在进攻大名府,却被我们的人给包围了,看旗号好像是移剌蒲阿将军。”

“真的?哈哈,太好了——”

这可能是这么多天来,郭仲元收到的最好的消息。

移剌蒲阿也是大金国一名悍将,比郭仲元的资历更老。

这一年多来,因为有了他率领的三万“忠义军”的牵制,窝阔台才陷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传令下去,全军向大名府开拔,务必全歼这一万多蒙古人,为死去的弟兄们报仇——”

“报仇——”

“报仇——”

郭仲元率领这两万多金军,斗志昂扬地杀奔了大名府,满怀信心地要彻底歼灭木华黎所部,却没想到陷入了更大的包围圈。

......

“殿下、殿下,出大事了——”

洛阳城,燕王府。

郭靖已经从长安城回来两个月了,也带回来三万更加强悍的“靖难军”。

现在,“靖难军”是一支完全超编的军队,已经九万人出头了。

除去留在关中地区的两万人,在洛阳所在的河南府,已经聚集了七万余众。

郭靖回来之后,这两个月直接就住在了燕王府,这兄弟二人也好久没能有这么长时间来切磋武艺了。

“靖难军”的训练当然不会放松,由副都统秦钜带着,保持着一日一练的强度。

这几年,虽然郭靖忙于“靖难军”的训练,后来又挂名在燕王府下,逐渐参与政事,自身武功的修炼却一日也不曾落下。

洛阳城里这帮人,武功跟郭靖最接近的,要数“铜尸”陈玄风了。

二人当众交手了五百个回合,也未能分出输赢。

虽然是个平手,陈玄风心里却明白,这恐怕是自己最后一次能跟郭靖战成平手了。

郭靖的潜力尚在,而他陈玄风已经基本定型了。

当“听风”的急件送到燕王府的时候,郭默、郭靖兄弟正在闲谈。

其实,郭默早已关注到河北战场的动向。

进入四月,河北战场的消息,也由原来的两日一报,改成了一日一报。

“二弟,是什么消息?”

郭靖虽然稳重,但事关替成吉思汗复仇,他这大半年也一直在压抑着自己。

“好大的手笔啊——”

郭默也被急件的内容惊到了。

昨日还是郭仲元率领两万多步骑,汇同移剌蒲阿的三万“忠义军”,要将木华黎的一万多蒙古铁骑歼灭在大名府城下。

一天一夜的时间,却变成了木华黎带领着一万多人为诱饵,吸引了郭仲元和移剌蒲阿的五万多人。

而在更大的外围,窝阔台和博尔术兵分两路,各带三万骑兵,一左一右,夹击金**队。

蒙古军共计七万多,而金**队只有五万多,大名府内的两千人却只能在城头摇旗呐喊。

“大哥,该我们出手了。七万‘靖难军’,留下一万驻守河南府,你率领三万人过潞州,拿下邢州。”

“让秦钜率三万人,走卫州,拿下东平府。再通知孟共,让他也率三万‘敦武军’,东出太原,拿下恩州、济南府。”

“都拿下之后,留下少量兵力驻守,确保三路军都要有两万以上的战力,南下围剿蒙古军。”

“我就带着一万燕王护卫军,稍后出发,就在黄河边等着窝阔台。”

“那么金**队救不救?我们何时对蒙古军发起进攻?”

郭靖问出了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

郭默站了起来,来回在大殿里走了两趟,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杀气。

“等蒙古人完全打败了金**队,正在狂欢的时候吧.....”

郭靖走了,他要把这个消息尽快告诉华筝。

片刻之后,郭默的燕王府,聚拢来一杆小将。

大徒弟张世杰,郭默到了洛阳城几个月了,还是第一次见到自己这个大徒弟。

算算时间,上次见面到现在,竟然已经两年多了。

才十六岁多的少年,在一身戎装下,却显得威风凛凛的。

“徒儿拜见师傅——”

也不管是不是穿着甲胃,张世杰直接就跪在了地上,毕竟两年多没见到师傅了,一向少年老成的他,说话的声音都有些哽咽。

张世杰一跪下,旁边站着的武南天、呼延德和哈吉,也赶忙过来,跪倒在郭默面前。

他们三个,现在也天天就住在燕王府里,天天都在师傅的监督下练武。

尤其是二徒弟武南天,他其实是一众徒弟里,年龄最大的,已经十七岁了。

郭默私下里给武南天定了目标,如果他在十八岁生日之前,还不能将自己的功夫练到二流境界,就休想跟张婷在一起。

好嘛,这一下子年轻人的干劲就被逼了出来,妥妥的二五更的功夫。

每天指定第一个到达练武场,又是最后一个离开的。

而且,他修炼的内功是全真心法,现在连晚上睡觉都用打坐来代替了。

不知道谁将这么私密的事情告诉了张婷,小丫头在感动之余,又找到二师兄,蛮不讲理地说他欺负武南天。

却又被郭默拿出二师兄的架势,狠狠“训示”了一顿,并宣布在他们二人成婚之前,不允许张婷落后于武南天,否则自己同样不会同意这门婚事。

小张婷这下傻眼了,哭闹无果,甚至央求了李莫愁出来说项,也没能动摇郭默的想法。

就这样,燕王府里这两三个月,真是练武成“疯”啊。

有这两个人的带动,其他人也不好偷懒啊。

受“东邪”黄药师的启发,郭默也从“盘龙棒法”中,将锻体运气之术剥离出来,专门又给众徒弟开了个小灶。

尤其是呼延德和哈吉,学了这个法门,即便是专注战场厮杀,也能因此锻体,并转化为内力,提升他们所修炼的“大漠七式”的品级。

值得一提的是,哈吉见到呼延德用的“丈八蛇矛枪”,也见猎心喜,缠着冯默风硬是让他也给自己彷造了一把。

只是哈吉的力量要比呼延德差一些,在斤两上就减轻了不少。

都是自己亲师兄弟,大大咧咧的呼延德也不藏私,将“呼家枪法”倾囊相授。

现在,这哥俩儿好得跟一个人似的。

“世杰,此次北伐是你独自领兵的第一战,虽然主攻的任务已经分给了‘靖难军’和‘敦武军’,咱们护卫军只是去捧捧场。”

“但是,身为军人一旦到了战场之上,就没什么主攻副攻的,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是我们对敌之时唯一要做的事情。”

“这次,你的这三位师弟,全部都归你调遣,哪个不听话,就直接军......军杖伺候。”

话说一半,郭默赶忙停顿了一下,差点儿说成“军法伺候”,他担心张世杰这小子,万一一根筋闹出麻烦了,就改成了“军杖”。

打军棍,这几个皮猴子,总不至于会被打坏的。

“师傅您就放心吧,我们一定都听大师兄的。这也就是不好意思跟大师伯抢功劳,要不然我们几个直接过去,把窝阔台的人头给您带回来——”

敢这样渣渣呜呜当众说话的,也只有呼延德了。

这小子现在已经变声,说话瓮声瓮气的,在那一杵一站,高人一头乍人一背。

郭默还没说话,张世杰站起身来,冲着呼延德瞪了一眼。

“嘿嘿,大师兄您别看我,我就是在师傅面前,顺嘴胡咧咧,绝不会跟您惹麻烦。”

呼延德军杖不怕,就怕师傅发明那种小黑屋,叫什么“关禁闭”。

好家伙,一天一夜,关在那个小黑屋里,没吃没喝,也没人说话的。

进过一次之后,这小子就老实多了。

有意多锻炼一下这几个小子,郭默直接让他们带着五千护卫军,作为前部先行,第一波就出发了。

而越来越沉稳的赵成宇,率领剩下的五千人,跟在郭默身后。

说起赵成宇,也算是“敦武军”老人了,又是燕王府长史赵汝述的小儿子,这几年无论在“敦武军”中,还是到了燕王护卫队,一直都兢兢业业的。

细论起来,这也是大宋的宗族子弟,现在也彻底成了郭默的人。

不仅传授了“杨家枪法”,更是把“大漠七式”和“朝阳掌”都传给了他。

父子二人,一文一武,共同辅左燕王殿下,也算是一段佳话。

“默哥哥——”

当所有的人都出去之后,旁边突然响起了李莫愁的声音。

“莫愁,你有什么事吗?我这就要出征了,你就先带着龙儿在燕王府里等我吧。”

这两个多月,郭默也慢慢地适应了跟李莫愁这种“关系”,当然仅限于言语之间,尚不曾越雷池一步。

更让他惊讶的,却是小龙女练武的天赋和进度。

郭默认识这么多人,恐怕只有黄蓉在这方面,可以跟小龙女不相上下,而小龙女却要比黄蓉勤奋多了。

短短两三个月,“九阴真经”里的功夫,就掌握了大半,剩下的就是水磨功夫。

本来古墓派的轻功就占了一绝,现在来修炼了“螺旋九影”,更是事半功倍。

也就是受她目前的内力限制,否则效果会更加明显。

“默哥哥,我正要跟你说此事。龙儿还小,就留在燕王府里练武,你我教给她的东西,即便练上三年五载也够她用的。”

“我是一定要跟在你身边的,本来我就是受大姐所托,岂能半途而废?”

又是这一套说辞?

郭默也无话可说,他知道自己说什么都是徒劳的。

一道道命令发布出去,三路大军开出了河南府,而远在太原的“敦武军”,反而可能会后发先至。

“听风”在陆乘风的亲自指挥下,整个hb区域都被调动了起来。

经过近两年的发展,河北诸州府,已经没有哪个州府不在“听风”的监听之下。

每个州府,少则三五十人,多则一两百人。

配合着丐帮在黄河以北的诸多分舵,攻城拔寨还差点儿意思,刺探点儿军情、传递消息,甚至小规模的刺杀,都不在话下。

郭默是晚了大军三天才出发的,当郭默出发的时候,大名府城外那场焦灼的大战,已经惨烈地结束了。

最终的结局没有郭默意料的那么悬殊,毕竟蒙古的七万多人,其中有四万多是由高丽仆从军构成的。

真到玩命的时候,这帮高丽棒子还是有些烂泥扶不上墙,而移剌蒲阿那三万“忠义军”,却是实打实的精锐。

蒙古铁骑还是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除了移剌蒲阿率领一万多人,最终突围西遁之外,剩下的所有金兵都陨落在大名府城外,包括忠心耿耿的一代名将郭仲元。

眼看难以挽回局面,郭仲元自告奋勇地留下来断后,让移剌蒲阿率军杀了出去,而郭仲元选择了跟木华黎同归于尽。

在博尔术砍下郭仲元的头颅之前,郭仲元的冷箭,不偏不倚地射中了木华黎的面门。

收到这个信息,郭默还是愣了半天。

二人虽然敌对而立,但都是当世少有的俊杰之士,战功赫赫、名标青史,不想双双折损在大名府。

木华黎,郭默年幼之时就认识他,又是哲别师傅的至交好友,双方更是成为了儿女亲家,两年前的“天下英雄大会”时,郭默还跟对方有过接触。

而郭仲元,郭默也曾有过一面之缘。

当时甚至有想过,哪天真的宋金交兵时,他都有心想收复这名老将。

“瓦罐不离井口破,大将难免阵前亡 ”,也许马革裹尸,才是他们最好的归宿吧。

窝阔台,你心心念念想着饮马黄河,现在已经实现了,不知道是否心愿已了?

也是时候,送你去伺候成吉思汗他老人家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