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新唐 > 第二百一十四章 善后与集资(一)

第二百一十四章 善后与集资(一)

书名:新唐 作者:东仙轩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02 09:45:32

第二百一十四章 善后与集资(一)

齐州城,刺史府。

李继业收到了北路军大捷的奏报,同时也知道了德州城被焚毁的消息,心中也和李任一样,非常的不是滋味。

此时薛明山和吴从汉、李魏、白济汛四人都在一旁商议战事收尾的事情,几人商议了一会儿之后,便都看向了李继业。

李继业说道:“怎么,都商议好了?”

吴从汉笑着说道:“现在大战全都打完了,不管是民事还是兵事,到处都是千头万绪,有太多的事情要处理,也需要主上拿主意。我们刚才商议了一下,大部分的事情我们都可以做主,并已经拟定了处理方略,这两日细化一下就可以报给主上阅批。只是还有几件大事需要主上示下。”

李继业点了点头,说道:“好!那就一件一件说吧。”

吴从汉第一个站出来说道:“主上,此番大战,天策府各部主官都聚集在齐州办公,同时与登州那边的各处府衙也保持着联系,两地路途遥远,各部书吏往来奔波很是不便,一些机密文件和事务也易于泄露。所以属下建议,是否将天策府从登州城迁移到齐州来。”

“齐州?”

其实此前李继业就有心将自己的驻地从登州向西迁移,只是一直没想好迁到什么地方。同时天策府驻地迁移也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其中涉及到的事情太多,民事、兵事、府衙的建制、人员的调配等等,所以李继业便始终没有下定决心。

如今天策府的疆域已经非常大了,按照后世的行政区域来看,几乎整个山东省都已经被李继业拿下,在这个时候,登州城就显得有些偏了,在这个时代下,信息的传递都是靠着人力和畜力,如果天策府的中枢太偏了,消息传递和兵力调动都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这在某些时候将会是致命的!

李继业点了点头,说道:“天策府驻地肯定是要向西迁移的,不过我更中意兖州。”

“兖州!”

“对,就是兖州!”

李继业说道:“第一,兖州本就是一镇治所,各衙门设置齐全,城池防御强大,在硬件上不需要太多的投入。第二,兖州的位置很好,正好位于我天策府目前疆域的正中间,方便治理各地。虽然齐州的位置也算是在中间,但是相比于齐州来说,兖州距离洛阳更近,距离北方的契丹人更远一些,对于目前我天策府来说更为合适。”

众人闻言纷纷同意。

于是李继业与众人详细商议了一下,便决定用一个月的时间,将天策府的驻地从登州城迁移到兖州城。

民政部、军政部、镇抚司、汉炎社这两部一司一社肯定是在迁移的范围内,同时一起迁移到兖州城的,还有训练军大营。

至于军政部研发司、兵仗司的各处工坊,此次则不在迁移的范围内,而是继续在登州城运转。待到天策府各部门全部迁移完毕之后,军政部将在兖州各地新建研发司、兵仗司等部门的工坊,如此则可以顺便扩大军备的研发和打造的产能。

同时民政部考核司下属的登州官学也不会迁移,不过考核司将在兖州新建兖州官学,随后还会将教授新学的官学陆续开办到各州去,为将来李继业准备推行的新式教育体系奠定基础。

另外,民政部实业司的各处工坊则是有一部分在迁移之列。

如今民政部实业司的各处工坊都已经不仅仅是单个的工坊了,而是以原来的几个工坊为基础,陆续在各地成立新的产业,慢慢发展成了几个商社。例如陈东理掌管的琉璃工坊便已经发展成了琉璃商社,不仅在登州有工坊,在其余数个州都设立了工坊,产量已经实现了跨越式的增加。

而其余的几个工坊也都是如此,并且纷纷改了名称,都以某某商社为名号,比如原来的正棋山铜矿便改为正棋山铜业商社,海盐工坊改为登州海盐商社,等等。

在这次迁移中,登州造船商社将留在登州城北,其余的商社的总部都将会随着一起迁移到了兖州,只在登州城设立分社而已。

迁移的事情商议完毕之后,吴从汉便提出了钱粮的亏空问题。

“主上,此番战事是我天策府前所未有的大战,南、北、西三线大战,我天策府六个野战军悉数上阵,十几万将士奋战许久,民政部的钱粮已经被彻底掏空。”

吴从汉越说脸色越是凝重:“横海镇、归德镇原有的各州县都需要战后重建,大军将士需要嘉奖、赏赐,伤亡将士需要抚恤、救治,大军兵备需要打造、补充,府衙迁移也需要钱粮,新得州县要推行新政、重新选派官吏、修建诸多新的府衙,等等,这些都需要巨量的钱粮。虽然我天策府每年的收入都很高,但是眼下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新的州县在短时间内也不会有太多的收入,所以眼下的这个财政缺口,必须要想办法另行筹措,而且要快!”

李继业和众人听完都是心情沉重,后世有句俗话: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在这个时代虽然战争的耗费远不及后世热武器时代,但是也是非常耗费钱粮的。

“现在民政部还能支撑多久?”

“一个月,最多一个月的时间!”

吴从汉说道:“而且还是没有新增的大项目的情况下,否则~民政部连一个月都撑不住的。”

李继业眉头紧锁,思索了一会儿,然后说道:“筹措钱粮的事情我亲自来办,今天先不谈了。民政部必须给我支撑一个月的时间,花在全军将士身上的钱粮要优先,不能有任何拖欠。如果实在不行,各部府衙迁移的事情就先缓一缓,等到我筹措到钱粮之后再说。”

“喏!”

李继业答应想办法去弄钱粮,但是并没有跟众人说明准备怎么办,所以此时众人心中都有些没底。

“还有别的事吗?”

“还有一件事,就是德州城百姓的安置问题。”

李继业说道:“德州城必须要重建,不过以现在我天策府的财政状况,以及德州城的毁坏情况来看,重建城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德州城幸存的百姓先分流安置一下吧。”

“此事民政部商议出一个方略来,原则上是将德州城的幸存百姓就近安置在德州各县,如果安置不下,再迁移到棣州等邻近州县进行安置。”

“喏!”

“不过民政部要记得一点,这些被安置的百姓要全部登记造册,将来德州城重建之后,这些百姓都要重新分发房屋和必须物品,再迁回德州城的。”

吴从汉叉手说道:“主上放心,属下一定办好。此番迁移安置,属下也会尽力为这些百姓分配临时居所和生活必需品,确保百姓顺利过冬。”

吴从汉的三件大事商议完毕之后,李继业便看向了李魏。

此番兵事乃是第一位的,所以李魏手中的议题是最多的,只见李魏叉手说道:“主上,如今横海镇和归德镇已经被我天策府兼并,再加上契丹人已经与我天策府刀兵相见,对契丹人的防御也要提上日程,所以各军的布防是不是重新制定以下?”

李魏说话间,亲卫旅旅帅崔琦已经带着两名亲卫将士走了过来,将一幅新修改过的天策府舆图拿来,就在众人中间的大桌子上展开铺平。

李继业招呼众人上前,思索了一下,便指着舆图说道:“既然决定将天策府从登州迁移到兖州,那相关的部署就要以兖州为核心来进行布防。”

“喏!”

“直属军驻守兖州。第一、第三野战军为北线驻防军,以第一野战军军长王祖河为主、第三野战军军长武启为副。其中第一野战军驻守沧州、景州一线,第三野战军驻守德州、棣州一线,这两道防线主要是防备可能南下的契丹人。”

“现在德州城已经被焚毁了,那第三野战军就先在德州各县驻防,民政部在钱粮富裕之后,会尽快重建德州城的。”

“第二、第四野战军为西线驻防军,以第二野战军军长李任为主,第四野战军军长汪勇为副。其中第二野战军驻守相州、澶州一线,第四野战军贝州、博州一线。西线驻防军的任务是防备即将进入洛阳的石敬瑭,以及阻止李从珂的残部东进。”

“第五野战军南下,为南线驻防军,驻守亳州、徐州一线,任务是防备南吴、监控南面的忠武镇、宣武镇。”

“第六野战军驻守登州、莱州,为东线驻防军。这里是咱们天策府的发家之地,是咱们的老底子,不管是商事还是百工、工坊,都是我天策府的精华所在,即便如今已经是腹地了,也必须要有一支大军驻守才行。”

李魏将李继业划定的布防一一记下,然后说道:“主上思绪缜密,我军如此布防定然能够固若金汤。回去之后属下便会召集各司进行商议,将各地武库、民夫征召点、新兵征召点,以及训练军的分训点也重新安排部署一下,以方便各军将士。”

李继业满意的点头赞许了继续,然后补充道:“军政部研发司和兵仗司的新工坊要尽快开工,大战之后我军武库空缺了不少,各部将士都急于补充新的兵备,要快。”

“喏!”

随后李魏便拿出了第二个事情。

“主上,此战各部将士伤亡不少,军政部经过仔细统计后已经有了数据。”

“说吧。”

“喏!”

“此战以北路军各部伤亡最大,西线军各部次之,南路军伤亡最少。此战,各部将士共计阵亡两万六千七百余人,负伤一万九千四百余人。各部将士英勇作战,共斩首各路敌军首级七万三千余级,俘虏三万余人,缴获战马经过筛选共有一万四千余匹,其余兵甲、辎重、粮草数量巨大!”

听到此战有这么多的伤亡,李继业的心中也是猛然一痛,自己麾下的将士可都是精锐,都是自己征战天下的种子,如今一战就折损了两万多人,李继业几乎感觉自己的心在滴血。

此战,李继业调集了六个野战军外加直属军,兵力足足将近十八万,如此庞大的兵力即便是放眼天下也是不多见的,也只有如此李继业才能三面同时出击。也正是因为出动了如此庞大的兵力,民政部也才会耗尽了家底。

算下来,这一战的伤亡人数已经占到总兵力的五分之一了,已经算得上是惨重二字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