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新唐 > 第一百四十一章 权臣的用处

第一百四十一章 权臣的用处

书名:新唐 作者:东仙轩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02 09:45:32

老白跟随大队难民一路南下,终于抵达了棣州城外。

此时老白望着前方维持秩序的大队士兵,看着赈济点燃起的袅袅炊烟,空气中都弥漫着食物的香气,顿时激动得痛哭流涕。周围的大部分难民都是如此,重获新生的喜悦让许多人都哭了出来。

随着大批难民陆续进入了登州镇各处,李从燕坐镇登州城指挥军政部和民政部开始运转了起来,大批的钱粮和物资开始源源不断的运往各处赈济点,各地的世家也在幕府的号召下出人出力,将一些难民就近接收,安顿在各自的工坊和矿场内,为幕府解决了一部分的人口压力。

李从燕收到军政部的奏报,得知自从上次扩军整编之后,训练军的兵员便空缺了不少,现在登州城外的训练军大营中,只有一万多名新兵而已。

于是李从燕下令从各处难民之中招募青壮为训练军,以补充训练军的兵力,同时还能解决一大部分的人口压力。

老白在棣州城的安置点也看到了招募青壮的告示,没有丝毫的犹豫便报名参加。

“姓名?”

“白双隘。”

“籍贯?”

“代州。”

“家中还有什么人啊?”

白双隘神色一暗,哽咽的说道:“没了,什么都没了,只剩下我一个人了!”

“唉!又是一个苦命的人啊。”

登记官写好之后,便发给白双隘一个号牌,说道:“去那边等候命令吧。到了登州镇,加入了训练军,你就有家了,以后的日子还长,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白双隘紧紧的攥住号牌,坚定的说道:“日子好不好我已经不在乎了,只要将来能让我在战场上杀人,杀契丹人,就算是死了我也能瞑目了!”

洛阳城,勤政殿。

石敬瑭斩杀李晖等三十七人的事情传到了洛阳城,满朝文武尽皆哗然,李从珂更是暴跳如雷,在大骂石敬瑭无耻的同时,开始调整朝廷人事,准备应对石敬瑭反叛的局面。

李从珂任用枢密使刘延皓为天雄节度使,任用宁武节度使张敬达为北面行营副总管,领兵屯驻代州,用来分散石敬瑭的权力。

紧接着,李从珂任用宣徽北院使刘延朗任为南院使,仍兼任枢密副使。从此刘延朗及枢密直学士薛文遇等把持朝中事务。

至此,朝中大小事务是否启奏李从珂,朝中大臣是否任免职务,一律取决于刘延朗,就连韩昭胤都开始被边缘化。各处藩镇、刺史从外莎藩入朝的,必然先贿赂刘延朗,然后议论一下各家所贡献的礼物,贿赂多的先办,得到内地职差;贿赂少的后办,只能得到边远的职差。

因此,各地将帅都怨愤不满,而李从珂不能察觉。最后李从珂任用前匡国节度使、同平章事冯道为司空。

李从珂这一系列的人事调整结束后,石敬瑭的反应非常激烈,在张敬达率部抵达代州之后,便下令切断了给代州的钱粮供应,让张敬达自行筹措。同时石敬瑭还在代州周边部署了部分兵马,以便监视张敬达所部的动向。

对此,张敬达并没有与石敬瑭针锋相对,而是选择了和解,专门派人给石敬瑭送厚礼,并且表示愿意服从石敬瑭的调遣,这才缓和了与石敬瑭的关系。

与此听说,李从燕也对李从珂的人事安排很感兴趣。

此时登州镇发展非常迅速,但是境内的煤矿数量很少,产量也难以大幅提升,这就导致各处铁矿冶炼出来铁料数量受到了制约。

于是李从燕打算从洛阳方面购买大批煤炭,最好是与朝中权臣达成某种协议,以保证煤炭供应的稳定。李从燕思索了一些细节上的问题,之后便找来了白济汛商议此事。

白济汛听了李从燕的想法之后大吃一惊,说道:“主上勿怪,属下以为此事的可操作性太低了,李从珂绝不会允许朝廷向咱们出售煤炭的,朝中大臣大多也没有这个能力,或者是胆量。”

李从燕笑着说道;“所以我并不准备找李从珂,而是准备派人联络一下刘延朗!”

白济汛微微皱眉,说道:“主上可要想好了,那刘延朗是出了名的贪财好色,咱们要让他帮忙,肯定要花费不少的钱粮,而且将来刘延朗还会不断向咱们勒索,此人的风评一向非常的差!”

李从燕却并不担心,因为历史上刘延朗并没有猖狂太久,想必此时的局势也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于是说道:“花些钱粮并没有问题,现在咱们就算有钱也没地方去购买大批的煤炭。”

“冯道那边如何?”

李从燕想了想,说道:“也好,那就双管齐下,给刘延朗和冯道各送一份厚礼,让他们想想办法。”

“喏!”

洛阳城内,刘延朗的府邸从早到晚都是车水马龙、人来人往,朝中文武纷纷前来恭贺,主动向刘延朗靠拢。

北镇抚司指挥同知沈濂也乔装了一番,带着几名部下来到府邸,递上了一份礼单之后,门房顿时双眼冒光,恭敬的将沈濂一行请了进去。

片刻之后,沈濂在一处凉亭内见到了刘延朗,只见此时的刘延朗满面红光,一副志得意满的样子。

“哈哈,沈郎君,听说沈郎君乃是京兆富豪,本枢密可是久仰大名啊。”

沈濂心中冷笑一声,暗道:“你久仰个屁,瞎话张嘴就来!”

不过沈濂脸上还是带着笑意,与刘延朗客气了一番之后,便说道:“在下今日求见刘枢密,是有一事相求。”

“哦?说说看。”

“在下经营了一些铁矿场,需要大批的煤炭用来炼铁,可是现在市面上出售的煤炭数量有限,根本不够在下消耗的。所以还请刘枢密代为周旋,至于价钱嘛,咱们好说,刘枢密只管开价就好!”

刘延朗盯着沈濂看了一会儿,问道:“你需要多少煤炭?”

“二十万斤!”

“什么?二十万斤!”

“对,每月二十万斤。”

刘延朗当即站了起来,眼睛眯缝起来盯着沈濂,冷声问道:“这么大的用量,绝不是普通商贾所能消耗的。说吧,你到底是什么人?”

沈濂眼见如此,便笑着说道:“下官来自登州镇幕府,此番一者代替我家主上向刘枢密贺喜,二者就是为了与刘枢密商谈这次生意。这可是每月都有的大生意,足以让刘枢密赚取一些钱粮花销。”

“你是李从燕的部下?”

刘延朗冷笑着问道:“只是不知道李帅要这么多的煤炭做什么?他有多少兵马,竟然需要如此大的铁料产量?”

沈濂说道:“此事下官就不清楚了。不过有一件事情下官还是清楚的,那就是答应下这桩生意,刘枢密不但可以赚取大笔的钱粮,还可以结交下我家主上,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刘延朗重新坐了下来,思索了一会儿,说道:“此事非同小可,每月都要二十万斤煤炭,如此大的数量会非常扎眼的,一旦圣人察觉到问起怎么办?”

沈濂笑着说道:“刘枢密乃是国之柱石,这些事情肯定会有办法解决的。只要刘枢密每月能将煤炭运到泰宁镇兖州城,就可以将相应的钱粮运回来了,或者折合成金锭银锭都可以!”

“泰宁镇?”

刘延朗心中一惊,看来泰宁镇已经成为李从燕的附庸了,圣人竟然还指望着泰宁镇牵制李从燕,真是可笑!

刘延朗犹豫了一下,便开出了一个价格,每斤煤炭的价格比市面上足足高出了一成。

但是沈濂当即一口答应了下来,惊得刘延朗一脸的诧异,问道:“你都不用回去请示一下李帅吗?”

沈濂笑着说道:“李帅有令在先,不管刘枢密开出什么样的价格,都一概答应下来,超出的部分就算是登州镇给刘枢密的贺礼了。”

刘延朗闻言暗暗后悔,不过这个价格自己也能够赚上不少钱粮了,于是便亲自与沈濂商议了一些细节,双方约定第一批煤炭就在下个月二十五日之前交割,财货两清。

沈濂离开刘延朗府邸之后,又前往冯道府邸拜见。

可是当沈濂说明自己的来意之后,冯道却直接拒绝了这笔交易。

“冯相这是为何?”

冯道并没有过多的解释,只是说道:“老夫的能力有限,李帅太高看老夫了。”

沈濂还在努力着,不过冯道却摆了摆手,拿出笔墨纸砚,写下了一封书信交给沈濂,说道:“这封信烦劳转交李帅。”

说完,冯道便叉手行礼送客了。

沈濂出了冯道府邸,没有在洛阳城内停留,直接返回了登州城。

十几天之后,李从燕拿到了冯道的亲笔信,只见书信中写道:“君子之交,谨慎为上。”

区区八个字足以说明问题,冯道这是不想沾上煤炭交易这样棘手的事情,李从燕不由感叹冯道不愧是官场不倒翁。

十月,登州镇各地秋收基本完毕,这段时间登州镇陆续接收了十几万难民,全部安置在各地州县。

由于李从燕指挥得当,期间并没有出现什么乱子,有了之前接收、安置十万流民的经验,这十几万难民也得到了很好的安置,只不过幕府花费的钱粮甚巨。

不过好在现在秋收之后,各地府库都已经装满,幕府的财力也开始逐步恢复。

同时李从燕通过情报得知石敬瑭和朝中消息,分析得出石敬瑭已经被李从珂猜忌和针对,石敬瑭在这样的局面下,很有可能已经倒向契丹人,于是便开始思考兵备改革事宜,以应对越来越恶化的局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