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新唐 > 第二百四十三章 新被服

第二百四十三章 新被服

书名:新唐 作者:东仙轩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14 21:22:50

兖州宁阳县。

去年年初的时候,民政部将宁阳县也划在棉花产地的范围内,全县百姓大多都改种了棉花,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宁阳县百姓的生活水平就有了很大的提高,连带着县衙的各项税收也能够满额收缴,这让县令非常高兴,这可算是自己的政绩啊。

四月,李继业在新任兖州刺史陈硕的陪同下,来到宁阳县西北方向的岳家庄。

岳家庄内外经过几个月的修建,已经焕然一新,庄子里面的百姓全都住上了新的宅院,每家每户的房屋都是新建的,并且样式都很相像。

同时,岳家庄的四周新建了大批的房屋,并且在最外面还修建了一圈堡墙,原本的小村子已经化身为一座小镇的模样。

此番岳家庄的翻新修建是天策衣帽商社投资兴建的,而这家天策衣帽商社的前身,便是民政部实业司下辖的棉衣商社,现在经过发展,原本的棉衣商社发展壮大,在各地州县都兴建了不少的工坊,生产各式棉衣、被服和帽子等等,生产出来的各式衣帽甚至还远销两川和江南各地,深受各地商贾百姓的喜爱。

岳家庄外,宁阳县县令徐浩与天策衣帽商社主事胡经正在交谈着,二人身后便是县衙的县丞、县尉等一众官吏,以及商社的一众管事等人。

忽然宁阳县县丞指着远处的官道说道:“快看,主上来了!”

旁边商社的一名管事也说道:“陈刺史也来了,还有陈刺史的旗号。”

众人急忙列队迎接。

此番李继业和陈硕一同前来巡视,二人的车马一路从兖州城出发,二人轻车简从,并没有带什么仪仗,只是在大队铁骑的护卫下就赶了过来。

“这里就是岳家庄?”

陈硕笑着回答道:“主上请看,那边的便是宁阳县县令徐浩,旁边的那位应该就是天策衣帽商社主事胡经,具体的情况还是让二位给主上禀报吧。”

“好的。”

李继业等人翻身下马,众人纷纷赶来行礼,李继业笑着对众人说了一会儿,然后便说道:“走吧,咱们进去看看,诸位谁来给我讲解一番?”

主事胡经和县令徐浩对视一眼,然后便上前一步,叉手说道:“属下民政部实业司天策衣帽商社主事胡经,就由属下为主上介绍一下吧。”

“好!”

众人簇拥着李继业进入了岳家庄内,此时的岳家庄外围都是新建的被服工坊,整个工坊环绕着村镇,以大约两米左右的内墙将工坊和村镇隔开,百姓和工坊互不打搅,这里的百姓又能借着工坊打工赚钱,一举两得。

“工坊现在有裁缝一百三十七人,另外还有二十架织布机,可以临时为工坊织造各种继续的布料。”

“这处工坊一个月可以生产多少被服?”

胡经思索了一下,然后说道:“启禀主上,这岳家庄工坊一个月可以出产军用棉服一千五百件、鞋帽手套这样的小件两千双,如果是生产夏装的话,这个产量还能再增加两成左右。”

李继业心中计算了一下:也就是说这岳家庄被服工坊一个月的产量,差不多就可以装备一个团的兵力,这样的产量也算是可观了。

于是李继业说道:“好!回头我会跟军政部那边说一下,这里以后就作为军政部采购军用被服的定点工坊好了。”

胡经闻言大喜过望,当即叉手说道:“谢主上关照,属下一定把好质量关,所有的订单都会按时按质按量交割的。”

“那就好!”

此时民政部实业司的各个商社虽然都算是天策府的产业,但是也都经过了一系列的改革。用后世的说法,此时实业司的各处商社算是股份制企业,虽然还是国企的底子,但是里面已经有了许多世家、商贾投入的份子,这也算是李继业的一步暗棋。

李继业用这个办法,不但可以将各地世家、商贾手中的资金吸引过来,用于各个商社的扩大再生产,而且还能以钱财为线,将各地世家、商贾紧紧的拴在天策府的战车上。

想要赚钱,想要保住自己已经投入的大笔资金,那就必须与天策府站在一起,否则就会血本无归,甚至是直接破家!

此时天策府各地的商贾、世家基本上都在实业司各个商社投过资金,这也是各地商贾和世家此时都支持天策府的一大原因。

随后李继业又问道:“像岳家庄这样的工坊,你们商社还有多少?”

胡经说道:“启禀主上,现在我天策衣帽商社经过了两次扩容,也兴建了不少的工坊。像岳家庄这样可以专门为军政部生产被服的工坊,应该还有八处。”

李继业点了点头,然后说道:“这八处工坊还要继续增产,这段时间军政部准备将军中被服的样式做些调整,很快就会给你送来新式被服的样子。”

“喏!”

原本天策府军中常服是飞鱼服样式的,用图案花纹来区分将士的等级。普通士兵为黑色无图案,火长为白色无图案,队正为红色无图案,旅帅为红色飞鱼图,校尉为红色斗牛图,折冲都尉、果毅都尉皆为红色蟒袍。而各军军长的常服虽然同样是红色蟒袍,但是却多了一条玉带在腰间。

此番的新式常服大体还是延续了之前的样式,只是增加了一些细小的改良,给所有将士都增加了帽子,这帽子是后世明代锦衣卫的三山帽样式,李继业还将所有等级的常服增加了花纹以作为装饰。

之前已经发下去的常服将会逐渐替换收回到各地的被服工坊内,以便“回炉重造”,新裁剪的新式常服也将逐步发放下去。

李继业在工坊内巡视了足足一个时辰,然后便在众人的簇拥下,来到了工坊内的办公之地。

在一间小院子内,县令徐浩与主事胡经非常殷勤的为李继业端上茶水、侍奉点心,一旁的兖州刺史陈硕也恭恭敬敬的等候李继业发号施令。

“呵呵,都坐吧,不要忙了。”

“喏!”

几人纷纷落座,李继业笑着说道:“这岳家庄的被服工坊做的很好,今日巡视了一番,可见实业司和天策衣帽商社都是在尽心尽力做事,兖州和宁阳县也是恪尽职守,我心中很是高兴。”

几人闻言纷纷起身行礼,能得到李继业的称赞,众人心中都是非常高兴。

“不过……”

李继业话锋一转,继续说道:“不过今日我也发现了几个不足之处,诸位听一听。”

“喏!”

几人刚刚还心中欢喜,这一下一颗心顿时就坠了下去。

“岳家庄的被服工坊本身已经足够完善了,唯一的不足之处便是产量。现在我军兵力二十万,按照每人每三年两套冬装、两套夏装来计算,那就是八十万套衣服,这还不算每名将士需要配发下去的被褥、鞋帽、绑腿、毛巾等等,如果都算下来的话,这个需求量是非常巨大的!”

“所以,我认为天策衣帽商社要继续投入资金,不但要对岳家庄工坊进行扩建,其余几个专门供应军政部的被服工坊也要扩建,尽快将产量提升上来。”

胡经急忙起身领命。

接着,李继业对县令徐浩、刺史陈硕说道:“胡主事这可是在帮你们的忙,工坊不但可以给地方上缴部分税赋,而且还可以富足百姓,你们可要全力配合啊。”

“喏!”

陈硕笑着说道:“主上放心,只要在属下等职权范围内,不影响律法公正的情况下,属下等人肯定会尽全力协助胡主事的。”

李继业随即继续说道:“另外还有一点,我觉得岳家庄工坊发给百工和务工村民的酬劳有些低了。”

胡经闻言顿时有些尴尬,然后说道:“主上的意思是?”

李继业说道:“胡主事你要记住,实业司管辖的各个商社虽然是经商的,但却是我天策府的生意,在赚钱的同时,必须要承担更多的责任,绝不能像寻常商贾那样,只一味地赚钱而不顾其他!”

“天策府的生意还要做到藏富于民,要在任何时候都配合天策府各衙门推行政令、稳定地方,明白吗?”

“喏!”

胡经连忙说道:“属下今日回去就召集人手,重新制定各地工坊的酬劳数额。”

李继业点了点头,说道:“我并不是要你脱离实际的大幅给百工等人员涨钱,而是要实事求是。今日你做的汇报我听了,如果我没记错的话,现在工坊制定的酬劳标准是三年前的,是实业司刚刚起步没多久制定下来的。那个时候实业司下属的各个工坊都没有什么家底,制定的标准自然不算高。可是如今呢?”

胡经闻言脸上有些发烧,不由得低下了头。

“现在实业司下面的商社,哪一个不是财大气粗?随便一个商社放到别的藩镇去,都是数一数二的庞然大物!这样的情况下,必须要给各地工坊的百工、学徒、杂事涨钱,商社赚钱的同时,要让这些人一起跟着赚钱,这样商社的发展才能长久。”

胡经长拜于地,说道:“喏!属下受教了。”

当日李继业回到天策府之后,便立即将民政部部长吴从汉、实业司司丞李偲升找来。

李继业先是说了新被服的事情,让实业司扩大自有被服工坊的同时,号召民间被服工坊也一起扩建,必要时可以赊借钱财出去,帮助民间商贾一起增产。

然后李继业便说到了工坊用工酬劳的事情。

“事实就是这样,民政部要制定一个最低酬劳标准,内容一定要细化,每个行业、每个岗位的最低酬劳是多少,各地商社、工坊给雇工发放的酬劳不得低于这个标准,否则雇工便可以向民政部布政司告发。”

“喏!”

“另外,这个酬劳标准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我天策府的大环境来制定,如果百姓越来越富足,商贾赚的钱财越来越多,民政部收取的税赋越来越多,这个标准就必须适当的提高,反之就要降低一些,具体的情况需要民政部详细核算一下。这个标准每两年一调整,明白吗?”

“喏!”

吴从汉说道:“属下会与府库司和布政司商议一下,尽快拿出一个方略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