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从长平之战开始 > 第565章 四国联盟会泌水

第565章 四国联盟会泌水

书名:从长平之战开始 作者:随云逸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8-28 06:17:20

纵观赵括的布置不难看出来,他的目的根本不在于救援周朝。

否则,派出的大军不该只是八万而已,更不会绕道魏国,要与魏国一起出击。

无论从兵力数量上,还是行军的路线上,这都不是一个紧急救援该有的样子。甚至,从魏国出发,不可避免地,此战还要以韩、魏为主,更加说明了赵括对于这次的救援根本“不上心”。

原因嘛,也很简单。

不管是出于对周朝使者在自己登基大典上的无礼,还是出于赵国的利益考虑,周朝都不该继续存在在这个世界上了。

即便秦国不灭之,赵国想要一统,周朝就是过不去的一个坎。而周朝再怎么腐朽,也始终是诸国的宗主国。

与其到时候让周朝死在自己的长刀之下,污了自己的名声,还不如趁着这个机会就让秦国把这个该死的帽子给摘了。

当然了,周朝可以被灭,但周王畿这片富庶而具有战略价值的地盘却是不能落入秦军的手中。

为了这个目标,兵力并不十分充足的赵括不得不激起韩魏两国抗秦的信心与激情,而为此,赵括甚至已经做好了此战赵国不取一利的准备。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只要秦国无功而返,那就是赵国最大的利益了。

更何况,其他各国占了周王畿之地,虽然有短时之利,却等于是封锁着秦国的东出之路,为赵国固守西大门。

如此一来,只要几个国家不是太不给力,赵

国自然可以刺刀向内,在解决掉胡人之后,慢慢对燕国进行鲸吞蚕食。

理由甚至都不用另找了——不派兵救援周朝这个宗主国,致使周朝被灭,为各国所共讨之也!

最妙的是,这个带毒的果子,各国的君主都会毫不犹豫地吞下。

雄才大略者,知道断秦东出之路的必要性,加入联军势在必行,所谓周王畿之地,不过附属而已,不要白不要;

目光短视者,根本无法抗拒周王畿这大片的土地带来的诱惑,闻着空气中散发的土地的芬芳,也要加入联军,夺取更多的土地。尤其是韩魏,这两个已经失去过太多土地的国家,尽管周王畿的地盘不算太大,但对于他们都几乎有着致命的吸引力,出兵势在必行。

当然了,赵括的计划布置虽然很不错,但关键的关键还是要与秦军之战中取得胜利。

大胜秦军,进逼函谷的可能性不是没有,但显然秦军的将领和战士都不是易于之辈,这种可能性只能说聊胜于无。

即便不能大胜,也决不能大败。

小胜、不分胜负,甚至哪怕是小败于秦,只要能消耗秦军大量的兵力,使其无法独吞周王畿之地,赵括都能接受。

因此这仗,也不算是太难打!简单一个字:“耗”就是了。

没错,正是秦军最擅长的办法——耗。

历史上,秦军一锤定音奠定一统格局的长平之战,采用的是耗的方法;彻底扫清最后的障碍,灭

楚之战中,采用的还是耗的方法。

这个方法,虽然笨重,却是近乎无解的办法。

很快,赵括的指令便通过各种途径传递到各自人员的手中,赵国这台年轻的机器瞬间启动了起来。

兵力、粮草、还有使臣,疯狂地在赵地之中奔波着。

不过短短两三日的时间,赴魏的使者便已经将秦军再度东出,剑锋直指周王畿的消息传递给了魏国的朝堂。

而随着边境的急报到来,魏国朝堂很快便确实了赵国消息的准确性。

对于这个消息,魏国朝堂之上先是一惊,随之便是一喜,接着便是一番纠结。

惊,是惊骇的惊。如狼似虎的秦国,消停了五年之后终于再度露出了它的獠牙,自然令已经被欺负过无数次的魏国惊骇不已。

喜,自然无需多言,秦国挑选的对手竟然不是自己,自然是可喜可贺的。

最后的纠结,却还是要不要救援周国,或者说是要不要再度与秦国为敌的纠结。

虽然大部分的朝臣都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一旦周王畿丢失,秦军与魏国可就不再只有一道崤函通道关联着了,漫长的边境线,秦国有着无数可以突破的地点。

可以说,一旦秦军占据周国,魏国将彻底地陷入军事上的被动。甚至比赵国丢了上党,还更加地被动。

可问题是,魏国实在是被打怕了啊!

自从公子卬河西跟秦国新军对战过后,几乎每次与秦军大战,输的都是魏国,从

河西到河东,再到河内,在一场场的失败之中,魏国已经失去了大半的国土。

即便是长平一战,秦军是输了,但魏国却也没有赢,除了交代了近十万的部队外,魏国什么收获也没有。

如今的魏国,可再输不起了,甚至连平局都是不能接受的。

一面是不得不救,一面是输不起、平不得,这也怪不得魏国的朝臣们要好好地纠结一番。

赵国的使者自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当即向魏王和一种的朝臣抛出了鱼饵,道:“昔日长平之战,魏国有助于赵,本应稍作感谢,只可惜上党、河内之地,为邯郸之屏障,不得轻与。今若魏国有救援周过之心,赵国可出兵而助之。并且,我王承诺,此战之后,赵国不取周王畿一寸土地,所占土地悉数有参战国按照贡献大小进行分配,我赵国绝不干涉。”

闻言的魏王和朝臣们顿时眼前就是一亮——还有这好事?!

魏国最怕什么?损兵折将,无功而返啊!

显然,赵国使者的一番话语,很好第打消了魏国朝堂的顾忌。更要命的是,赵国使者在不经意间透露的赵王对于周朝的态度,着实让魏王很是满意。

打下周朝,占据其地,魏国不说重回巅峰吧,至少秦国再想轻易拿捏自己恐怕就不太容易了。

当即,魏王便同意了赵国使臣的请求,决议出兵援周。

而这带兵的人选,却是惊掉了包括赵国使臣在内的所有

人的下巴。

信陵君!

没错,魏王选择了窃符救赵、损兵十万的信陵君,来担任此次魏国大军的主将。

魏王很清楚自己的这个弟弟的才能,可以说整个魏国无出其右,之所以打压,也是怕他功高震主,而有了长平一战,信陵君再也威胁不到自己的王位,自然魏王会给予其更大的权利,以及信任!

得到任命的信陵君倒也没有推辞,信陵君也明白,魏国人才凋零,这副担子,只有自己能挑得起来。

随即,因为赵王有言在先,此战甘附尾骥,自然信陵君得到魏王许可之后,便很快派出使者,以魏、赵两国的名义,邀请各国合纵勤王抗秦!

早已收到赵国国书的楚国自然第一个跳出来赞成,答应出兵的盟书在最短的时间里就被送到了魏王和信陵君的手中,甚至魏国的使者抵达的第二日,便要随着楚国的五万大军回转泌水前线。搞得派往楚国的使者心中很是没有成就感。

没错,在短短的时间内,楚国便已经调集了五万兵马,随时可以北上参战。当然,这远远不是楚国的极限。不过受限于楚国的分封制度,加之是劳师以远,五万大军,已经相当有诚意了。

毕竟,楚国可没有向韩、魏、赵三国一样的唇亡齿寒的危险。

相较于楚国的痛快,韩之国有些犹豫,原因几乎与魏国的纠结一模一样。

周王畿可就在韩之国的旁边。万一秦军打出兴致来

了,连带着把自己一道给收拾了,那可真没地儿说理去。可即便如此,屡屡败在秦军手上的韩国,如今已是患上了恐秦症。

韩王表示,不是寡人不想出兵相助,实在是不敢出兵啊!不出兵还好,出兵不等于给了秦军灭了自己的借口了吗!若是联军再败,自己可不想替周天子挨刀啊!

好在魏使也是早有准备的。(毕竟自己也是这么纠结的,自然也知道要怎么破之)

当即,魏国使者便是一顿的输出:

一则说明厉害关系:不出兵?那等死吧!周天子,秦军都能无罪而伐之,况韩之国乎?等秦灭了周朝,下一步不是最弱的韩之国才怪。

二则指明前进方向:有近十万赵军参盟!大王你不信自家的韩军、不信我魏国大军,还不信赵军的能力吗?不说吧秦国打回函谷关了,至少也要让秦军无功而返。

被魏国使者一顿pua后,韩王也算是想清楚了,随即也拿出自己的家底——五万大军加入抗秦联盟之中。

刚刚被赵国狠狠修理的燕国则表示:本国地寡民弱,无力参与中原战场。

当然魏使也未想过将这个秦国的小弟拉到自己一边,只是希望恫吓一番,让燕王在中原大战之时能够安分一些,不要给赵国的侧后来上一刀。

只是如今的燕王早已沉醉在酒池肉林之中,军政大事皆尽托付给了国相栗腹,而国相栗腹早已被赵军给打怕了。

对于这个局

面,魏国的使者还是很满意的。

只是,赵国的使者,却似发了疯似的要燕王加入联军,最终劝说不动之下,甚至还撂下狠话:燕王,你会后悔的。

至于最后的齐国,齐王淡定地表示:钓鱼中,勿扰!

一句话:只要秦国不打上门来,万事勿扰之!

即便魏国使者好说歹说,齐国也不肯派出哪怕象征性的一兵一卒支援中原的抗秦大业。

还不错,该来的都来的,不该来的,也都没有来。

仅仅不过十日,一个临时的抗秦联盟责任有限公司便算宣告成立。

其中,董事长:赵王括。(虽然赵括极力推辞,但赵国的国力摆在那里,没有赵括这个主心骨,大家是真不敢跟秦国掰扯。)

副董事长:大魏王;(作为出兵做多的国家,自然该有的待遇。)

董事:楚王、韩王(不是我不想多出兵,也弄个副董事长当当,奈何手底下没地没兵啊!)

cEo:信陵君;

总监:各国大将!

当然这个cEo的争夺并不算很激烈的,无他,信陵君带了足足十万大军前来会盟。

如此一来,魏军便占据了联军的多数,甚至是韩、楚两国兵力的总和。而唯一能跟魏国一争高下的赵军主将廉颇,又奉命无意争夺这主帅之位,韩、楚也更无力相争。

因此,即便信陵君曾经败在了秦军的手中,但依旧当仁不让地坐上了联军主帅的宝座。

于是乎,一只以信陵君为主帅,由魏

赵、楚、韩三国组成的二十八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在泌水东岸展开会盟,随即追随着秦军的脚步往洛阳而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