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耽美同人 > 不一样的日本战国 > 第1573章朱子门下一稚女

第1573章朱子门下一稚女

书名:不一样的日本战国 作者:五四四五五 分类:耽美同人 更新时间:2023-03-09 23:03:59

建仁寺是镰仓幕府二代将军源赖家创建,建筑风格偏向唐样,是京都最古老的寺院之一。蠤

众所周知,岛国多地震,建筑又以木造为主,所以建筑烧了一次又一次,连她们自己都算不清挨了多少祝融之灾。

名为古建筑,其实大多都是翻新,只是岛国人喜欢从开基算起,不承认翻新就是新建筑。

等到建仁寺开山祖师荣西大师从天朝学成归来,她深受禅宗南派影响,又在建仁寺中融入了江浙一带的风韵,形成了今时之园景。

义银望着回廊前方颇具古韵的禅房,对明智光秀说道。

「我人都走到这里了,你就别再给我打哑迷了。

说吧,到底是什么人有这么大的面子,值得我屈尊前来。」

义银这句话,明智光秀可承受不起,立即停下鞠躬,说道。蠤

「臣下惶恐,这屈尊两字从何说起。君上身份尊贵无比,天下无人能及,更没人值得君上屈尊降贵。

我只是偶尔与朋友来建仁寺游玩,偶遇一稚女,甚至有趣,这才想着请君上前来瞧瞧新鲜。」

义银只想吓唬吓唬明智光秀,和她开个玩笑,但明智光秀是真的吃不消,赶紧把话说清楚。

她做事狠绝无情,仇人遍地,仅仅是君上身边的蒲生氏乡,就对她恨之入骨,君上的玩笑要是传到别人耳朵里,那就未必是玩笑了。

义银摇摇头,看明智光秀小心成这样,也觉得没意思,自己看来是真活成了口含天宪的上位者,开个玩笑都不行。

他继续往前走,问道。

「怎么个有趣的稚女?」蠤

明智光秀安下心神,笑道。

「这寺中有一稚女,名为林信胜,天资聪慧,十三岁入寺为稚女,五六年功夫便贯通佛儒。

建仁寺主持惜才,劝她剃度出家,未来可继承道统,成就佛果。

可您猜,林信胜怎么说?」

「她如何说的?」

「林信胜说,身体发肤,不可毁伤,孝也。且无后人,为不孝。

这话把建仁寺的主持顶得恼怒,再不愿意理会她。蠤

我们要是晚来些日子,她说不定就被寺尼赶走。不愿意当尼姑,你来寺院学什么佛法?」

义银哈哈大笑。

「这稚女的确有点意思。」

日本佛教分支众多,禅宗,密宗各有法度。

一向宗的本土化做法最接地气,喝酒吃肉娶夫生女,可谓百无禁忌。

而临济宗属于禅宗一脉,是戒律严谨的一类宗派,剃度不婚是最基本的要求。

林信胜这是指着光头骂秃驴,难怪建仁寺主持生气,真是不给半点面子,实在下不来台。蠤

笑完之后,义银问道。

「看林信胜这几句孝道之语,她是学儒有成呀。」

明智光秀点头道。

「嗨,她读的是四书集注,学的是朱子。」

义银不懂儒学,不知道什么是四书集注,但朱子两个字在后世广为流传,他自然知道是谁。

子字在儒家学说中的地位神圣,古往今来能被尊称为子的儒家学者,除了孔颜曾孟荀,最有名的就是朱子,也就是朱熹。

程朱理学赫赫有名,主导了明清儒学正统,影响力极大。蠤

汉武帝独尊儒术,儒学确立了为帝王服务的路线。但在汉唐之后,道佛崛起,逐步分摊了儒学的关注度。

最要命的是,皇帝似乎也信了道佛。

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只要是皇帝喜欢,饿死都行,何况是学习新路线呢?

学得文武艺,必然要卖给帝王家,不然寒窗苦读还有什么意义?

儒学最大的隐患,就是知识分子有了其他选择,自己这个主义渐渐吸引不了追求上进的知识分子。

儒学求变,但又说不过玩辩证的道佛两家,最后是程朱理学横空出世,完成了儒学的哲学化,体系化,挽回颓势,奠定儒教地位。

程朱理学将儒学三纲五常的道德伦理和天理相结合,更好的服务于帝王,服务于统治阶级,因此受到封建主流社会的青睐与支持。蠤

知识分子想要当官,就必须信这个主义,喊这个口号,程朱理学一统教育界,为儒学继往开来,立下旷世奇功。

从此以后,甭管学儒的人信不信这个三纲五常,当官就必须要学儒,想升官发财,先一起歌颂。

程朱理学从南宋时候就有书籍流入岛国,寺院作为岛国文化库,自然存有朱子著作。

林信胜来寺院学佛没学进去,反倒是痴迷朱子学说,难怪尼姑们气急败坏,觉得她不识抬举。

说笑间,义银与明智光秀已经走到禅房门外,义银对明智光秀微微一笑。

「走吧,我们一起见见这位痴迷学儒的稚女。」

明智光秀无利不起早,义银可不会认为她单纯是觉得有趣,才会刻意结交这位林信胜。蠤

———

禅房内,林信胜已经看了一天的书。她不是想在此时看书,只是为了平心静气。

说起来,儒学这个圈子在岛国混得很是凄凉。

天皇朝廷覆灭之后,武家崇尚用刀剑说话,重礼轻义,儒家学说在岛国找不到世俗根基。

神道教消亡,佛教占据岛国文化高地,对儒家学说浑然不在意。

在天朝为显学的朱子学,到了岛国水土不服,只能搞小圈子文化,亦是憋屈。

岛国儒生时刻期盼能够有一个机会,向当权者传播儒学教义,仿天朝那样,让儒学成为上流社会的主流学说。蠤

明智光秀的折节下交,因此被林信胜视为一个良机。

其实,林信胜现在的处境并不好。

她被伯父收养,自幼透出聪慧,这才送来建仁寺学习佛法,家里指望她走通高阶尼官这条路,日后可以帮衬家业一二。

可林信胜笃信儒学,严词拒绝了建仁寺的剃度要求,眼看就要被迫离开寺院。

这要一走,前途茫茫,林信胜也不知道该如何与家里交代。

就在昨晚,明智光秀忽然派人来告知林信胜,今日会有一贵人驾临建仁寺,让她好好准备。

林信胜原本还有些心定,可听到外面兵荒马乱,建仁寺诸尼急吼吼全去中庭等候,她也跟着慌了。蠤

明智光秀说的贵人,是刚才打败织田信长,被民间传颂为毘沙门天下凡,当世圣人的斯波津多殿?

这会儿,林信胜哪还有心思看书,翻书的手都在发抖。可她除了看书,还能怎么办?

随着禅房的门被打开,看到明智光秀恭谨将一男子请入房间,林信胜的心跳瞬间加速。

这是何等英俊的男子,就像是从天上下凡的谪仙,一雕一琢皆是天作,完美无瑕。

愣了一下,林信胜暗道一声非礼勿视,匆忙起身绕过看书的案牍,朝义银伏地叩首。

「草民林信胜,见过津多殿,见过明智大人。」

林信胜的镇定,更坚定了义银的想法,这就是明智光秀安排好的举荐。蠤

义银白了明智光秀一眼,说道。

「你起来吧。」

「谢津多殿。」

义银走到她的案牍前,拿起她刚才在看的书,果然是

四书集注。

「我听明智姬说,你修的是朱子学?」

林信胜看了眼坐在一旁,不言不语的明智光秀,知道此时将是自己这辈子最重要的时刻,强压下心头的激动,她鞠躬说道。

「是。」蠤

义银放下书,来到林信胜面前,居高临下看着她。

「你家人把你送来寺院当稚女,是希望你能学有所成,成为一代得道高尼。

你一心学朱子,拒绝剃度,对得起家人的殷切期望吗?」

林信胜肃然道。

「君上容禀。」

「你说。」

「我十三岁入建仁寺,读遍寺中藏书,对待佛儒之著作,本是一视同仁。可人渐渐长大,懂了道理,便越来越喜欢儒,不喜佛。」蠤

「哦?为什么?」

「佛门苦修来世,儒学却想着家国天下,治国安邦。

天下大乱百年,世间水深火热,佛只会教人忍耐,今生受苦,来世享福。

这等厌世弃世,我难以苟同。」

义银对林信胜的说法,认可。

岛国诸尼就是一群寄生虫,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当权者容忍她们,只是因为世道不公,需要用信仰去麻痹底层牛马,别起来反抗。

义银盘腿坐在林信胜面前,问道。蠤

「那照你的意思,学朱子,修儒学,就能拯救这个乱世?」

林信胜摇头道。

「悬壶济世,平定天下,自有君上这样的救世之主,此乃天道轮回,我等儒生岂敢贪天之功。

只是,打天下易,坐天下难。

镰仓幕府与足利幕府,都没能强盛三代,便转为衰弱式微,这都是前车之鉴,恳请君上明辨。」

义银笑道。

「岛国耕地散碎,山高路远,人心不齐,如果学习天朝集权,只怕连三代兴旺都撑不住,也许还不如镰仓足利两幕府来得持久。」蠤

就岛国这个倒霉的地理环境,用天朝的集权手段,只怕死得更快。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基础太烂,强行复制天朝也不行。

林信胜说道。

「君上,武家制度有缺陷,就需要想办法去完善。即便不能照搬天朝法度,也可以因地制宜,总比束手旁观要好。」

义银眼前一亮,本地化改造吗?这林信胜能够想到这点,的确不是腐儒之流。

「那你倒是说说看,怎么个改法?」

林信胜严肃说道。

「君君臣臣母母女女,乃是天理伦常。蠤

草民斗胆妄言,武家根基不稳,根子就在三代将军足利义满屠灭天皇朝廷。」

义银点点头,程朱理学嘛,果然是这一套天理之说。

「我恕你无罪,你尽管直言道来。」

义银的宽容,给了林信胜勇气,她说道。

「自古道统可续不可废,天皇万世一系,延绵千年。

三国时候,司马懿指着洛水为誓,事后悍然食言,自此政治再无底线,权臣之身再无退路。

足利义满为一己之私,屠灭天皇公卿,覆灭神道教,自以为可以改易天地,实在谈不上英明。蠤

她以为**消灭,就可以永绝后患。但她却忘了,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足利幕府自三代之后,将军再无统御天下之权,挣扎于亲藩与外藩之间,便是明证。

君上无道,天下大乱,此乃天谴也。」

义银也是无语,他允许林信胜畅所欲言,没想到林信胜会抓着足利义满疯狂输出。

什么叫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这是诅咒足利家断子绝孙呢,林信胜还真敢说。

义银无奈一叹,当做没听到,反正是足利义昭断子绝孙,管他屁事。

「不要说以前的事了,说点现实有用的。」蠤

林信胜鞠躬请罪,随后说道。

「足利家无道,断我岛国千年道统,所以才会连累岛国百姓沦落乱世,苦苦挣扎不出。

君上您是当今圣人,理应续上岛国天皇之道统,为万世开太平。」

义银听得背后冒汗,这林信胜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也不知道是不是儒生在岛国日子过得太憋屈,什么都敢说,简直是大杀特杀。

义银忍不住回头看了眼明智光秀,他总算知道明智光秀为什么这么欣赏林信胜了。因为林信胜的理论,是要刨足利将军的根啊。

从儒学的角度看,足利义满是大逆不道,犯上作乱,断了道统,所以天道震怒,引发天下大乱,乱世延绵看不到尽头。

要想乱世终结,就得拨乱发正,林信胜这是把足利义满之后的足利将军对岛国统治的正义性,全部否定掉了。蠤

如果足利义满以后的将军都是无道失德之人,那么要寻找道统,就必须往前追溯。

这不巧了嘛,斯波先祖是足利家督为了讨好前北条家,迎娶北条公子,被迫废黜的正统继承人。

从儒学的角度来看,那一代足利家督的行为是废嫡立庶,也是错误的。所以,想要拨乱反正,必须从足利家的祖先着手。

足利家的正统要重新算起,从斯波先祖算起,真正的足利正统后裔就是斯波宗家。

现在斯波宗家灭族,只有斯波义银这一根独苗,所以,足利正统就在斯波义银身上。

林信胜这套刻意讨好君上的做法,有点董仲舒说汉武帝的故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