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耽美同人 > 红楼蕴大爷 > 第七十八章以粮抵银

第七十八章以粮抵银

书名:红楼蕴大爷 作者:撑死的瘦子 分类:耽美同人 更新时间:2023-02-01 19:45:53

此时现场一片寂静,似乎还未从先前的变故回过神来。

贾蕴蹲在贾瑱的尸体面前,冷笑一下,伸手提起贾瑱的绣袍,擦拭着宝剑上的血迹。

“你杀了我们将军。”回过神的扬州大营都蔚拔剑对着贾蕴喊道。

贾蕴回头瞥了一眼扬州大营的兵丁,见他们剑拔弩张的模样,贾蕴不急不缓地站起身来,将宝剑回鞘,厉声道:“贾瑱不遵军令,按律当斩,尔等拔剑相向,是欲....叛乎!....”

扬州大营的人皆是神色一阵,诚如贾蕴所言,贾蕴手持扬州大营兵符,早先便下了军令,扬州兵马不得调令,不可擅入东关街,这便是军令。

无论贾瑱是何理由,他都落得个不遵军令之责,贾蕴确实能以军法处置。

只是众人没想到贾蕴如此果决,贾瑱右脚刚踏入巷口,便以雷霆手段击杀,完全不给对簿公堂的机会。

听着贾蕴阴沉的话语,这些扬州大营的将校不由地咽了咽口水。

贾蕴轻哼一声,众人的神情在贾蕴的预料之中,所谓“蛇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贾瑱已死,下面的人自然是不敢对贾蕴这个临时的扬州大营主将无礼。

若是惹着了贾蕴,一并追究他们擅离职守的罪责,那才是吃不了兜着走,尤其是贾蕴口中的“叛逆”,更是连累亲族。

大乾律有言:“凡谋反及大逆但共谋者,不分首从皆凌迟处死,正犯祖父、父子、孙、兄弟及同居之人,不分异姓及伯、叔、父、兄弟之子,不限籍之同异年十六以上,不论笃疾废疾,皆斩”。

都是当兵的,混口饭吃,没必要为了一个死人把自己及亲族也陷了进去。

扬州大营都蔚眼神变换,旋即收回佩剑,恭敬道:“属下不敢,谨遵大人之令。”

随即众人相互对视一眼,恭敬行礼道:“谨遵大人之令。”

贾蕴点了点头,倒是聪明人,贾蕴有兵符在手,只要这些人敢动手,那就是叛逆,罪不容诛。

就算有几个吃了熊心豹子胆的想为自家将军“讨个公道”,贾蕴身边的盐兵也不是吃素的。

旋即贾蕴吩咐道:“本官提醒诸位,巡视好各自辖区,若有不利者,本官的宝剑可不会留情。”

扬州大营都蔚打量了一眼贾蕴,应道:“是。”

贾蕴摆了摆手,扬州大营的人便退了回去,至于贾瑱的尸体,还没人敢开这个口。

待扬州大营的兵丁退却,贾蕴偏头对张晟吩咐道:“张晟,你带着盐兵注意些吴家的情况,若是灾民闹得太过,便带人制止,但是不可动粗,请他们出来便是,府外的灾民也不必驱赶,让他们待在府门外。”

虽说贾蕴煽动灾民闹事,但也不可闹得太过,若是灾民动手抢劫,富商的家都被抢了,哪来的银子捐款,若是没银子捐款,贾蕴的差事就办不成了。

不过阻止归阻止,这些灾民却不可赶走,亦不能让他们心生恐惧之心,毕竟气势汹汹的灾民,才能给这些豪商士绅压力不是?

张晟沉声道:“属下遵命。”

贾蕴点了点头,扬州大营的兵马镇住了,其他的自然是不用多管,剩下的便是看江南豪商士绅的反应,这也就不需贾蕴亲自盯着了,交给下面的人即可。

至于担心扬州大营的将校们起什么心思,呵呵......这些兵丁是大乾朝的兵,不是私兵,若不想落得个满门抄斩,只能听贾蕴的命令。

打了个哈欠,贾蕴迈步离开,一边走一边吩咐道:“张晟,你看紧些,本官先行回盐政衙门向王爷禀报,若是出了什么岔子,派人告知本官。”

话罢,贾蕴也不等张晟回答,直接离开。

张晟此时胆战心惊,对于贾蕴不同以往的“狠辣”,着实是吓一跳,忙应和一声。

...........

吴家府邸。

正厅内,十数人惊魂未定,便是吴海亦是如此,若不是允了这些灾民的要求,承诺在府门外发放粮食,这些灾民还不晓得要闹成什么样。

老管家从后厅走来,上前低声对着吴海说道:“老爷,太太小姐们只是受了些惊吓,现在都歇着了。”

吴海点了点头,压抑心中的怒火,这些泥腿子不知好歹,居然连后宅都闯了进去,若不是应承的快,说不得会发生什么丢脸的来,为扬州士子笑柄。

管家退了下去,吴海面色阴沉,眼神阴骘,开口道:“老夫定要那贾家小子好看。”

显然这件事,吴家是算在贾蕴头上。

众人闻言也点了点头,贾蕴此举,无疑是给了他们由头,他们与朝中官员关系密切,定然是要安排弹劾贾蕴,让他吃不了,兜着走。

钱家家主愤懑地说道:“等贾瑱带兵过来,这些泥腿子也不能放过,通通处置了。”

灾民闯入正厅,推搡之间,许多人都受了轻伤,这钱家家额头上的红印便是被灾民推搡间摔出来的。

在豪商士绅眼中,灾民不值一提,便是死了再多,那也不妨事,可恨的是他们险些栽在这些泥腿子手里,任他们如何呼喊都不理会,此时打发了灾民,心中自然愤懑。

而且,现在府门外正安排放粮,贾瑱若不早些来,等粮食没了,说不得又得闹起来,到时灾民可没那么好说话了。

众人也赞同钱家家主的主意,反正对他们不敬的,通通不放过。

正当众人发泄着怒火之时,管家慌张的走了进来,急匆匆地禀告道:“老爷,出大事了。”

吴海眉头一挑,心中不由地慌了起来,忙问道:“出什么事了,可是那些泥腿子又不老实了?”

管家摇了摇头,道:“灾民倒是安静下来,只是,扬州大营出事了?”

“扬州大营?”众人闻言一阵错愕,孙铭皱着眉头说道:“难道是贾瑱不愿出面?”

在他们看来,贾瑱坐了扬州大营主将多年,绝不可能让旁人一道兵符便被夺了兵权,唯一可能就是贾瑱不愿意趟这趟浑水,虽说有个“正经理由”,可毕竟要担上罪责。

钱家家主冷哼道:“他敢?若不是咱们出银子,他能坐上参将的位置?”

话罢,钱家家主对着管家说道:“去告诉他,我们能让他坐上扬州大营主将的位置,也能把他拉下来。”

厅内的众人不仅是助贾瑱坐上扬州大营参将的位置,每年还会给他分红,如今出了事,他却想置身事外,试问在坐众人,哪个会答应?.

管家咽了咽口水,苦涩道:“那贾蕴当街杀了贾参将,扬州大营的兵马都撤了出去。”

“嘶........”主座上的吴海倒吸一口凉气,喃喃道:“竖子焉敢如此。...”

贾瑱乃是贾蕴族叔,贾蕴都敢杀害?

管家回道:“贾参将的遗体还在巷口,无人敢动。”

此时的吴海脸色阴沉,一言不发,心中似乎在计较着什么。

满头白发的孙铭面色凝重地说道:“吴家主,接下来咱们该如何办?”

贾瑱死了,扬州大营其他的人连个屁都不敢放,也就表明扬州大营此时已经被贾蕴镇住,扬州大营是指望不上了。

若无兵丁护卫,他们的安全便得不到保障。

吴海沉吟一声,叹气道:“还能怎么办,这小子六亲不认,若是真逼急了,说不得咱们便步了贾瑱的后尘。”

贾蕴连亲族都敢杀害,更何况他们这些毫无瓜葛的豪商士绅们呢!为了安全着想,吴海的语气便松软下来,似乎是打算妥协。

钱家家主不服气地喊道:“那小子敢?咱们既未犯法,他有什么资格动咱们。”

不要看贾蕴握着兵权,如今是“太平盛世”由不得贾蕴胡来,今日贾蕴敢动手,明日他就得陪葬。

满头银发的孙铭闻言摇了摇头,敢情这位钱家主还不晓得眼前的形势,以如今的形势看,贾蕴若是要对他们动手,只需煽动灾民即可,根本不需要自个亲自上场,等灾民“大闹”完了,贾蕴在出手解决便可。

若是事罢上告,怕也是徒劳无功。

钦差是天子胞弟忠顺王,贾蕴行事定然是得到恩准,而他们这些人拒捐赈灾银子,本就恶了钦差,两相对比,贾蕴一个“疏忽”便可推的一干二净,哪里还治得了他的罪.....

孙铭没有理会钱家这个被吴家扶起来的阿斗,直接对着吴海道:“吴家主,咱们虽然都贮存了一批粮食,可都在外城安置着。府外有近千名灾民,此外还有源源不断的灾民涌来,这么多灾民,怕是府内余粮不足,到时领不到粮食的灾民暴动起来,与吾等不利啊......

更何况,即便咱们粮食充足,那也不能保证咱们的安全。”

先前灾民闯进来的画面还犹在心间,这若是再来一回,他们的老命就都要没了。

孙铭说出此话的意思也是提醒吴海,让他早作抉择。

吴海哪里不知道孙铭的弦外之音,无兵丁护卫,这数千灾民便是祸患,便是有足够的粮食,贾蕴也不会让灾民满足。

叹息一声,吴海无奈道:“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趁早解决了,咱们认捐吧!”

顿了顿,吴海继续道:“老夫起个表率,认捐三十万两.....”

.......................

盐政衙门。

此时的忠顺王神情复杂地看着贾蕴,对于贾蕴“大义灭亲”的举止诧异不已。

此事若想办成,扬州大营一定要镇的住,而镇住扬州大营的关键便是镇住扬州大营主将贾瑱。

原以为贾蕴只会擒住贾瑱,不曾想,手段如此果决。

沉吟片刻,忠顺王说道:“既如此,想必那些盐商也该低头了。”

贾蕴当街杀了贾瑱,无一不表明贾蕴手段狠辣,若是盐商们聪明,定然不会再硬抗。

不过这些盐商能聚敛钱财,心智定然不差,眼下形势不至于还看不出来。

贾蕴自然是心知肚明,沉声道:“王爷,若是下官想的不错,今夜过后,想必就能出结果了。”

这些富户能指望的扬州大营被贾蕴镇住,内无外援,扬州各关卡也被贾蕴派人把守,消息短时间传不出去,两难的局面下,还被一群灾民围着,睡觉也睡不安稳,这些大老爷们怎么能受得了?

至于想着贾蕴不敢做事过火,贾瑱一事已然表明了贾蕴的态度,若是还执迷不悟....下场可想而知。

忠顺王点了点头,顺手打了个哈欠,笑道:“本以为这差事难办,倒不曾想办的如此顺利,估摸着,过两日咱们便可以回京办差了。”

贾蕴闻言心中腹诽,这差事还容易办?若不是他担着风险得罪人,这差事能办得了?

当然,这话贾蕴可不敢说出口,谁叫对方是个王爷。

顿了顿,贾蕴开口建议道:“王爷,盐商认捐,这事估摸着是板上钉钉的事了,如今咱们想的该如何购买粮食,据下官所知,市面上的粮食所存不多了。”

忠顺王闻言皱了皱眉头,若有所思地看了看贾蕴,问道:“你有何看法?”

贾蕴回道:“王爷,咱们筹措银子中,除却修筑河堤外,有一部分是为了购买粮食赈济灾民,既如此,那这一部分的银子咱们也不需要让他们认捐,以粮抵银便是。”

一般来说,富户家都会有余粮,而这些盐商,更是从外省调了不少粮食,以粮抵银,确实能省好大功夫,而且,有足够的粮食赈灾,灾区的粮食价格也不会暴涨。

忠顺王思虑片刻,问道:“如何以粮抵银?”

贾蕴明白忠顺王的意思,以粮抵银,该以何种价格置换,扬州地处江苏,与河南相邻,而河南水患,扬州的粮食自然比往前高上不少,若依扬州此时的粮价,以粮抵银,倒是亏上不少。

“自然是按以往的粮价。”贾蕴理所当然地说道。

因河南水患,各省粮价皆有所动,不说富商府内的存粮,那些从外省调粮的,若是按以往的粮价抵银,这不是亏大发了,尤其是他们那些准备大赚一笔的人,更是要捶胸顿足。

忠顺王面色犹豫,问道:“若他们不肯以粮抵银呢?”

贾蕴笑道:“或许明日便有灾民暴动也说不准不是?”

忠顺王闻言嘴角不由地一抽,他不知道眼前这个在京中老实本分的耿直人为何这般大的杀性,瞧他一副跃跃欲试的模样,似乎热衷于拿盐商们开刀.....

沉吟一声,忠顺王觉得,此时既然让他们认捐了,就没必要节外生枝,若是逼迫过甚,搞不好其中真会有人铤而走险,到最后得不偿失。

少倾,忠顺王说道:“罢了,按以往的粮价,给他们提两层即可,若是不肯,再行其他。”

贾蕴闻言觉得也是,吃了别人家的肉,还睡别人家的老婆,确实过分了些。

正此时,下人禀告吴家吴海求见。

忠顺王看了看贾蕴,笑道:“倒是急不可耐啊!”

说是急不可耐,可在贾蕴眼里,这豪商们知道事不可为,便果断行事,不拖拉。

忠顺王思忖片刻,打算先让贾蕴做个排头兵,先去探探路,若事不可成,他在出面解决。

于是吩咐道:“贾蕴,你便替我见一见他。”

贾蕴闻言一愣,按忠顺王的意思,他是不打算出面,让贾蕴去办此事,点了点头,贾蕴应道:“是。.....”

话罢,贾蕴便朝着厅外走去,会一会盐商。

PS:今日事情比较多,就一章,见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