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新唐 > 第三十六章 找矿

第三十六章 找矿

书名:新唐 作者:东仙轩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02 09:45:32

三月,青州疫~情放缓,登州各地并未受到波及。

李从燕闻讯很是吃惊,派人暗中打探得知,平卢节度使沈谭下令以杀止疫,将青州各地感染瘟疫之人集中看押,而后全部就地焚烧。据说青州各地几乎家家戴孝,惨不忍睹。

李从燕知晓其中缘由后很是恼怒,万万想不到竟然有如此丧心病狂之人,当即将平卢节度使沈谭记下,他日率军开出登州之时,必杀这个沈谭!

随着青州疫~情的消散,李从燕下令恢复登州边界的畅通,命李任、李魏率部撤回登州城。阻断了一个月的商路开始恢复,各地商贾、百姓欢欣不已,登州的商事开始重新活跃起来。

初十日,李从燕叫上吴从汉,带着了一众矿业百工开始巡视登州各地。

此番巡视,李从燕准备划定登州境内的一些矿藏,而且都是之前矿业招标会中没有对外公布的矿藏。

李从燕按照后世的知识和见识,对照此时的地理舆图,在登州境内找到了两个矿址,一处铜矿,一处银矿。

当然这两处矿藏的具体位置还不知道,李从燕只是找到了大概的范围,此番带着一众矿业百工巡视地方,就是要确定这两处矿藏的具体位置。

文登县西北方向。

李从燕和吴从汉登高眺望,二人身后是十几名矿业百工,而众人前方则是连绵的山峦。

“主上,那边是正棋山,山中盛产木材和山货,但是从未听说山中有铜矿啊?”

李从燕对外只是宣城巡视地方,并没有对众人说明自己是来找矿的,只是到了这边才对吴从汉等人说明了来意。

“这处铜矿从未开采过,并且储量也不是很大,你们自然没有听说过。”

吴从汉闻言有些疑惑,心中暗道:“那主上是怎么知晓的?”

李从燕看出了端倪,笑着说道:“不要乱猜了,我是夜观天象,一夜见此地有五彩霞光,便知道山中有铜矿存在!”

众人闻言哄然大笑,吴从汉笑着说道:“主上大才,知道这些也是理所应当的。”

说了一阵,李从燕便招呼众人策马进山,一个多时辰之后,众人来到正棋山的南麓山坳,这里便是李从燕根据记忆划定的大致区域,这个范围也是后世文登铜矿的大致所在。

李从燕看了看四周,而后对一众百工说道:“诸位四下看看吧,铜矿应该就在这个区域内。”

“喏!”

十几名矿业百工立即撒开,只见众人拿着锤子和镐子叮叮当当,在周围的岩石中不断敲击,并且对敲下来的石块仔细辨别。跟随而来的一队新军将士也在帮忙,不断将碍事的碎石搬走,或是协助百工清理现场。

李从燕和吴从汉坐在原地等候,过了好一阵,那些百工还没找到铜矿,不由有些焦急。

“主上,这片区域真的有铜矿?”

“有!”

李从燕笑着问道:“怎么,不相信我?”

“不是不是,之前的矿业招标会上,属下就已经见识了主上的大才。只是今日这么久了,为何还没有找到矿脉?”

“呵呵,没找到也不要着急,寻矿不是这么简单的事情。这些百工都是你找来的镶头,难道还信不过他们吗?”

又过了一阵,一名百工突然兴奋地大喊道:“铜!是赤铜矿!”

众人闻讯大吃一惊,不少百工纷纷跑了过去,只见那名百工手中举着一块石头,里面赫然夹杂着赤黄色的铜矿!

“找到了!”

众人欢呼之余,李从燕和吴从汉也大步走来,先找到铜矿的百工兴奋的指着前面的山体,说道:“主上请看,铜矿就在这山体里面!”

说着,那名百工还上前登上了一块大石头,顺势指着山体的走势说道:“如果我没看错的话,铜矿应该顺着这些山石纹理自此向东,逐渐深入地下!”

李从燕点了点头,这里的铜矿却是是一处赤铜矿,与自己的记忆完全符合,于是问道:“这处铜矿的含铜量如何?”

几名百工低声商议了一下,众人又摆弄矿石看了一阵,而后便由找到铜矿的那名百工说道:“启禀李刺史,这处铜矿储量很大,但就这块矿石来看,每百斤矿石可出铜八斤左右。”

“也就是百分之八的含铜量?”

李从燕心中大喜,这已经算是富铜矿了,自己这回算是找到了一个聚宝盆!

“立即调集人手在这里开矿,回去之后,我会调集兵马将这里方圆十里之内封锁住。矿上产出的铜就地熔铸成铜锭,我每月会派兵押运回刺史府府库。”

“喏!”

在这个时代铜就相当于钱,虽说此事非常犯忌讳,但吴从汉一想到日后刺史府有了一处宝藏,甚至可以凭借这处铜矿私自铸钱,心中便一阵激动。

随后李从燕留下了几名百工,以及一队新军将士,由领军的旅帅负责统领。

李从燕率部离开了正棋山,而后调转方向朝着黄县赶去。

黄县以南五十里外,有一座南山,山上植被茂盛、山势平缓,在当地很是有名。

当李从燕率部抵达南山的时候,已经是次日上午,来不及休息,李从燕便率领众人进入了南山。

虽然南山较为平缓,但是大部分的山路也无法骑马,李从燕等人徒步行走了一个时辰,最终来到了一处山崖之下。

“从这处山崖为起点,向北、向西寻找矿藏!”

李从燕下达了命令,队伍中的数名百工开始分头行动,几十名新军将士也随之行动了起来。

吴从汉擦了擦汗水,问道:“主上,这里有什么矿藏,可是铜矿?”

李从燕找了一个枯树根,当做凳子坐下休息,而后说道:“不是铜矿。”

“那是什么矿藏,是铁矿?或是煤矿?”

李从燕笑着说道:“我卖个关子,先来问问你,你可知道如今江南各处用什么交割货物?”

吴从汉想了想,说道:“吴越之地少铜钱,故江南之人多以铜钱、金银、丝绢为钱,用来买卖货物!”

“说得对!”

李从燕还记得后世的历史记载,此时以长江为分割线,长江以南的各处势力都普遍缺少铜钱,南方民间货币存量不足,于是便开始以金银为媒介作为货币的补充物。

而且到了后世刘知远建立后汉的时候,就连北方也开始以金银为流通物。只不过和后世明清时期不同,这个时候的金银并不是法定货币,也没有固定的形制,只是以贵金属的姿态流通而已。

“主上的意思是,这里是金矿,或是银矿?”

“这里应该是一处银矿,而且是一处储量很大的银矿!”

李从燕早在召开矿业招标会的时候,就已经注意到这处银矿,于是便打定主意择机开采。虽然此时后唐境内还没有形成银币流通的局面,但按照历史的进程来看,这也是必然的发展结果,还是早做打算为好。

吴从汉则没有这么多的想法,只是满心欢喜,毕竟金银也是财富,刺史府几天之内有了铜矿和银矿,将来大概率不会再为钱粮发愁了。

可是谁知吴从汉将这个想法说出来,却被李从燕否掉。

“你要记住,铜矿和银矿都会尽早开采,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也只是开采而已,刺史府暂时不会铸造铜钱,也不会让这些银子流入民间。”

“主上这是为何?”

李从燕说道:“如今登州各地的商贾底子太薄,而普通百姓又太贫困,如果刺史府突然将大批铜钱、银子投放到民间,会发生什么?”

“没错,百姓和商贾手中的钱财会在短时间内激增,可是紧随而来的便是物价上涨,甚至一斤粮食会卖出十石粮食的价格,百姓手中的钱财会在短时间内变成废铜烂铁,登州也会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其实李从燕说的情况就是后世的通货膨胀,百姓手中的钱不再值钱了。而且登州的盘子太小,也容纳不下大量的货币冲击。

吴从汉想了一会儿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说道:“幸亏主上明智!”

就在二人谈论的时候,寻找银矿的百工也有了发现。

李从燕和吴从汉闻讯赶了过去,只见众百工在悬崖北面两里处找到了矿脉,其中一名百工拿着一块矿石呈给了李从燕。

李从燕接过来仔细看了看,果然是银矿,便笑着对吴从汉说道:“好了,立即安排人手,对这处银矿进行秘密发掘。同样是在矿上将银子熔铸成银锭,每月向刺史府运送一次。”

“喏!”

当日李从燕安顿好南山银矿之后,便与吴从汉一同连夜返回登州刺史府。

此后几天时间里,李从燕都将自己关在刺史府内,研究如何改良此时的开矿技术。

在这个时代,开矿一般还是采用冷热法。就是在矿中烧火,让矿石受热龟裂,而后再以冷水激之,最后用人力凿出矿石。

虽然以后世的眼光看来,这个办法非常的落后,但是在火药普遍使用之前,的确并没有太好的采矿技术,特别是对于银矿、铜矿这样的矿石矿。

所以李从燕苦思冥想了许久,也只是改良了一些下井的矿车部件,或是提升机的部件而已,对于采矿来说也算是聊胜于无罢了。

“看来没有火药还真是憋手!”

李从燕记得唐朝末年就已经出现了火药,但是还没有大规模普及开来。此时李从燕想到了大规模制造火药,可是想到自己目前的实力,还是暂时抑制住了心中的冲动。

“还是再等一等为好。”

就在这一天,登州刺史府又收到了两个爆炸性的消息,让李从燕发懵了好一会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