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新唐 > 第十二章 琉璃工坊

第十二章 琉璃工坊

书名:新唐 作者:东仙轩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02 09:45:32

两日后,李从燕一行人马来到登州城东。

此时城东的破败土地庙已经被夷为平地,取得代之的是一大片整齐划一的建筑,一圈高高的围墙环绕四周。这里便是刚刚建好的琉璃工坊。

李任和李偲升早已经等候在琉璃工坊大门口,二人拜见完毕,便簇拥着李从燕策马进入工坊。只见大门已经被一队新军将士牢牢把守住,众将士见到李从燕肃穆而立,整齐施礼。

“令尊高义,能让李主事前来相助,我心甚慰!”

李偲升连称不敢当,叉手说道:“此事对我李家也颇有裨益,再者能够为李刺史效力,也是我李家的荣幸。”

“哈哈!”李从燕大笑几声,策马前行。

在李任和李偲升的引领下,李从燕先后查看了琉璃工坊的原料间、筛选间、清理间、烧制琉璃的高炉等等,各道工序以及设备都是按照李从燕的要求修建的,此时民间本就有烧制琉璃的工匠,虽然人数不多,但是技术上并没有什么难度。

此时经过大唐三百年的发展与沉淀,不管是建筑技术还是手工业技术,在华夏都有了长足的发展,更何况烧制琉璃的技术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存在了,现在李从燕只不过是在原有的基础上优化改进了一下,自然不存在什么技术瓶颈。

其实烧制琉璃关键得具备三个条件:

一个是得有合适的耐火材料,最好是达到炼钢级别的耐火砖,现在登州城内的兵仗所内就有相关人才,所以这个条件已经具备了。

第二个条件,就是得用纯度很高的石英砂作为烧制琉璃的主要原料,这个条件在此时的登州难度有些高,就只能对一般石英砂进行精选,粉粹和煅烧。

第三个条件,就是在煅烧的过程中加入氧化铅,华夏古代的琉璃产业基本只产琉璃,原因就是没掌握到氧化铅的作用。氧化铅在此时还叫铅黄,并不是稀罕物,很容易就能买到。

此外除了原料齐备,在生产时还得不断对溶液加以搅拌,所以琉璃炉窑也需要全新的设计。李偲升按照李从燕的设计,已经组织人手新建了六座琉璃炉窖,完全可以保证琉璃的产量和质量。

在巡视一番之后,李从燕对琉璃工坊的建设很是满意,便向李偲升询问道:“工坊已经修建完毕,烧制琉璃的技术我也给了你们李家,现在万事俱备,工坊何时可以开工,可有什么困难?”

李偲升对眼前这个年轻的皇子刺史非常恭敬,不光是因为李从燕给了自己进入琉璃工坊施展才华的机会,更因为李从燕的杀伐果断与魄力,是一位现如今难得的豪杰,所以李偲升打心里佩服。

“启禀李刺史,眼下工坊内已经招募了三百余名工匠,按照刺史府的要求,已经全部核查完毕登记造册,连同家眷一同居住在工坊内,三年工期结束之前,所有人不得外出。”

“目前工坊的运行情况没有什么问题,琉璃籽料也储备充足,只是工匠们对于琉璃的烧制细节还有些疑惑……”

说到这里,李偲升便示意身后的一名工匠,只见那名工匠叉手说道:“小的见过李刺史。小的负责烧制中原料添加的监察,李主事提到的疑惑,就由小的来说吧。”

李从燕走到一处长廊内,示意众人席地而坐,笑着对那工匠说道:“好,你说说看。”

其实那名工匠提到的疑惑便是煅烧石英砂时,如何添加配料的问题。

李从燕组织了下语言,便开始了讲解:“琉璃主要原料是石英砂,诸位都知道石英砂在煅烧过程中加入纯碱、石灰石和长石,其中只有纯碱最难搞。诸位的难点也在这里,一般的问题便是纯碱的纯度不够、数量不足。”

“在登州周边,能够大量供应烧制琉璃的天然碱主要来自碱湖和固体碱矿。特别是碱湖,工坊可以安排人手熬制湖水获得纯碱,具体办法可以这么办……”

“……接下来就是煅烧了!将石英砂、纯碱、石灰石、长石等块状原料全部细细粉碎,使潮湿的原料变得干燥。随后为了保证琉璃质量,咱们还需要专门找来磁石,对原料进行除铁处理……”

“……此外,在烧制阶段也有一个大问题,那就是火力的温度需要达到炼制精钢的级别。所以,煅烧琉璃的燃料也要使用炼钢时使用的焦炭……”

早在大唐开元年间,便已经有了使用石油的记载,此时民间对于焦炭也并不陌生,甚至在登州城内还有售卖焦炭的作坊,所以焦炭的获得并不困难。

“待到溶液流出,便要接入专门的铁质模具之中,等到冷却定型之后,便是各种形状的琉璃了!”

李偲升听完马上说道:“李刺史放心,我明日便派人联络城内的焦炭商,并着手安排人在工坊内烧制焦炭备用。”

“很好。”

众人聊完技术之后,李从燕问道:“琉璃工坊有各式高炉六座,你们是否估算过每月的产量和收益?”

李任笑着说道:“这方面李主事是行家,还是李主事说说吧。”

李偲升自不推辞,说道:“启禀李刺史,我打算先用二十天到一个月的时间将囤积的原料筛选一番,而后开始全力生产。六座高炉全力生产的话,每月可产各式琉璃瓶、琉璃杯、琉璃饰品不下三千件!”

“至于收益的话……”

李偲升思索了一下,说道:“目前琉璃只能销往各地州城,或者卖往洛阳、长安等地,别的地方虽然也能卖出一些,可都是零零散散,卖不上价的。这段时间我已经联络了十七家商队、世家,工坊出产后可以由他们分销各地,预计每月可有十万贯以上的收益!当然,这些预估收益都是减去成本的纯收益。”

“每月十万贯!”

李从燕心中畅快,琉璃工坊和海盐工坊一切顺利的话,刺史府每月分成便可以有十几万贯,完全可以支撑新军目前的开支,还可以支撑自己下一步将要筹建的炼钢厂的所有开销!

“很好!”

李从燕终于知道手中有钱粮是什么感觉了,至少在不久的将来,自己不用再为钱粮发愁,当然是在没有重大战事、灾难的情况下。

李从燕又勉励了李任、李偲升一番,便起身准备返回登州城。

临行前,李从燕给李任一个眼神,李任心领神会的策马落后几步,带着一众随性人员拉开了与李从燕的距离,只留下李从燕和李偲升二人策马在前。

李从燕先是与李偲升笑谈了几句,而后话锋一转,问道:“我听闻令尊似乎对参与琉璃工坊的事情有些担忧,不知是真是假?”

李偲升顿时一愣,急忙说道:“李刺史不要误会,阿爷只是有些……,有些谨慎。”

“谨慎?”

李从燕笑了笑,说道:“只是谨慎些也还好。对了,我还听说你的长兄也在经商?”

“正是。”

“那他对琉璃工坊是何态度?”

李偲升不知道李从燕为何这么问,犹豫了一下,便说道:“家兄开始是反对李家介入琉璃工坊的。”

“那现在呢?”

李偲升欲言又止,最后还是摇头叹息。

李从燕顿了顿,说道:“经过这些日子的接触,我认为你和李偲烨都是人才,你们一商一武,都是我刺史府急需的人才,我爱才,也惜才,所以我今日给你一个建议:万事以大局为重!”

“何为大局?对内保全家族,对外跟随我稳定一方,这便是大局!”

说完,李从燕挥了挥手,便带着大队人马返回了登州城。

李任策马来到李偲升的身旁,看着远去的大队人马,又看了看有些呆滞的李偲升,说道:“我家主上乃是一州刺史,对于你们李家的情况自然能够知晓一二,所以有些事情,李主事还是要有所掂量的。”

李偲升猛然瞪向李任,质问道:“李刺史这是何意?难道李刺史要对我李家动手不成!”

“哈哈!”

李偲升微微皱眉,说道:“李刺史到底是什么意思,不妨直说!”

李任大笑过后,说道:“听闻你们几兄弟之间素来不和,令尊又偏袒你的两个兄长,我家主上担心日后你们李家会因为琉璃工坊而起争斗……,而且你的两个兄长似乎与登州三大世家走的有些太近了!难道李主事不知道,那三大世家所行之事与刺史府的政策相悖吗?所以我家主上对你们李家有些不放心,这也是在所难免的事。”

李任提到的那三大世家便是登州城李家、文登县崔家、牟平县薛家,这三个世家始终与李从燕始终保持距离,充满了警惕,而且据说还与安重诲、李从珂藕断丝连,所以李从燕对这几个世家没有什么好感也在情理之中。

李偲升自然知道李任说的是哪几家,此时若有所思的想着什么,许久之后才说道:“请李参军回禀李刺史,就说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话分两头,李从燕回到登州刺史府之后,司仓参军、兼任司户参军朱明以及司田参军王祖河急匆匆赶来,二人带来了一个不算太好的消息:蓬莱、黄县、文登、牟平四县的一些官吏齐聚登州城,要集体向李从燕进言!

李从燕听完不由一愣:这是要造反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