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耽美同人 > 四合院之都是黑科技 > 第四百一十七章 轧钢厂进度

第四百一十七章 轧钢厂进度

书名:四合院之都是黑科技 作者:居凡世 分类:耽美同人 更新时间:2023-02-01 19:50:38

九月份材料厂的学校就会开学,这会可以说与科学方面相关的学科都是不缺人的,但像文史类那就缺人了,这一块确实需要人。不过李昭也是有点奇怪的,以苏父的能力,是不可能忘掉这些方便的事情的,就是不知道为什么到现在还会缺人,接着苏父就将缺口和领导说了一下,这些都是小问题,直接就答应了。

谈完这些,几人就回去了,坐上车,李昭不由得问道:“现在怎么还缺这么多教师啊,我们现在的情况下,应该不会缺这么多老师才对啊?”

这时苏雅给出了解释道:“你整天都在搞研究,这方面就没有和你说,我们讨论后决定将部队里一些年龄不算大,学习进度达到高中,且学习进度快、成绩好的一批人都送到学校读书,争取在明年能送一批人去读大学。将来这批人毕业后直接回来我们厂上班,只需要几年之后我们厂就能有源源不断的人才了。”

李昭听到这,也感觉挺好,只是时代的大势无法改变,不过就算到时候这些人不能完成学业,但能回来也是可以给材料厂输送新鲜血液的。而且就算不能读大学,只要是研究所里的研究人员觉得学生里有可造之才,也是可以直接让他们进研究所由这些研究人员亲自带,边学边打杂就是,总能有一些人才不是。

但对于学习进度,李昭很惊奇,问道:“这是好事啊,不过这么快就有人已经完成了高中阶段的学习?咱们这学习时间才半年多啊,这是不是太快了?”

苏雅这时说道:“我们招的军人里本身就有上到高中的,很多都是因为条件不允许才辍学的,而且现在在军队里他们除了训练之外就是学习,有很多人进步都很快,其实他们在军队比在学校学的还要快很多,这里没有什么干扰。”

李昭想想也是,问道:“那符合的人员有多少?这些人将来可都是宝贝啊。”这些人都是军人出身,一旦真的考上大学,将来回到材料厂就能起到很大作用。

苏雅这时说道:“还是挺多的,男女兵加起来有小一千人了,而且这些还都是年龄不算大的,最小的甚至只有十七岁,最大的也不过二十岁。”

李昭听了也是挺震惊的,这个时代能在十七岁完成高中学业的绝对是凤毛麟角,一个是上学年龄普遍都会比较大,其次就是家庭条件多数都不会很好。能在十七岁完成高中学习的人,绝对算是人才了,至少学习能力不容置疑。李昭这时也算知道了为什么苏父会单独问上级要人,这些人是耽误不得的了。

至于医院人员就更不用说了,这个是多多益善,现在材料厂不缺钱,眼见的材料厂的人员会越来越多,有一批优秀的医生是很有必要的。而且这也不只是服务材料厂,周围的人也是可以来看病的,现在京城可是有七百万人口,材料厂这块人员还不多,但不代表一直不多,所以医护人员是多多益善。

很快回到材料厂,李昭巡查一圈没什么事情,就往轧钢厂而去,材料厂的事情很多,但李昭在轧钢厂的事情同样不少。首先就是轧钢厂开始更换新式机床,李昭需要在轧钢厂主持新式机床的生产工作,轧钢厂是很缺高级技术人员的。轧钢厂本身就是以炼钢以及轧钢为主的一个工厂,机械方面是比较弱的。

现在生产新式机床,李昭需要进行指导,不仅如此,为了解决技术人员稀少的问题,李昭还从研究所调了几个人组成了一个技术小组,过来轧钢厂指导工作,没办法,李昭没有时间一直在这边待着,材料厂那边的项目也很多。

这么做还算有效果,轧钢厂在李昭以及研究所研究人员的指导下,虽然只是几天,但已经有了初步制造机床的能力。只是轧钢厂高级技工比较缺,整体生产进度比材料厂慢的多,现在每个月估计只能生产十来台机床,想要很快扩大规模显然是不可能了,不过这样也算可以了,不需要从外界购买新机床了。

现在。@·无错首发~~

上级已经不给轧钢厂分配机床了,后续轧钢厂需要的都需要自己生产,这样的情况下,轧钢厂设备更新的速度就慢的多了。今年到年底估计能生产出足够轧钢厂自己使用的机床,至于外售,只能等明年了。轧钢厂这边工人的做事氛围是和材料厂有比较大差距的,可见的未来,轧钢厂机械方面的发展都将有限。

现在全国范围内都严重缺乏各式机床,对于这样的情况,每多一个工厂生产机床,就能更快的实现新式机床的普及。当然有人也许会说这不是将材料厂的利润往外送吗?其实不然,这些设备的定价是上级直接定的,其实利润很低,就如材料厂的合金,国内的定价都是比较低的,材料厂能有五六个点利润就不错了。

这也是现在材料厂收入不算高的原因所在,材料厂之所以有钱,全靠暴利的合金出口。至于这么做的原因,也很简单,这些基础的设备对于企业发展太重要了,算是对各个企业的一种扶持,李昭虽然不想这样,但也是没有办法的。这也是李昭最开始就想搞设备出口的原因,只是短时间内不太可能。

现在国内到处都缺少设备,苏父前面也因为李昭有出口设备的想法找过上级,但并没有被批准,主要原因就是国内现在太缺机床了,需要先满足国内。李昭也只能无奈放弃机床出口,实在是短时间内国内需求不会降低。

特别是李昭知道后年要开始三线建设,那个时候各种机床的需求会更加旺盛,就以这种情况来说,三年内估计都不知道有没有出口的可能。当然这次的三线建设会非常不同,那就是这次三线建设不太会是拆旧设备,而是大量使用新设备,现在的国内,材料方面已经不是什么问题,加工能力也在逐步解决。

现在唯一缺的就是设计能力,但设计能力不行,仿制的能力有啊,在明后年,绝对是各种仿制设备大规模出现的时候,李昭对此深信不疑。

轧钢厂这边的第二项工作就是对产品进行改进,比如三轮车,加工能力上来后,李昭是准备对三轮车进行一次升级的,如发动机、变速箱等部件的改进。@·无错首发~~除此之外就是刹车方面,陶瓷刹车片已经在实验室试验成功,作为其中重要原料的陶瓷纤维,现在已经开始在陶瓷厂建生产设备,用不了多久肯定会用到车上。

除此之外就是自行车,这个产品对精度要求比较低,但有了好的设备,如自行车这种产品,当然也需要进行一点改进了,这样能够提高自行车的质量。

除了这些事情之外,还有高炉建设,李昭顶着总工的名头,其实关注的并不算多,只是定时过来参加会议罢了,毕竟这个时代的建设人员是没有人搞偷工减料的,只要将图纸确定好,所有人都能保质保量的完成,李昭也就看看进度。

至于施工中的困难,现在根本就没有了,以前最难的就是物料吊装问题,现在完全不是问题了,这会没有一百五十吨塔吊解决不了的问题。所以整体建设进度是相当可以的,基本每个小项目都能在时间节点之前完成,原本计划的是十八个月完成,但李昭感觉,就以这些人的速度来说,很可能会提前完成。

这样提前完成工程的事情在这个时代算是普遍情况,所有人都有一种主人翁的精神,在未来,管理工人的时候,你不要想什么主观能动性,因为人的主观能动性就是偷懒。而这个时代是真的有主观能动性,就像现在的高炉建设,你可以看到经常有工人在加班完成自己的工作,而且这是普遍情况。

就以目前的进度以及工人的做事态度来说,李昭有理由相信,这项工程可以在十五六个月完成,也就是在明年十来月完成,这样的话,明年材料厂的原料问题就算是解决了,当然如果到时候继续扩产再另说,现在是不可能扩产的了。

看了下车间的生产情况以及高炉建设情况,李昭就去找安总工去了,现在厂里的百吨级顶底复吹转炉正在设计,。

现在已经到了最后的时刻,基本上到九月份就能差不多完成了。@·无错首发~~其实这次设计转炉最难的地方并不是转炉本身,因为李昭已经给转炉提供了所有需要的金属材料,最难的不是设计而是制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