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耽美同人 > 人在秦时,浪到失联 > 第二百七十一章 造个大秦学宫,秦国还能倒赚一笔

第273章 造个大秦学宫,秦国还能倒赚一笔?(四千字,二合一章节)

(四千字,二合一章节)

深夜,六英宫内,烛光摇曳的宫殿中,一张宽大的桌案上摆放着将桌案后的人都遮挡住的公文。

秦国作为纸张和书本的制作与售卖的参与者,秦国境内的纸张已经普及率是天下各国最高的,价格也是最低的,所以就连公文使用的竹简也逐渐被纸张代替。

而这种写在纸上的公文则被称之为奏章。

自从六国结成合纵以来,嬴政就没有怎么好好休息过。

虽说自惠文王开始,在历代秦王眼中,山东列国若是不在他在位期间来上一次合纵伐秦,这一代秦王都会怀疑山东列国是不是瞧不起他,但真的面对合纵伐秦之时,嬴政还是在兴奋之中带着几分紧张。

他是继承了秦王之位的嬴姓子孙,又是血气方刚,一心功业的年轻君王,自然也担心秦国在自己手中没落。

对此,即便是赵姬,华阳太后以及夏太后屡屡劝告,嬴政也总是虚心接受,屡教不改。

这不免令这三位太后有些担忧。

要知道,秦国前两任国君孝文王和庄襄王是如何死的?

孝文王好歹是活了五十三岁,算是享了常人之寿了,可庄襄王才活了三十四岁。

庄襄王早些年虽然一直未曾被封为太子,只是被封为安国君,但却一直在为昭襄王处理政务。

到昭襄王老年时,庄襄王已经负责了秦国三分之一多的政务,到封为太子时更是被交予了大半秦国政务。

活在一位当世霸主的父亲阴影下,孝文王欠缺了些自信。为了不辜负昭襄王的殷殷期盼,所以夙兴夜寐地操劳。

也是因此,疲惫不堪的孝文王最终才在一年的丧期结束后,仅仅即位三天便病逝。

也正是因为他的勤政,最终才会得到儒家评判的“孝文”谥号。

“孝“字自不必说,在昭襄王生病之时,孝文王不仅要代为处理国政,还整夜衣不解带,亲尝汤药,亲自用湿布为昭襄王擦拭身体,绝对当得起一个“孝”字。

而”文”这个谥号就更难得了。

“文”这个谥号的夸赞范围和赞语长度是最广的。

可别以为道德博闻曰文,就能得到“文”这个谥号了,那是对于寻常大臣的。

但对于一位王来说,便要有足够的贡献,而不是单纯的文学贡献和道德方面。

不信想想历史上能得到“文”字谥号的君王都有谁。

汉文帝刘恒,隋文帝杨坚,唐文帝李世民,明文帝朱棣,清文帝皇太极,哪个不是文治武功样样名留青史的君王?

哪怕是次一档的魏文帝曹丕,晋文帝司马昭,周文帝宇文泰登入也都是一时英豪,可见孝文王对秦国的贡献。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帝王却在五十三岁那年便一命呜呼。

其子庄襄王在匆忙即位后,采取了怀柔和安抚为主的策略,比如按功表彰先王功臣,优待宗族亲属,布施于民,以此稳定秦国上下,度过了秦国两年连丧两王带来的不安。

而后又攻灭东周,连破韩赵魏三国,为秦国东出彻底扫平了障碍,却英年早逝。

二人都是一代英主,否则后世的史书上也不会说秦国是“奋六世之余烈”,可正是这样英主却因为操劳国事而积劳成疾而早早病逝。

嬴政虽然刚刚亲政,但亲政前曾提出的不少政令都对秦国大有所益,其中不少政令让秦人都十分尊敬爱戴这位年轻的秦王。

而这,更加让这几位太后担心。

在华阳太后的心里,其实对于嬴政的感情并没有多么浓厚。

虽然嬴子楚是她认下的义子,但那只是一场交易罢了。

而且,嬴子楚并未优待楚系,反而是着手打压,否则楚系后来也不至于要去扶持一位母系来自韩国的公子成蟜。

因此,嬴政对于华阳太后的感情,仅限于尊敬,远远不如亲祖母夏太后。

但华阳太后还是十分关心嬴政的身体,因为嬴政给了楚系一个机会。

芈启和芈颠二人虽然如今还是郎中,但相当于嬴政的秘书。虽然俸禄不高,但地位超然,可以接触到秦国的核心事务,如今也在嬴政身旁随着嬴政日夜操劳。

华阳太后担心,若是嬴政倒下,那么楚系该怎么办?

下一任秦王会如嬴政这般信任楚系么?

而且,若是嬴政忽然暴毙,那么秦国又该走向何方?

合纵联盟已经组成,嬴政若此时病倒,那么秦国也就完了。

虽然楚系心中有着母国,但与楚系利益密切相关的,始终还是秦国,而非楚国。

是秦国给了他们封地和俸禄,提供了官职和权柄,而不是楚国。

若是秦国忘了,虽然他们还可以回到楚国,但他们绝不可能得到如今在秦国所能得到的一切。

楚国被各个贵族把持着绝大部分的土地和权柄,就连军权绝大部分也掌控在楚系手中。

楚国三大强军,其中腾龙军团是项氏一族所掌控,影虎军团由季氏一族掌控,唯有雷豹军团如今掌控在楚国王室手中,可见楚国王室权柄之弱。

而且,若是回到楚国,那么她这个秦国太后才是最尴尬的。是以长公主身份生活,还是以旧秦太后身份生活呢?

所以,华阳太后希望秦国能继续昌盛下去,时常劝告。

而夏太后则是纯粹出于祖孙之情,但也如华阳太后一般拗不过固执的嬴政。

最后,赵姬亲自出手,用眼泪攻势逼得嬴政稍稍有所收敛,但过不了一两日又会再犯,这件事不由令嬴政的一众郎官们感到头疼。

有这样一位锐意进取的大王,是他们这些十分有野心的臣子的福气。毕竟他们的利益是与嬴政的利益息息相关的,会随着嬴政地位的提升而提升,但却也如同华阳太后一般担心嬴政的身体。

一众郎官也不是没有劝过嬴政,却也不管用,有时候嬴政还会因此而发怒。

犹豫再三,一众郎官决定还是由芈启来劝。芈启无奈,在众人鼓励的眼光下走到了嬴政的桌案前,行了一礼。

“王上。”

倒也不是其他人故意让芈启去踩坑,而是因为芈启的身份是郎官们之中最适合劝说嬴政的。

芈启由于和华阳太后的关系,所以应该算是嬴政的表叔,只是年纪上和嬴政差距不大罢了。

而且嬴政亲政后便确立了和芈启之女芈华的婚约,所以芈启又算是嬴政的岳父,有这样的双重关系在,即便嬴政因芈启的劝谏而发怒,也不会对芈启作何惩戒,更不会因此生怨。

“表叔,是有什么奏章么?”

嬴政头也没有抬,依旧低着头,用朱笔在一份奏章上批阅了许可的标记,而后又用小字注上了几行字后放在一边,转而处理起下一份奏章。

“王上,您该休息了。”

芈启没有起身,而是继续弯着腰。

嬴政缓缓抬起头,那双明亮的眼眸扫了芈启一眼,不由令他感觉到一阵如虎狼般的注视。

但他没有抬起头,他知道那是嬴政的目光所带来的感觉。

自从嬴政加冠亲政后,身上的王者之气便愈发浓厚,威压也日渐加剧,时常会让人感觉到这位年轻秦王的不凡。

“寡人知道了。”

嬴政的目光并没有因为芈启的话而停留太久,也没有因为芈启的话而生气,只是很平淡地表示自己知道了,而后便继续低着头处理起政务。

芈启愣了愣,他知道嬴政这是委婉地拒绝了,只是看在他的面子上没有发怒罢了。

但他还是想再劝劝,无论是为了楚系还是为了女儿芈华,他都必须劝劝,哪怕嬴政不听。

他的父亲楚王完是此次合纵联盟的合纵长,而春申君是合纵联盟的主事,这导致好不容易在嬴政的扶持下地位与日俱增的楚系陷入了极为尴尬的境地,尤其是身为楚国公子的他和弟弟芈启。

而就在芈启想继续劝说的时候,却被人用手扯了扯衣袖。

芈启回过头,看见了一张古井不波的面容。

那是盖聂,手中还端着一碗冒着热气的粥。

如今嬴政身边的郎官数量极其多,但盖聂的地位却最为超然。

虽然嬴政一直没有设置郎中令一职,但所有人都知道,嬴政心里的郎中令就是盖聂,只是考虑到他们的心情,所以没有给予盖聂正式的郎中令身份,而是以郎中身份行使郎中令的权力与义务。

不过他们也都对盖聂心服口服,鬼谷纵横出身的盖聂文治武功样样精通。他虽然从不插手政务和军务,但在嬴政感到苦恼时,总能一针见血地给出解决方案,而且最为了解嬴政的脾气、生活习惯等。

只见盖聂将手中的粥放在桌案上,将一叠嬴政处理好的奏章放在地上,按照要送往的各个署衙和地方郡县进行分类处理,吩咐内侍送走,而后将那碗粥放在了空出一角的桌案上。

“王上,这碗粥已经热了七次了,若是再不食用,那臣只能将这碗粥倒了,并且告诉御膳房,以后不用烹制粟米粥了,王上不爱食用。”

盖聂的话让嬴政批阅奏章的手一顿,无奈地叹了口气,苦笑一声放下了手中的朱笔,捏了捏眉心,接过了盖聂手中的粥。

嬴政用汤匙搅动着温热的粟米粥,里面还放着零星的几块肉,若非他人,恐怕绝对想不到嬴政这位秦王吃的饭食竟然和一位秦国的亭长小吏差不多。

肉粥入口,粥的温度刚刚好保持在一个温热的地步,既不会入口烫舌,也不会过于冰凉。

如今秦国举国上下都在加紧备战,虽然还不至于让他这位秦王食用这等普通百姓才吃的粟米粥,但嬴政还是想起一个带头作用,号召朝臣勤俭节约。

而想勤俭节约的嬴政,自然不会允许一碗粟米粥被浪费,更不会允许御膳房因为所谓的“王上不喜食用粟米粥”而烹饪些山珍海味给他。

嬴政叹气苦笑,也并非是因为盖聂的“逼迫”,而是因为盖聂对他的了解。

能如此知他心意的,恐怕也只有盖聂和张机了。

说起张机……秦廷上下,如今也就只有他的某个心腹知己才敢公然与他作对,依旧我行我素享用大鱼大肉。

想到这里,嬴政不由再次叹了口气。

他这位兄长啊,什么都好,无论是为人,还是文武之道,哪怕是那些被世人视为奇技淫巧的东西,都极其精通。

这些时日他在忙的,除了秦国各个郡县的物资调配和兵丁招募事宜,便是这大秦学宫了。

虽然在他加冠前夕,因为大秦学宫而来雍城的百家学派数量并不算太多,但当大秦学宫的主旨传播出去以后,来秦的百家士子便越来越多,百家学派所给予秦国的支持也愈发多了。

嬴政粗略地计算了一下,竟发现这些支持竟然已经足够秦国建造两所大秦学宫了,这点不免让嬴政有些不解。

无论是当年魏国的西河学宫,还是齐国的稷下学宫,都是两国花费了大量钱财所打造和维持的,怎么到了秦国这里,却变成了吃百家饭?

钱财百家提供,师资百家提供,人力百家提供,秦国甚至还有得赚?

其实,这也是百家在张机的点拨下,在思想上产生了转变。

张机给百家学派魁首们寄出了一封相同的书信。

书信内容大致是,想让学派繁荣昌盛,便不能扫帚自珍。

学派力量的强弱,终归是看弟子的数量。

只要弟子数量足够多,哪怕如农家一般是个人都招收,也能成为规模庞大,影响力巨大的大学派。

这便为一向奉行“经文不可轻传”原则的百家学派们打开了新的思路。

是啊,农家这群只知道种地的泥腿子都能借此成为大学派,那么他们这些有着精良的经义和深厚文化积累的学派,难道还比不过农家?

百家的家主们也都是人精,只是受限于时代的思想局限性。在张机的点拨下,大部分人都反应过来,知道该如何应对大秦学宫一事,只有少数冥顽不灵的老顽固才依旧奉行“经文不可轻传”的原则,扫帚自珍。

张机用“大秦学宫”这个空架子,换来了一座在建的大秦学宫,还让秦国赚取到了一笔钱粮用于军资。

当然,这笔多余的钱财,显然也并不是纯粹因为大秦学宫的建设。

百家之中并不缺乏能人,他们并不是算不清秦国大致需要多少钱财就可以建造出一座物美价廉的大秦学宫。

这笔多余的钱,实际上便是以建设资金的名义,给予秦国的军费。

百家学派希望秦国可以继续繁荣昌盛下去,从而让他们的大秦学宫能够好好建设。

不得不说,张机为嬴政解决了目下最为要紧的财政困难,让嬴政宽慰不少。

只是,张机什么都好,唯独在享乐这一点,却完全不像个墨家弟子,一点没有勤俭节约的模样,反而有些穷奢极欲,还极其好女色。

不过,这倒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小节有损,大节不亏。

况且,如果张机真的如此无欲无求,一副完美的臣子模样,那么哪怕他再不愿意怀疑张机,时间久了,恐怕也无法避免心生对于这位兄长的忌惮。

否则,为何当年一心为国的周公要恐惧那流言日?

(4428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