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耽美同人 > 重生射雕之剑归何处 > 第三百三十四章 一石千浪

第三百三十四章 一石千浪

书名:重生射雕之剑归何处 作者:徒己 分类:耽美同人 更新时间:2023-02-01 19:27:19

转眼间,时间就到了洪武十二年,大宋迁都已经过去了八年,宋皇郭默也迎来了自己的四十岁寿辰。

已是不惑之年的郭默,早已入乡随俗地留起了胡须,依然澹银色的脸庞,却微微多了些养尊处优的痕迹。

三绺须髯飘洒前心,眼角眉梢之间,自有一股贵气彰显,精华内敛,竟然丝毫看不出会武功的样子?

八载时间弹指过,尘世上一辈新人换旧人。

中枢的三公之中,吏部尚书薛极和刑部尚书赵汝述,已经都先后故去了。

生前位极人臣,死后安享殊荣,而赵汝述更是被追封了“豫王”的称号。

倒是礼部尚书程珌,老头子已经七十六岁了,还能吃能睡,整天乐呵呵的性子,在这个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年代,老程珌这就算是高寿了。

虽然已经不怎么署理礼部的政务了,郭默却一直保留着他的职务,甚至内阁中首席的位置他也坐得稳稳当当的。

远在汴梁城的太上皇赵扩,比起老程珌来小了四岁,却也身体硬朗、精神矍铄。

期间曾经北上京城小住了半年多,郭默甚至还陪着老爷子,出了一趟居庸关,到草原上遛马、狩猎、烤羊、饮酒。

白马西风塞上,杏花烟雨江南。

大宋的万里江山,老爷子南北也都算是走过了,最后又心满意足地回到了汴梁城。

朝中的格局发生了改变,吏部尚书由耶律楚材接任,宋慈顶上了刑部尚书的位置,百官之首却是老程珌占着,户部尚书岳珂仅排在老程珌之后。

四大劲旅也进行了调整,各自扩编到了十五万人马,驻防在大宋辽阔的土地上。

靖王郭靖依然是“靖难”军的主帅,只是他常年驻守在了昌平,守卫着京城的北大门。

“靖难”军的日常军务,却多是四师弟封戈在操持,值得一提的是,郭靖的徒弟忽必烈,也在“靖难”军了一名校尉,麾下有一万人马,驻守在“山海”关。

几年前,郭默的三徒弟呼延德被调去了南方,在“忠顺”军余玠的帐下为副都统。

哈吉却被调入了“虎贲”军,归在陆冠英的麾下,如今的“虎贲”军,已经扩编到了三万人。

而战力最强的“敦武”军,却直接更换了主帅。

孟共率领“敦武”军灭掉西辽国之后,在那里驻守了整整两年。

为了便于管理,西辽国被一分为二,东部地区靠近宁夏的被称为青海,更远西部则被称为华疆,为大宋新增的两个行省。

三年前,兵部尚书胡榘,因年老多病,就上了道折子乞骸骨,郭默再三挽留无果,胡榘还是到汴梁城陪太上皇赵扩去了。

思虑再三之后,郭默将征西将军、辽国公、“敦武”军主帅孟共召回了京城,改任为兵部尚书,封辽王,成为郭默麾下第二个封王之人。

而“敦武”军的统帅,换成了郭默的大徒弟,二十八岁的张世杰。

这些年来,郭默难得的在一个地方连续待了这么久。

除去陪伴老爹走了一趟草原,就是待在皇宫里处理朝政、传授徒弟们和儿子们武艺,至于郭默他自己的功夫,却再也没有人看到他修炼过。

因此,八年后的郭默,给人一种不会武功的感觉,似乎就是一个身材稍稍健硕一些的专职皇帝罢了。

“锦衣”一直保持着两百人的规模,却也被塞进来两个年轻的小子,叶风和陆秉,二人跟杨过同岁,却从小跟郭逸走的最近,分别是叶瞿和陆冠英的儿子。

如今“锦衣”的大统领“铁掌无情”陆平生,也是位一流境界的好手,而二统领武南天却是“锦衣”中战力最强者。

“锦衣”中出现的二流好手不是很多,到目前为止也只有六人,但是,达到三流境界的,却已经突破了三十二人。

这可是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如果配上“万胜刀法”中最强的八人合击之阵,此时的两百“锦衣”,足以应对普通的绝顶高手。

武南天跟张婷成婚之后,二人就一直住在京城里,太上皇身边的老太监正式卸任,完全成了陪伴在赵扩身边的一个闲人。

“皇城司”也分为一南一北,分别由武眠风和南希仁统领。

三十二岁的武南天,境界还停留在一流水准,不过如今战力却更加的恐怖,在同境界中也算能排进前列。

张婷为他生下了一儿一女,分别取名为武阳和武洛,以纪念师傅传授给他的“朝阳落日掌”。

杨过和郭襄,却是一直跟在郭默身边练功,后来又加上了一个耶律齐。

而其他的儿子们,诸如二十岁的赵思默、十六岁的郭逍、十四岁的郭遥、十三岁的郭逊以及刚刚十岁的郭适,却是由黄蓉、李莫愁和慕容嫣共同在教导。

赵思默十八岁成年之后,被封为“南王”,却要在贵州和京城之间来回奔波。

郭默也曾通过儿子向远在贵州的安灵儿,表达过派人接她到京城的意愿,可惜,还是被安灵儿给拒绝了。

二十多年前的一幕,就当是一场梦吧。

杨过和郭襄无疑是最为出色的,双双在十八岁之前,就突破到了一流境界。

现在二十一岁的杨过,“九阳神功”也已经练到了第六重,这个进度足以媲美当年的郭默了。

而郭襄更是夸张,在小丫头的软磨硬泡之下,黄蓉将她最厉害的功法“无我神功”也传授给了她。

在年龄上,甚至早了杨过一年突破到一流境界,二人虽然差了两岁,每次比斗在一起却也很难分出输赢胜败。

不过,但凡真的比武较量,最终认输的一定会是杨过罢了。

二人从小一起长大,一起练武,又是唯二的别人眼中的天才,自然有共同的话语。

杨过二十岁一过,年过花甲的杨铁心,亲自到京城来了一趟,向郭默提出了求亲之事。

即便现在的京城改了名字,在杨铁心的心中,依然还是当初他那个伤心的中都城,要不是为了自己亲孙子的婚姻大事,恐怕他这一辈子也不会到这个伤心地来的。

对于杨过和郭襄二人的婚事,郭默自然不会去反对,或者说,这二人打小郭默就有意多安排他们在一起待着,青梅竹马的感情是最无瑕的。

只是出于对小棉袄的喜爱,郭默即便答应了二人的婚事,却要求再留小襄儿一年,等她过了二十岁生日后,再为他们举办婚礼。

老老实实地做了八年皇帝,郭默也有些静极思动了。

春风徐来,冰河开化之时,郭默以大宋皇帝的身份,向全天下发出公告,定于今年中秋之时,在华山之巅延续当年的“华山论剑”。

距离上次华山论剑,整整过去四十年了,就算当时最年轻的“东邪”黄药师,如今也快八十岁了。

之所以发出这道诏令,一是因为郭默突然心有所感,仿佛自己沉淀了这么多年,马上就要突破了。

二是,他想起了多年前,在居庸关旁磨盘山顶遇到的那位道人。

那位道人也好,游历在五湖四海的其他高人也罢,如今的天下,也只有郭默能够发出诏令,才能将众人聚齐了。

为了达到预期的效果,不仅仅通过官府的渠道,在各省、各州、各县张贴榜文,更是通过丐帮和全真教向武林中广撒英雄贴。

再次进行华山论剑,也让人们对四十年前的江湖故事,对那显赫一时、名传天下的当代“五绝”,津津乐道、赞叹不已。

不过,此次的华山论剑,算是半官办的性质,所有可能产生的花费,都由郭默这位皇帝陛下自掏腰包解决。

当然,也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参与进来的,功夫未达到一流境界的,一律会被“锦衣”挡在华山脚下。

“爹爹,我想跟杨哥哥出去游历一番,赶在中秋之时,会到华山去等您。”

又一次教学之后,郭襄仗着胆子跟爹爹提出了要求,杨过却站在一旁,头压得低低的,大气也不敢出。

“哈哈,雏鹰终究是要长大的。当年我跟你大伯,被师傅们放手的时候,比你们两个现在的年龄还小,武功更没有达到你们现在的境界。”

“不过,江湖险恶,很多时候未必是纯靠武功能够解决的。过儿,你向来聪明稳重,出门在外要多照顾点儿襄儿啊。”

“你们可以先去桃花岛看望一下你祖父和娘亲,如果你愿意的话,也可以到终南山去一趟……”

郭默迁都之后,杨铁心并没有跟着一起过来,在汴梁城住了两年,觉得还是桃花岛的环境更好一些,杨铁心就又返回了桃花岛。

杨铁心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都是江湖中有数的高手,可他自己的武功却一直平平无奇。

如今也六七十岁的人了,早年间蹉跎江湖,尤其是包惜弱血洒中都城之后,自己唯一的儿子也没有认祖归宗。

杨铁心虽然活着,却没有了那股子活人该有的心劲儿,要不是有杨过的存在,又有穆念慈在一旁的照料,恐怕杨铁心也早去多时了。

既然他要回桃花岛,穆念慈当然要一同随行前往。

穆念慈的一生,完全是围着三个男人在活着。

杨铁心是她的义父,搭救了年幼时的穆念慈,即便是风餐露宿的,总还是将她养大成人了。

完颜康是她“比武招亲”的男人,也是唯一让她心动的男人,也正是这个男人,彻底改变了穆念慈的一生。

第三个,自然就是杨过了,那是她的儿子,是她现在活下去的信念,也是完颜康留给她唯一的念想。

“师傅,我……祖父不让我去找那个人,每次问娘亲,娘亲也只会流眼泪。”

二十一岁的杨过,已经长大成人,对于他们家这几十年发生的事情,自然也了解的清清楚楚。

不过,杨过的思想受师傅影响比较大,并不是那样的记恨完颜康,或者说他对完颜康更多时候是无感的。

只是,每次见到孑然一身、默然流泪的娘亲,杨过也会对完颜康充满了怨怼。

“过儿,你爹和你娘,甚至你祖父和祖母,都算是苦命之人,无论他们之前做过什么,你作为他们的晚辈,也是至亲之人,你应该胸怀宽广一些。”

“那个人,现在早已不再是金国的王爷,虽然他没有认祖归宗,却也不再使用完颜的姓氏。”

“束发为道,又给自己取名为‘木道人’,可见他内心深处还是发生了变化的,当年你祖父不就化名为‘木易’吗?”

“你也是成年人了,将来该怎样去做,为师也不会勉强你,我相信你会有自己的判断和决定。”

“不过,为师倒是有一个建议给到你,你可以当成正常的江湖拜山,亲自去上门挑战并打败他,哈哈哈——”

正经了这么多年,想起完颜康当年拽拽的样子,要是被自己的亲儿子上门挑战并打败了,他这个全真教的现任掌教会如何收场呢?

“师傅,弟子也曾经这样想过,恐怕到目前为止,弟子还不是那人的对手。”

看到师傅在那里“幸灾乐祸”的样子,杨过脸上不悲不喜,内心却未必像表面这样平静。

又到后宫分别去跟三位师娘告别,经过十二年的持续努力,大宋新都的皇宫,早已按照郭默当年提供的草图建造完毕。

甚至有些细节上,更是加上了宋朝特有的元素,唯一的变化就是御花园大了两倍不止。

黄蓉、李莫愁和慕容嫣三人,再也不用挤在一个坤宁宫里,只是三姐妹每日都会聚在一起吃饭,相处的时间倒是比郭默还要多。

“过儿,襄儿一贯任性,这些年都被你师傅给宠坏了,今后你要多担待一些。临行前去昌平找一趟你大伯吧,问他要一个丐帮的信物,在外边真遇到什么麻烦,也好有个照应。”

到底是当娘的,黄蓉如今的战力直逼绝顶高手,见到自己的女儿要去闯荡江湖,也难免担心起来。

“娘,有你这么说女儿的吗?爹爹可是说了,就我跟杨哥哥的功夫,放到如今的江湖上,除却一些前辈人物,想找到对手都不容易——”

听到娘亲编排自己的不是,心高气傲的郭襄就有些不乐意听了,小嘴噘的都能挂个油瓶了。

虽然黄蓉没有郭默那样宠这个女儿,但是,郭襄毕竟是他们唯一的女儿,在感情上跟对那些儿子还是有区别的。

想想也是,就杨过和郭襄的身手,能完全制住他们的并不多,真遇到那样的人物,也许就该忌惮这两个年轻人背后的力量了。

跟黄蓉三人告别之后,杨过和郭襄就悄悄地离开了京城,他们没有听黄蓉的话去昌平找郭靖,而是直接南下先走一趟桃花岛要紧。

……

“过儿和襄儿离开了吗?”

“养心殿”里,郭默在批阅奏章,这些年内阁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每日必须郭默亲自批阅的奏章并不是很多。

在郭默的右手边,还放置着一个小桉几,嫡长子郭逸跪坐在那里,每每郭默批阅过的奏章,郭逸也要第一时间再过一遍。

每一道奏章,都要求郭逸在副本上做出自己的判断和建议,这种现象已经持续一年时间了。

“陛下,他们申时就离开了,属下已经通知各处的‘皇城司’,但凡有他们的踪迹,都会第一时间向京城报告的。”

站在御书桉前边的,正是曹山、曹海兄弟,这二人被老爹赵扩硬塞给郭默之后,他并没有让这二人简单地待在皇宫里,而是编入了“皇城司”。

只是独立开了一个分支部门,除了曹山、曹海,尚有二十多名太监,都是三流以上身手的人。

这些人主要就在京城活动,且只对郭默一个人负责,他们负责监察的对象不是别人,正是朝中的文武百官。

治大国如烹小鲜,又或者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有些事情,真当你坐到那个位置上,你才会发现根本赌不起,一旦赌输了,想翻盘要付出的代价是很大的。

“不用了,知道他们的行踪就行,也许过不了多久,‘皇城司’的人就跟不上他们了,要是他们的行踪时时能被‘皇城司’给捕捉到,那朕就真的考虑不让他们出师了。”

对于杨过和郭襄二人的武功和能力,郭默还是很自信的。

不过,这些年来,他结下的冤家对头也有不少,武功高强之辈也不是没有,一旦真正遇上了,至少不是杨过和郭襄现在的一流境界能够应对的。

中秋时节,再次举办华山论剑的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一般,短短十数日,就传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就连吐蕃、西域、蒙古、大朝等地,也陆续收到了这则消息,真可谓一石惊起千层浪。

“哈哈,默儿是懂我的,真想念那些老朋友啊,一流境界以上?有点儿意思,老夫倒要看看天下间又增加了多少高手——”

……

“哼,郭默,你这样大张旗鼓地要重开华山论剑,到底意欲何为?难道想夺去老夫多年的称号吗?八月中秋嘛,老夫不会让你失望的——”

……

“阿弥陀佛,幸亏老僧已经找到了自己的路,要不然还真的就落后那些老朋友了。华山,好多年了,期待啊——”

……

“前辈,华山论剑再启,您可想一起去看看吗?”

“哈哈,那里的确是个打架的好去处,可惜啊,老夫都快一百五十岁的人了,哪里还在乎那些虚名?不过,你小子可要努力了,不能丢了本帮数百年的威名啊——”

……

“真好玩、真好玩,四十年前,师哥能够打败你们,四十年后我也想试试力压群雄的感觉。”

“哼,就你?连自己儿子的仇人到现在还没找到,你还好意思去参加华山论剑?我恨你——”

“又来?我怎么就不能去?告示上说了,一流境界以上都可以去,别说是我了,那些大牛鼻子、中牛鼻子和小牛鼻子,也有不少可以去的,我就要去——”

……

“师傅,他们中原人要比武,举行什么华山论剑,您老人家为何也要过去?”

一个八岁左右的小和尚,却一副庄严宝相的模样,一双睿智的眼睛,似乎能够看穿尘世间的一切,又似乎这双眼睛,就不应该出现在尘世间。

“呵呵,徒儿啊,为师倒是真有心思去争一争这天下‘五绝’,当年的第一人已经不在了,剩下其他四位可能会略高于为师。不过,四十年之后,如果还有华山论剑,徒儿你当有能力去争夺魁首的——”

……

当全天下都在议论纷纷的时候,始作俑者的郭默,却天天待在后宫里,连去养心殿的机会都少了。

一过五月,几乎内阁呈上来的奏报,郭默都是直接甩给了郭逸,美其名曰要先锻炼一下他。

只有涉及到军事或邦交的,在郭逸处理完之后,才会送到郭默那里御审。

“默哥哥,你这也太偷懒了吧?现在批阅奏折的事都推给了逸儿,连上朝都改成了十天一次,你又把齐儿也推给了我们,自己就整天在这里晒太阳啊?”

看着躺在摇椅上假寐的郭默,心直口快的慕容嫣还是没忍住,连珠炮般的质问着。

“三妹,不得无礼,默哥哥在为两个多月后的华山论剑做准备,你就不要在旁边添乱了。”

“再说,朝中如今文有耶律楚材,武有孟共,程先生和逸儿这一老一少配合得也相得益彰,就算离开了默哥哥,也不会有太大的麻烦的。”

最了解郭默的人,还是相随了二十多年的黄蓉。

虽然,她也说不清楚,郭默如今的功夫到底到了什么程度,她却知道自己的默哥哥想离开了。

二十多年前,郭默跟黄蓉刚刚认识的时候,就只希望能游历天下、笑傲江湖。

鬼使神差地暴露了那样的身份,然后就是军旅、政界,到现在皇上都当了十二年了。

黄蓉也曾问过郭默,为何不一鼓作气,挥军北上彻底消灭了蒙古政权?

郭默的回答却是,如今大宋朝兵强马壮,无论是财富还是军备,无论是文人还是武士,就现在的储备足够支撑大宋五十年以上的。

蒙古这样一支游牧民族,与其彻底将他们灭掉,不如就这样留在千里之外的草原。

给身后的子孙留这样一个对手在,也好让他们能够居安思危,也能够让大宋的男儿,有一个真刀真枪的训练场。

六月一过,郭默就启程了。

这次随行郭默南下的,只有皇后黄蓉,大哥郭靖和二徒弟武南天,其他人都留在了京城,而两百名“锦衣”,早在一个月前就被郭默派往了华山。

有“铁掌无情”陆平生率领的两百“锦衣”在,料想一般情况下,也没人能闹出什么幺蛾子来。

皇帝要离京,留下太子监国当是应有之谊,可是,到现在为止郭默也没有给大宋立太子。

却在临行前的朝会上,宣布由燕王郭逸监国,兵部尚书、辽王孟共和吏部尚书耶律楚材为左右辅臣。

又颁布诏令一道,若年底之前郭默依然没有回京,可由内阁召集文武众臣,齐聚乾清宫。

乾清宫内,“正大光明”牌匾之后,郭默早早放置了一个长条的盒子,由两把锁锁着,钥匙分别由李莫愁和孟共各自掌管一把。

“默哥哥,咱们还会再回来吗?”

他们挑了一个黄昏离开的,趁着城门还没有落锁,郭默、黄蓉、郭靖和武南天,四匹马出了永定门,沿着驰道南下。

“当然会回来,不过再回来的时候,也许我们只是普通的两名大宋朝的百姓,就像当初你我第一次进入中都城一样。”

“二弟,辛苦了这么多年,你还真舍得放手啊?”

郭靖也在一旁问道。

郭默的心思,和他完整的计划,只跟两个人说过。

一个自然就是黄蓉,另一个却是大哥郭靖,就连李莫愁和慕容嫣都只是知道一鳞半爪的。

“哈哈,大哥,怎么你也会有这样的疑问?要知道咱们在大漠之时,也不过刚刚够果腹而已。”

“能够将大宋带到今日这个局面,我也算是问心无愧了,不过还是要烦请大哥在昌平再坐镇三年。”

“三年过去,等一切都再次上了正规之后,大哥如果不想继续在军中和朝中待着了,再抽身出来也不为迟的。”

看着二弟乞求的眼神,郭靖也有些无可奈何,只能点头答应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