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新唐 > 第二百二十五章 局势已定

第二百二十五章 局势已定

书名:新唐 作者:东仙轩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06 15:37:03

正月初十。

这一年,石敬瑭大笔一挥,将年号改为天福二年。

同月,远在半岛的高丽王王建发兵击破新罗、百济,从此东夷诸国都归附于高丽。此时的高丽拥有二京、六府、九节度,一百二十郡。自此朝~鲜局势定鼎。

此时的高丽基本上统一了半岛,实力大增,虽然还没有恢复到当年唐太宗远征辽东时的实力,但是也是一方强者了。于是耶律德光在回到临潢府之后不久,便派使者前往高丽,要求高丽王王建称臣。

高丽王王建面对强势的契丹不敢反抗,只好派朝中大臣前往临潢府,对契丹称臣,并且将自己刚刚一岁的儿子送到了临潢府,作为人质。

此时石敬瑭也在很短的时间内稳定了洛阳,各地节度使见状陆续表示上表效忠。石敬瑭的大晋终于在表面上统一了北方。当然,统一的疆域并不包括山东的天策府。

石敬瑭看着一封封各地的上奏,心中非常高兴,自己毕生的梦想终于实现了,如今天下在手局势已定,自己也可以指点江山了。

勤政殿内,石敬瑭找来了一幅偌大的舆图,上面便是各地藩镇的布局图。如今各地藩镇上表效忠,石敬瑭也开始思考如何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力了。

桑维翰、刘知远和冯道三人正站在舆图的四周,对着舆图指指点点,而石敬瑭也是眉头紧锁,正在权衡着各种手段施展出来的利弊。

“陛下,如今安重荣受封成德节度使,安审琦为护国节度使,高行周为昭义节度使,其余众将各有封赏,这些人暂时还都是可用的。陛下虽然借此机会撤换了几个节度使,但是天下藩镇依然不稳,对朝廷也是首鼠两端,朝廷的许多政策都很难推行下去。”

冯道一边说着,还一边指着北面幽云十六州的方向,说道:“再有就是北疆,契丹主已经派来使者,询问陛下何时交割幽云十六州。”

“这么快!”

石敬瑭眉头紧锁,显然没想到契丹人会直接上门讨要幽云十六州,原本还想着拖延一段时间,如果天下有变可以拖着不给最好,要是必须交割的话,也是越晚越好,至少也要等到自己真正掌控天下藩镇之后再说。

冯道叉手说道:“臣请示陛下,朝廷应如何回复契丹使者?”

石敬瑭眉头紧锁,思索了好一阵,才说道:“告诉契丹人,朕答应的事情绝不会反悔,只是现在天下初定,幽云十六州的藩镇和世家也多有不服,朕还需要时间,请契丹主再等一等。”

“另外,朝廷立即筹集五十万贯钱财、三十万石粮食,准备发往临潢府,先用钱粮稳住契丹人再说。”

冯道神色微变,不过也只是一眨眼的功夫,转眼就面如止水,直接插手领命。

接着刘知远接过话来说道:“陛下,如今天下藩镇之中,以天策府最为强悍,臣以为要想尽快稳定天下、掌控各地藩镇,就应集结大军征讨天策府。只要拿下了天策府,各地藩镇都会受到震慑,陛下可携大胜之威裁撤藩镇、调换节度使。”

石敬瑭闻言微微点头,不过却没有说话,显然非常的犹豫。

冯道则是直接站了出来,说道:“刘将军此言差矣!如今虽然各地藩镇与朝廷面和心不和,但是在大义上已经归附,天下局势已定,在这个时候再启战端,定然会让陛下陷入被动。而且天策府拥兵十几万,兵精粮足,就连契丹铁骑都在李继业的手中连遭败绩,与天策府对战,朝廷如何能保证胜局?又能出动多少兵马?”

刘知远冷声说道:“李继业始终没有上表效忠,我看李继业本来就想着要自立,对于这样的人,朝廷岂能容他!”

话音刚落,桑维翰也站了出来,说道:“冯相的话虽然有理,但是朝廷也绝不可放任天策府不管。陛下完全可以调集部分藩镇,与朝廷兵马合兵一处,一同围剿天策府。如此既能保证大军的胜算,也可以趁机消耗一些藩镇的势力,可谓一举两得。”

石敬瑭显然有些动心了,不过还是看向冯道,说道:“冯相以为如何?”

冯道微微摇头,说道:“陛下常年经历沙场,应该知道的。朝廷如果真的调集藩镇参战,谁会出兵?就算真的有藩镇出兵了,在战场上推着这些藩镇去血战天策府大军,用不了多久就会将这些藩镇给逼反,到时候适得其反,不但无法围剿天策府,反而还会逼出一批叛逆来!”

“再者说,如今陛下之所以能够稳住局势,靠的就是洛阳城中的十五万大军,这十五万大军都是追随陛下杀进洛阳城的精锐,不容有失!对战天策府大军,就算有各地藩镇参战,陛下的兵马也注定要经历连翻的血战,到时候一旦折损严重,陛下手中没有了大军压阵,各地藩镇还会不会听从朝廷的号令?李从珂就是前车之鉴啊!”

石敬瑭猛然惊醒,当即说道:“对于天策府,朝廷暂时不宜出兵!”

刘知远和桑维翰闻言都是一愣,随后看向冯道的眼神都夹杂着些许的恨意。

石敬瑭说道:“不过天策府那边也必须有个说法,冯相可有办法?”

冯道沉吟了一下,便说道:“陛下,臣观李继业乃是枭雄,与朝廷早晚会有一战。但是这一战晚打比早打好,陛下还有时间谋划。为今之计,陛下可派使者前往天策府,与李继业进行协商,不求李继业称臣纳贡,但求能够稳住李继业,使其停止与朝廷为敌。”

石敬瑭思索了许久,而后赞同的说道:“好,就这么办。朕看,此事就交给冯相去办吧,冯相办事,朕还是放心的。”

冯道叉手说道:“臣定当不辱使命!”

一旁的刘知远和桑维翰看到石敬瑭如此重用冯道,心中都是很不舒服,但是二人也明白,石敬瑭想要整合朝中大臣,想要拿捏前朝旧臣,就必须要依靠冯道的帮忙,所以虽然心中不满,表面上也不好表现出来。

与此同时,李继业陆续收到了北镇抚司和军情司送来的情报,随后又收到了冯道送来的消息,心情很是沉重。

兖州天策府内,吴从汉、李魏、白济汛、薛明山四人正在翻看各方情报。

其中李魏和白济汛对这些情报大多是了解的,只是冯道传出来的消息还是第一次看到。

李继业坐在上首,说道:“契丹大军北撤,石敬瑭入主洛阳城,李从珂**身死,一件件的事情让人看得眼花缭乱,时局变化之快,让人目不暇接啊!”

“再有就是冯道传出来的消息:传国玉玺丢了!”

李继业有些无奈又有些幸灾乐祸的说道:“每逢天下大变,传国玉玺总是会引得天下人的瞩目。石敬瑭本来就背着卖国贼的骂名,现在就连传国玉玺也不知所踪,真想看看石敬瑭此时的表情。”

众人闻言都是一阵哄笑。

接着,李继业继续说道:“军情司和镇抚司也找找看,传国玉玺乃是我华夏瑰宝,能找到最好。”

白济汛和李魏对视一眼,二人的眼中都是闪过一丝欣喜,然后叉手领命。

“主上。”

薛明山这时说道:“石敬瑭乃是国贼,可是如今这个国贼非但没有遭到报应,反而还改朝换代当了皇帝,属下担心我天策府的民心士气会受到打击啊。”

李魏、吴从汉、白济汛也很是担忧,俗话说:人心散了队伍就不好带了。

李继业说道:“人心之事大如山,汉炎社要注意引导舆论、安抚军心。”

此时李继业也在无意之间将一些词语引入,众人听习惯了之后也都不以为意。

薛明山叉手说道:“属下领命。”

李继业忽然想起了什么,说道:“汉炎社可以找一些伶人,编写一些戏文,专门演石敬瑭卖国的事情。另外,还可以编写石敬瑭将来受到天谴的一些戏文,明白吗?”

薛明山一点就透,笑着说道:“主上此举十分高明,如此定然可以安抚民心!”

商议妥当之后,李继业看向李魏,说道:“现在各部基本上已经部署到位了,军情司要将主要精力放到周边藩镇上,防备石敬瑭对我天策府展开突袭。石敬瑭此人毫无底线,所以不要看他说什么,而是要看他做什么。”

李魏领命。

此时吴从汉放下了手中的情报,问道:“主上,冯道那边能够主动为咱们传递消息,可见此人还是有心与咱们天策府保持关系的,是不是派人过去联络一下?”

李继业笑着说道:“的确应该联络一下,洛阳那边还有不少实业司的产业,此番石敬瑭入洛阳,那边的产业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失。联系冯道,并且维护好这条线,实业司将来在洛阳一带也好继续发展。”

说完,李继业便看向白济汛,说道:“此事镇抚司就辛苦一下,派人去一趟洛阳城。”

“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