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耽美同人 > 四合院之都是黑科技 > 第一百二十六章 秋收

第一百二十六章 秋收

书名:四合院之都是黑科技 作者:居凡世 分类:耽美同人 更新时间:2023-02-01 19:50:38

在镇上放下王珺,李星也给了她不少票。三人也很快到家,家里还是只有几个小孩子,大一点的现在都在地里帮忙,将带回来的东西放下,几人也赶往田里。

其实秋收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农作物的成熟时间是不同的。比如豆子,你不能等完全成熟再收割,那样你只能在地上一颗颗捡豆子了,豆荚全炸了。看到叶子都开始发黄枯萎了,而豆荚也开始发黄,还没干燥的时候,就要收了,有的成熟不一致的,还要挑着割才成。所以豆子是最先收的,现在都已经晾干入库了。

而玉米则是相反,最好是在地里多晾一段时间,如果收的玉米太潮湿,晾晒的不及时、彻底,反而很容易发霉,最后影响玉米品质。如果没有阴雨天气,往往都是晒得差不多了,才会将玉米收回去,这样秸秆也可以直接拉回去了。

现在主要收的是玉米,还没走到田里,李昭就看到一车车的玉米棒子被送到打谷场,需要先将玉米晾干,才能脱粒。分工非常明确,一队人负责砍,一队人负责掰,一队人负责运输,而打谷场只有少数几个半大孩子负责摊平玉米。

而小孩子,有六七岁,基本都是在田里帮忙,他们主要负责送水或者掰玉米棒子,一片繁忙的景象。这是后世很难见到的场景,那时玉米收割也是收割机了。

运输的不仅要运输掰下来的玉米棒子,还要运输秸秆,这些都会用于养殖蚯蚓。刚到田里,李昭就看到一部分人已经在犁地了,看了看是豆田,应该是地晾的差不多了。而李昭设计的农机也已经拿到了田里,李昭也走近了看看。

看了一下,李昭不禁有些惊讶,自己最近都没有过问过播种机的事情,今天一看还真让自己惊讶,放在田里的播种机有二十台,其中两台是双耧腿的,耧腿间距也比较大,有三十公分,看现在的情况,应该是准备套着用。

简单来说就是双耧腿的走最前面,后面单耧腿的补空隙。这时苏雅也在找比较有特点的地方拍照,这个时候胶卷可是很稀缺的,她也不敢拍太多,都是有计划的,比如现在她就在拍村民赶牛耕田的照片。

这也是时代的特色了,这种耕种方式已经持续了几千年,算是最后的余晖了。李昭就是打算改变这一切的人,前世这种耕种方式一直大规模的持续到九十年代,在二十一世纪,还在很多偏远山区存在,只是在平原地区才被机械化取代。

李昭希望的是在七十年代就将这种耕种方式给终结掉,提前二十年进入机械化耕种时代。那时候有生态农业打底,村民的生活绝对不会像从前那样差。最重要的是组织能力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毕竟那也是李昭憧憬的生活。

很快找到自己老爹,和他一起的还有其他人,有两位是经常过来的农业专家,其他的人李昭不认识。看了看,李昭发现,他们现在正在做统计,还挺详细,有玉米棒子的,有秸秆的,看来是准备进行总体评估,李昭也没有过去打扰他们。

而是对着苏雅说道:“你看那边专家在帮着统计产量能不能作为新闻?还有那些小朋友,也在帮着掰玉米,你觉得怎么样?”李昭希望给苏雅指出一些不一样的新闻点,就如刚刚苏雅拍的耕田图,很多人都会拍那个,没有新意。

听了李昭的话,苏雅也是眼前一亮,他是理解了李昭的意思,很简单,自己的稿件如果想被选上,必须要有新意才行。如刚刚的耕牛,新农机什么的,是大家都能看到的,交上去绝对会和很多人的稿件重复。那时候就看谁的文笔好,就用谁的,竞争会非常激烈。到时候,被砍掉的可能绝对超过九成。

而李昭现在给她指点的地方,绝对是很少见的,有这两点,自己的两篇稿子,基本就有了。而且由于另辟蹊径,过稿的可能就极大,想着手里也不闲着,开始抓拍李昭说的两个场景。特别是小孩子的,很唯美,也很心酸。

很快拍完,苏雅先和李父问好,完了就开始采访几位专家,边采访边记录。而李昭这时也走到自己老爹身旁,问好后问道:“爸,今年的产量情况怎么样?我看刚刚已经在称了。还有苏雅现在采访的那几位我没见过,他们是什么人啊?”

产量情况是李昭比较关心的,要知道这时还没有用化肥,主要上了蚓土,李昭很想知道效果怎么样。以前由于蚯蚓养殖的规模比较小,蚓土也少,使用面比较小,用了之后有效果,但没有经过大田试验,效果怎么样,不好说。

李父听到是问这个,也很高兴,说到:“那几位啊,他们是农业部的人,来看生态农业效果的。我们一起做了对比,使用蚓土的田,今年应该不错,明显比没有用的长势要好,刚刚大致称了一下,估计能比没用蚓土的多上一百多斤。”

“使用量最大的几块地,长得最好,可能产量能达到七八百斤,这是从来都没有过的。听专家说,基本上快要赶上用化肥的地了,咱们一亩地可比用化肥的少了十几块的投入。”这个说的还真对,这个时代化肥价格可不便宜,最便宜的是碳铵,基本十块左右一袋,硝铵和尿素更贵,一个十几块,一个二十多。

李昭一听,这已经很接近后世的产量了,要知道,在有化肥和农药的情况下,普遍的玉米产量也不过是一千斤左右,如果能保证玉米产量都达到八百斤,那绝对是巨大的进步,怪不得农业方面的专家要进行那么细致的统计。

李昭回道:“这产量很高啊,咱们后面规模起来后,估计大部分田地的情况都能达到这种程度,这就基本上算是多了将近两成的产量了。”

要知道这个时代,粮食产量普遍都是比较低的,玉米五六百斤是常有的事。一亩地能多打一百多斤粮食,那是什么概念,那是能多养活上亿人口的大事啊。所有田地如果都实现这样的效果,那消除饥饿就在眼前了。

听到这个喜讯之后,李昭知道,苏雅的新闻稳了,而且自己的生态农业构想也稳了,以后绝对会是所有人都争着实施。没有什么会比这实实在在的数据更有说服力,更没有什么比这实实在在的粮食更有号召力。

看了看苏雅那边的采访,李昭又问道:“新农机现在是什么情况?我看咱们这到了二十台,效果怎么样?”李昭也是希望新农机能顺利落地。

李父看了看李昭,笑着说道:“就知道你会问这事,效果当然好了,比用木头做的轻便多了。现在牛全部用来耕田,播种全部用人力完成,速度比以前快多了,用相同的人,相同的牛,配上新农机,每天最少可以多播种三成地。”

李父一说到这里,就是乐呵呵的,这是自己儿子捣鼓出来的,今年李家村的秋播肯定能够超过千亩,加上这半年积攒的蚓土,明年丰收基本算是比较稳妥的了。自己这个村长算是当得称心如意了,现在基本都不用自己怎么说,村民的干劲那都是发自内心的,大家都知道,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李昭这时又问道:“前不久咱们不是商量着借一台拖拉机过来吗,怎么没看到?”让拖来机过来耕田,也是李昭想让村里看看有拖拉机的好处,为以后推动机械化种植做准备,毕竟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现在没有看到,还是挺疑惑的。

听了李昭的问题,李父说道;“拖拉机要晚几天才能来,到时候不是来一辆,估计是三五辆一起,咱们这两天把玉米收完,把地晾一下,到时候全部用拖拉机耕种。现在豆田不多,我就没让拖拉机过来,既然要让村民们开开眼界,那咱们就一次弄个大阵仗,正好有对比,也好坚定他们买拖拉机的决心,不是吗?”

李昭听了,嘿嘿一乐,竖起大拇哥道:“姜还是老的辣,这次让他们见识了拖拉机的厉害之处,等村里有了资金,那推进机械化就算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李家村由于早几年就开始在李昭的带领下搞生态农业的准备工作,现在基本已经到了拿回报的时候了。今年的养殖规模还不算大,但年底也绝对能有不少盈余,明年基本就能初步开始机械化了。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