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耽美同人 > 重生射雕之剑归何处 > 第二百九十四章 一灯北上

第二百九十四章 一灯北上

书名:重生射雕之剑归何处 作者:徒己 分类:耽美同人 更新时间:2023-02-01 19:27:19

「什么?这——」

官家赵扩,在大庆殿上,当众宣布废除赵竑太子之位,改立燕王郭默为大宋太子。

这个决定,就像在西湖里,丢进了一颗炸雷一般,文武百官大多数人都目瞪口呆,窃窃私语。

这是什么神操作?

官家就这么宠溺史相吗?

他让立燕王为太子,官家就直接照办啊?

百官们目瞪口呆,史弥远更是一哆嗦,好悬没再次瘫倒在地上。

「官家,您......您方才说立燕王为太子?」

史弥远觉得,一定是自己患了耳鸣听错了,要不然官家赵扩怎么会说出如此「荒唐」的话来?

「史相啊,满朝文武都知道燕王雄才大略,是唯一能够定鼎中原、一统华夏之人,可偏偏都畏手畏脚的,不敢直言面君。」

「唯有史相这样的千古诤臣,敢于直抒胸臆,朕为自己能有史相这样的千古之臣辅佐而骄傲,大宋为有史相这样的诤臣而自豪啊——」

完了,官家一定是得了失心疯了。

史弥远的脑中,首先闪出的是这样的念想。

「会之,官家做这样的决定,你们——」

史弥远转过身去,企图让他旁边的吏部尚书薛极出言劝阻。

他史弥远可不是真想捧郭默上去,那完全只是一种捧杀手段罢了。

包括他不惜千里迢迢亲自跑了趟洛阳,又是出粮又是出钱,还在这大庆殿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鼓吹郭默的功绩。

这一切都是一种手段罢了,就是要把郭默的影响力造大,大到让官家忌惮他,觉得再这样发展下去,势必会威胁到他的皇位。

为此,他甚至都连「改立燕王为太子」,这样的欺君之言都说出来了。

可是,官家赵扩居然当场答应了?

那些自我标榜的忠贞之臣呢?

老卫泾呢?

您老的头不是最铁吗?

赵扩如此昏君之举,您老怎么不站出来反对啊?

就算是反对无效,您老也可以撞柱子啊。

不都说「武死战、文死谏」的吗?

「官家圣明,臣吏部尚书薛极,为太子殿下贺,为大宋社稷贺——」

薛极听到了史弥远的话,在对方期盼的目光中,果然还是走出了班位,居然也拜倒在地。

「会之,你?——」

史弥远看着拜服在地的薛极,彻底傻眼了。

「官家圣明,臣等为太子殿下贺,为大宋社稷贺——」

紧接着,兵部尚书胡榘、户部尚书岳珂、兵部侍郎孟宗政、刑部侍郎宋慈、御史中丞卫泾等一干重臣,也相继出班,拜倒在地。

这几位大佬一出班,后边那些四五品的官员,也顾不得对错,呼啦超一下子全都出班跪倒,高呼「官家圣明——」

「这......这,你们,这到底是为什么?」

史弥远看着跪倒了一地的满朝文武,仿佛心被人狠掏了一把,生疼生疼的。

太子赵竑早就傻眼了,跌坐在地上,嘴里也在不停地问着「为什么?」

「哈哈,好,好啊。朕自登基以来,已经做了三十二年的皇帝,所颁布的旨意数以千计,却从来未见过众卿如此齐心拥护之时。」

「可见,燕王晋太子位,实在是众望所归啊!史相,你又为大宋立了一功啊,如此匡扶社稷之功,朕岂能不赏?」

「拟旨,史相为了大宋的江山社稷,兢兢业业数十年,如今年过花甲依然操劳国事,实为百官楷模,晋位卫国公。」

「史相,您老就

安心地在临安养老吧,枢密院也是时候该裁撤了,等太子殿下彻底光复中原之日,朕再带你到汴梁城去走一走,看一看。」

自有中书舍人当廷拟旨,等着官家用玺,再经相应部门,把今日这两封晋升的旨意发出去,还不知道天下人是怎么一个反应呢?

赵扩已经再次回到龙椅,并喝令众臣平身。

「呵呵,「卫国公」?官家,可否让老臣明白,这一切都是为什么?」

此时此刻的史弥远,已经完全明白,自己彻底败了,可谓是一败涂地,什么都没有留下来。

「卫国公」?

一个虚名罢了,从此之后,恐怕自己就只能蜗居在,一个空壳子的国公府了。

「父皇,为什么?您为什么要将我赵宋的江山,交到一个外姓人手上啊?——」

朝中的重臣,自然早已是郭默的拥趸,而那些官小职微的,却只能随波逐流。

唯二会不甘心地问上一句的,也只有史弥远和这位前太子赵竑了。

「竑儿,你我也算父子一场,朕将你改封为河南王,就是要将你保护起来,平平安安地过完下半辈子。」

「既然今日朕做了这个决定,自然会将事情的始末缘由,向我大宋的臣民做一个交待。」

于是,就在这大庆殿之上,官家赵扩将郭默的出身来历,详细地讲述了一遍。

当然,他不可能说当年那一幕是被有心人的暗算,而是说成郭默此子生下来就有异象。

因为之前连续夭折了几个孩子,就特意请高人将郭默带到了北疆大漠,郭默后来的遭遇,在官家赵扩的嘴里,也变成了特意安排的。

春秋笔法的文过饰非,成就了一段段更为离奇的经历,为本就声名显赫的郭默,更增添了一份神秘的传奇色彩。

......

临安大庆殿上发生的事情,随着大朝会的结束,迅速在临安城传播开来,继而传向整个江南。

更是在御史台的推波助澜之下,大宋各处的邸报上,也详细地刊登了新晋太子殿下,二十多年来的传奇经历。

前太子赵竑,彻底死心了。

他本身也就是一个普通的宗室子弟,就因为官家无子,他才会被选中养在宫中,成为太子的人选。

如今,官家的亲儿子回来了,并在短短几年之内,几乎凭借一己之力,打下了不次于大宋本土的江山。

他赵竑还能争什么?

一个河南王,估计还是为了安抚一下天下臣民的心吧,也算是在为新晋的太子殿下积德了。

史弥远彻底傻了,他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从大庆殿走出来的,两只耳朵仿佛已经听不到周围的声音。

只是能看到身前身后,那些人都在指指点点的,应当是在对老夫的嘲笑吧?

其实,朝中很多中下级官员,对这位史相还是很有感情的,毕竟在中枢这么多年,甚至是很多人的座师。

虽然史弥远更多的是为了自己的一己之私,做下了很多伤天害理的事情,却客观上也成就了一些人的青云之路。

无奈形势比人强,一个失势的「卫国公」,又岂能比得上炙手可热的太子殿下?

洛阳城,燕王府。

赵扩这一手玩的,让郭默也有些措手不及。

虽然他知道这一天总会到来的,却没想到,会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到来的。

早在几年前,史弥远算是郭默心里上,几乎无法逾越的一座政治大山。

为此,当时的赵汝述和老程珌,甚至还建议郭默主动向李莫愁「下手」,好歹混一个史弥远「干女婿」的身份,将来也好顺利接受史弥

远的政治资产。

谁能想到,短短的几年时间,郭默就占据了河南五州、河北八州、完整的河东、关中十数州,现在又拿下了整个大理。

就算是在西夏,都占有银州一地,而「西夏女帝」所在的几个州府,难道不也是他的地盘?

都没用得着直接同史弥远面对面地硬刚,就以如此离奇的方式,完成了对史弥远这个权相的颠覆。

而史弥远本人,竟然成了将郭默推向太子位置的推手。

「殿下,咱们这府上的牌匾,是不是该换一下?」

按照惯例,过不了多久,临安的宗正寺和礼部,一定会派人到洛阳来,为郭默进行册封仪式,相应的服饰都要更换。

别说是他,就算是黄蓉和李莫愁都要重新册封,而郭默的几个儿子女儿,这下总算是能够光明正大的,接受来自于临安的册封了。

长子郭逸承袭了燕王的王位,郭襄改封为洛阳公主,四子郭遥则为洛阳王,而三子郭逍直接被封为汴梁王。

而原有燕王府的官员,名称上也做了调整。

赵汝述为太子太师,薛极为太子太傅,程珌为太子太保,是为「三师」。

孟珙为太子少师,郭靖为太子少保,意外的是初来乍到的耶律楚材,居然被封为太子少傅,此为「三少」。

「这样吧,就算是要换牌匾,也不必换成「东宫」字样,就换成「元帅府」吧。」

除了燕王,或者现在太子的爵位,郭默一直都是大宋的「兵马大元帅」,郭默不是不想接受太子的位置,而是不想将皇宫和东宫分在两地。

其实,大宋的太子,现在是没有所谓的东宫的,只是随意在皇宫里给安排一处宫殿罢了。

郭默这个太子算是极其特殊的,无论他在临安的府邸,还是在洛阳城的府邸,哪一座拿出来作为太子东宫,都绰绰有余。

......

西夏国,西凉州。

「孟都统,他怎么会是太子殿下,他的身份你一直都知道吗?」

在「西夏女帝」的府邸,「敦武军」都统制孟珙,和「虎贲军」都统制赵成宇赫然在座。

「是的,殿下的身份我等自然知道,只是为了大宋江山计,一直处于保密状态,如今官家公布于世,想来一切尽在掌握之中了。」

孟珙接到这个信息的时候,还很是兴奋了一把,虽然他早就知道郭默的真实身份。

但是,现在这样一公布,孟珙发现整个「敦武军」的气质似乎都变了,他们这支军队,可是现在的太子殿下一手打造出来的!

而现在「敦武军」的都统制孟珙,更是有太子少师的身份,将来一旦殿下登了九五,自然也会水涨船高。

最关键的是,既然郭默是太子殿下,那么也会是将来的大宋官家,有这样一位雄才大略的官家,整个大宋岂不是要傲立于神州之上?

「是了,你们都是他的亲近之人,而我,始终只是一个外人罢了......」

「西夏女帝」听了孟珙的话,低垂粉颈,忽闪忽闪的眼睛里,仿佛泛起了晶莹的泪花。

......

中都城,大安殿。

「哲别师傅,你知道他是大宋官家的亲子吗?」

拖雷拿着一封密函,这是蒙古的细作从大宋打探到的消息,只是这个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

「拖雷汗,哲别也不知道。默儿从小就不同于常人,你跟他也是结义的安达,当深有体会。」

「前不久传来南方的消息,整个大理也并入了大宋的版图,而罗氏鬼国的小王子,更是在桃花岛学艺,看来整个南方都会成为大宋的疆土

「西夏境内,别看现在博尔术和貼木哥占据了大半个西夏,但是主要的城池,却在「敦武军」和「西夏女帝」的手里。」

「「西夏女帝」也是默儿的侧妃之一,如此看来,恐怕不久之后,整个西夏也会被纳入大宋版图。」

「借着旱灾,大宋在河南之地再得一个许州,也许强盛一时的大金国,也撑不了太久了。」

偌大的大安殿,只有拖雷和哲别两人,这对亦师亦友的搭档,共事二十多年了,在这种事情上几乎没有秘密可言。

「哲别师傅,你说他会来拿中都吗?......」

......

汴梁城,龙德宫。

「啪——」

金国皇帝完颜守绪,今日已经摔碎了第四个酒碗,宫女和内侍都不敢说话,小心翼翼地蹲在地上捡着碎片,不敢发出一点儿声响。

「哈哈,好,好啊。太子少傅,这个耶律楚材升得还真快啊。」

完颜守绪向旁边摸了一把,发现已经没有酒碗了,直接抄起脚下的酒坛子,一仰脖。

「吨吨吨——」

狂灌了几口,却呛的他好一阵子咳嗽,连带着头都有些懵懵的。

「陛下,您不可如此啊——」

师安石已年过花甲,须发斑白,还略微有些佝偻。

身为大金国的尚书右丞,看着眼前的完颜守绪如此自暴自弃,师安石的心里有说不出的难受。

曾几何时,师安石也是才华横溢之人,所谓学会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在那个时候,大金国无疑还是一个强大的帝国,师安石也是凭借自己一身的才华,被金国当权者所重。

完颜守绪登基后,对师安石也算恭敬和重用,可惜大金的衰落,却非人力可以挽回。

「子安啊,朕后悔啊,为了三十万石粮食,朕就将晋卿推到了郭默那里......」

要说完颜守绪后悔,这话估计没人相信,不过他是皇帝,这么说也没人真去反驳他。

「子安,现在外边怎么样了?还有军士逃走吗?」

旱灾发生之后,大金国没有粮食吃的人,都纷纷涌向了许州。

可是,这些饥民不仅仅是纯粹的百姓,有很多也是金军将士的家属,自己的爹娘兄弟都要迁往许州了,自然也有很多将士偷偷溜走了。

到了后来,眼看溜走的人越来越多,完颜守绪索性直接进行裁军,裁撤那些年龄大的,或伤残的军士。

完颜守绪是想着尽量地节省粮食,三十万石粮食,郭默是一石不少地送了过来,足够十万人吃大半年的。

如果将人马裁撤到八万人,不是能再多支撑一个月吗?

完颜守绪这个想法是好的,却没能力做好这些被裁之人的善后事宜。

短短一个月,在大金国的南部蔡州和颍州,陆陆续续出现了十数处山贼,就是那些被裁撤的金军聚齐而成。

为了能有一口吃的活下去,这些从军队出来的人,只能铤而走险,上山落草。

作为散兵游勇,他们又不敢到大宋去劫掠,只好跑到金军防护相对薄弱的蔡州和颍州去。

这样一来,完颜守绪还得抽出兵力,前去将这些叛乱之人剿灭。

本身就没剩下几个州府了,如果蔡州和颍州再彻底乱了,大金国的疆域就更小了。

「陛下,您还是先不要考虑那些吧,想走的您留也留不住,心都不在这里了,强留于此,未必是什么好事。」

「老臣此来是想说,大宋这位太子殿下,恐怕已经吃定我大金国了。」

「子安啊,你是想

说,他将三儿子封为汴梁王一事吧?」

......

大理城,段王府。

「爹爹,您好点儿了吗?」

段祥兴给神宗段智祥,将一碗凉好的药喂了下去,用手轻轻地抹搡着爹爹的前胸。

「兴儿,你明日就要动身去临安了吗?」

依据先前的约定,大理国最后一位皇帝段祥兴,需要亲自到临安大庆殿,去向大宋官家赵扩,递交降书顺表。

「是的,孩儿已经准备好了,四师伯会陪孩儿一同过去。」

虽然保留了大理城,更是有一个「大理王」的爵位,还能够世袭罔替。

但是,这二位做过大理皇帝的人,心里还是有些难受。

「阿弥陀佛,痴儿,到了现在你们还执迷不悟吗?」

一灯大师从外面走了进来,身后跟着「渔樵耕读」四大弟子。

「爹......爹——」

看到一灯大师进来,躺着床上的段智祥,没来由的眼中流出了泪水。

这次,大理高氏的叛乱,不仅大理国从此销声匿迹,段智祥的几位妃子,和三个年幼的儿女也丧生在宫中了。

一灯直接「一阳指」点了过去,让儿子平稳一下情绪。

「大理国传到今日,实属不易,合该寿终于此,非人力能挽救的。」

「今日刚刚从大宋传来消息,那位燕王殿下,竟然是大宋官家的亲子,现如今已经被晋为太子之位。」

「此子雄才大略、杀伐果决,实乃一代雄主之姿,大理今后在他的手上,必然会长治久安。」

「明日,我会陪着兴儿一同北上的,送他到临安,老衲也顺道去看看那些老朋友,很多年没见面了。」

一灯说完,从僧袍里拿出郭默送给他的「朝阳落日掌」。

「智祥,你伤好之后要勤练功夫,那三个小子也会在府中陪你。从今日起,你就是「大理段氏」的门主,今后以武林门派行事。」

「这是那默小子赠给为父的,大理段氏子孙,凡是能将「一阳指」修到四品者,方可修炼此功。」

「另外,你的四位师兄「渔樵耕读」,会辅助「大理经略安抚使」一年,来稳定整个大理,而子柳可能会到默小子那里去。」

出于段家人骨子里的骄傲,一灯不想让自己的子孙,单纯地做一个混吃等死的王爷。

段家失去的东西,他要从江湖上再捞回来。

可惜,段家最高深的武学「六脉神剑」,对内力的要求太高,就算是一灯自己都做不到六脉齐使。

而郭默给的这套「朝阳落日掌」,如果不是一流以上的境界,却又不能将它的功效完全发挥出来。

一灯此次北行,除了他所说的想去见见老友,更主要的是,老和尚感觉自己有了突破的征兆,却总觉得缺了点儿什么。

一封册封太子的诏书,居然引得天下各方势力侧目,郭默这也算做到了古往今来第一人。

别人都在为他煞费脑筋之时,郭默却也躲在洛阳的「元帅府」里头疼。

黄蓉的身体已经完全恢复了,府中的大事小情,自然也能掌管起来,安排的井井有条。

李莫愁怀孕的反应却很是严重,连黄蓉这个生过了三胎之人,都感慨自己三胎的孕吐,都比不上李莫愁这一次多。

其他人,该做事的做事,该练功的练功,自然不必细说。

真正让郭默头疼的,正是他最宠爱的小襄儿。

九月刚过,在一次午饭之后,小襄儿叫住了众人,说是她要表演一个节目。

一旁的小龙女闻言,苦笑一声,默

不出声地出去了。

时间不大,小龙女从外边再次进来,手里却提了一个半人高的鸟笼子,鸟笼子外面还套了一层深色的笼罩。

「小襄儿,你这是要表演什么呀?可不能放出什么古怪的东西,来吓唬你外祖母啊——」

一旁的冯衡说道,对自己这唯一的外孙女,冯衡也是喜欢的很,尤其是这小丫头的性格,那股子天生的「邪性」,让她总能看到黄药师的影子。

在这一点儿上,跟小郭襄一同出生的郭逸就不行,年纪小小的就没来由的一股「稳重劲儿」,都不像个孩子。

「哈哈,不会的,诸位就请上眼吧,如果觉得在下表演的好,多少打赏几个就是了。」

好吧,郭默就这么说过一次,这小丫头就十全十地学了过来。

问题是,郭默那次也只是随口说说,小丫头这次要表演,既然这么说了,郭默就已经开始去摸自己的钱袋子了。

在小龙女的帮助下,小郭襄扯去了鸟笼上的深色笼罩,原来里边竟是一群麻雀。

扯去了笼罩,周围这么多人看着,鸟笼里的麻雀叽叽喳喳叫个不停,有些还在惊慌失措地飞舞着。

可惜,任凭它们怎么折腾,还是被留在鸟笼里。

「爹爹,这鸟笼里总共有八十一只小麻雀,现在襄儿已经能够同时跟八十一只小麻雀玩儿了。」

小郭襄说完,还有意将小脸往右边一歪,向侧上方略微仰起,那傲娇的劲儿跟郭默初见黄蓉时,是那么的相像。

「啊,龙儿,小襄儿已经练成「天罗地网势」了吗?」

旁边的李莫愁听了,急忙向提着鸟笼的小龙女证实道。

小龙女没有说话,只是冲着李莫愁点点头。

果真如此!

郭默、黄蓉、李莫愁都是吃了一惊,这可能吗?

小襄儿才五岁多一点儿啊。

两三个月前,郭默已经知道小小襄儿能够抓住几个麻雀了,但是他也没觉得一年之内会有多大的进境。

「天罗地网势」,郭默是没练过,但也知道它的功效,那是集内功、轻功和手法于一体的。

没有一定的内力基础,即便懂得了原理,熟悉了招式,也很难同时能困住八十一只麻雀。

「龙姐姐,先放一只出来——」

小襄儿喊道,已经一脚前一脚后的站在那里,膝盖微屈,两只小手同样摆在身前,呈一前一后状,眼睛却紧紧地盯着小龙女手中的笼子。

小龙女也不搭话,轻轻抽去笼子上的插销,略微露了一点儿缝隙,左手提笼,右手虚握。

似乎她的右手有一股神奇的吸力,处在鸟笼边缘的一只麻雀,竟然自动地就到了小龙女的手里。

也没见小龙女怎么使劲,只是将右手向外一甩,手腕微微用力,那只麻雀就被推到了小襄儿的面前。

不高不低,正好符合小襄儿的身高,看来她们两个私下里没少练习。

小襄儿见状,眼睛一亮,探出右手轻轻地往麻雀的侧身一抹,手腕微微转动,那只小麻雀似乎被一层看不见的网黏住了。

扑扑翅膀也好,双脚连踢也好,却始终在小襄儿虚握的手掌边停留着。

「龙姐姐,再放两只出来——」

小龙女闻言,如法炮制,又将两个麻雀,推到小襄儿的面前。

这次小襄儿却不再用虚掌去捉,而是将整个右臂调动了起来,甚至能看到柔软的弧度。

三只麻雀就在手掌和手臂之间挣扎,却无法逃离。

「龙姐姐,再来——」

小龙女一气放出了三只,小襄儿依然没有动用左手,

却也不再站立在那里,不停地移动脚步。

六只麻雀,小襄儿反而更加兴奋了,从手指到肩膀的距离,生生困住了这六只麻雀。

「襄儿,接着——」

这次,没等小襄儿招呼,小龙女主动放出了麻雀,而且一下子就是六只。

「龙姐姐,你比昨天放的还慢了,咯咯——」

小襄儿跳跃了起来,竟然能控制着原来那六只麻雀,利用那六只麻雀的身体,不停地阻挡新来这六只麻雀的飞行路线。

从第一只,到第十二只,溜溜地将它们圈成了一个圆圈。

「哼,还嫌慢?再给你十二只——」

这十二只麻雀,却不是一起推到小襄儿面前的,近乎一条直线被推了过去。

「来得好——」

小襄儿小心翼翼地控制着原来那十二只麻雀,用她那「麻雀圈」,将小龙女放出这条「麻雀线」,一点一点吸纳了进去。

郭默也好,黄蓉也好,一个个屏息凝神,他们两个自然也可以做到这些,毕竟功力和境界放在那里。

其他人可就惊呆了,无论是冯衡,还是听香、问芙,她们也算学了几年功夫,却不可能完成小襄儿现在的动作。

李莫愁自然是知道「天罗地网势」的练法,却没想到这两个小丫头,居然将其中的手法更改了一些。

毕竟,现在小襄儿才五岁多,腿和胳膊都较成人短很多,如果一味按照原来的招式练习,却是无法将动作完成的。

因此,这两个小丫头才琢磨出,现在大家看到的样子。

其实,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修炼这套「天罗地网势」,无非是考验眼力、手法、反应速度和内力而已。

小襄儿在内力不足的情况下,利用麻雀本身的体积,来不断压缩其他麻雀的飞行空间。

不过,如此一来,小襄儿的小手可就有的忙活了。

麻雀数量不变,胳膊短、手又小,明显要吃很大亏的。

这个时候,八十一只麻雀,已经全部被放了出去。

小襄儿的两手已经完全都用上了,为了弥补手脚的短小,她只能咬着牙,吃力的不停上蹿下跳,左突右挡,才勉强把这八十一只都控制住,不曾飞走一只。

「大姐,小襄儿这「天罗地网势」不仅仅是练成了,却比原来的功法还多了几样变化,等她再长大几岁,恐怕这套功法能再晋升一个级别了。」

李莫愁有些感叹。

「天罗地网势」虽然只是古墓派的入门功法,却是修行其他功法的根基所在。

一法通万法通,小襄儿如果将这「天罗地网势」练熟了,不说与人交手,至少别人想抓住她,却是要费一番周折了。

「襄儿,收功吧,我来把这些麻雀再装回去——」

看到小襄儿越来越吃力,额头上已经布满了汗珠,离得最近的小龙女招呼了一声,直接就上手去捉麻雀了。

她左手依旧提着鸟笼子,不过鸟笼上的小门已经是打开的。

小龙女并不是一味的捉,更准确地说应该是赶,或者像是扫树叶一般,一手似扫帚,而打开小门的鸟笼子,就像是一把搓斗。

「哈哈,好,小襄儿,真厉害啊——」

郭默早已飞身到了场中,一把将小襄儿抱起来,顺手就放在了自己的脖子上。

脚下踏着「凌波微步」,兴奋地在院子里转圈,突然脚尖点地,飞身而起。

一跃之下,竟然高出了「红雨阁」最高的屋脊,至少有两丈多高了吧?

「哎,这两个疯子——」

别人看得目瞪口呆,黄蓉却不禁笑骂道。

「爹爹、爹爹,我也要学这会飞的功夫——」

二人再次回到座位的时候,小襄儿说话了。

「这个......」

女儿才五岁,现在就传她武功,合适吗?

「襄儿,要想练成爹爹这样的功夫,可不是那么简单的,需要先从基础的练起。这样吧,明日开始,娘亲就开始教你,龙儿如果想学,明日就一起来吧——」

黄蓉却没有郭默那么多的顾虑,直接就承诺教襄儿武功。

「蓉儿,你打算先教她什么啊?」

郭默也有些好奇。

「先教她一套粗浅的功夫吧,依我看桃花岛的「兰花拂穴手」,恰好适合启蒙的......」

郭默一阵无语,不知道远在桃花岛的「东邪」听到了,会作何感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