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新唐 > 第三十七章 建立幕府

第三十七章 建立幕府

书名:新唐 作者:东仙轩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02 09:45:32

三月,安重诲奉诏前往两川,为前线大军命督粮运。凤翔节度使朱弘昭、宣徽使孟昭琼突然对安重诲展开弹劾,朝中众多大臣群起而攻之,纷纷弹劾安重诲。

安重诲见状便想立即返回洛阳挽回颓势,可此时恰巧李从璋从洛阳外放到河中任节度使,并查到了安重诲的行踪,于是李从璋趁机派人将安重诲抓捕下狱,转日便将其杀死与狱中。随后安重诲一党被李从珂、李从厚彻底清算。

几乎就在同时,川军李仁罕部攻陷遂州,唐军守将夏鲁奇兵败自杀。石敬瑭因粮秣运输接应不上,于是烧了营寨北归。

这两件事先后传到登州,李从燕万万没想到,一代权臣安重诲竟然死得如此突兀,原本历史上的安重诲在临死之前,那可是掀起了一阵腥风血雨,纠集起一众党羽和李从珂一党斗了个天昏地暗。

可是眼下安重诲死得如此窝囊,朝中的局势从党争转变为储君之争,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对李从燕而言局势更加恶劣了。

李从燕对于李从珂、李从厚、李从厚等人的秉性都很清楚,这几人对待契丹人可能都是羔羊,可是对于此时羽翼还未丰满的李从燕来说,这几个“兄长”都不是什么善类,不管李从燕会不会争夺储君之位,李从珂几人也绝不会放过李从燕的。

于是,李从燕开始加速推进自己的发展计划。

登州城以北十五里处,北芦村。

北芦村是一个新建立的村庄,村中~共有三百一十户,全都是各州流落到登州的流民,被李从燕收容之后安顿在此,并分发了周边的耕地,还命刺史府的司田参军李东贤组织人手开垦了大片的荒地。

此时正值开春之时,这也是北芦村建立后的第一个春耕,为此李从燕专门从登州城赶来,率领刺史府一众官吏参加北芦村的春耕仪式。

春台上,李从燕站在最中央,吴从汉左、李任在右,其余刺史府的一众参加则站在后面。李魏统军留守登州城。

春台下,北芦村的三百多户百姓云集于此,要不是刺史府的一众衙役和一众新军将士维持秩序,三百多户、将近两千百姓就要冲上去将李从燕围住。此时欢呼之声此起彼伏,李从燕几次想要发言都被百姓拦了下来。

“虽说是自己受百姓爱戴,可是这也太热情了!”

李从燕心中感叹着,也许从后世的眼光看来,分了一些地,安顿了一些流民等等,并不是什么太过惊天动地的事情。可是这些对于这个时代的百姓来说,就是比天还大的大事,是关乎百姓生死存亡的大事!

过了好一会儿,春台下的百姓才趋于平稳,李从燕大声说道:“我是李从燕,登州刺史李从燕!”

“今天是北芦村第一个春耕日,也是你们在登州安居乐业的开始,所以我今天来到了这里。”

李从燕看着春台下的两千多百姓,他们的脸上还有些菜色,一些老人和孩子瘦瘦弱弱的,仿佛一阵风吹来就会倒下,李从燕的心中不禁一阵酸楚。

“我今日在这里不光是与你们一同开耕,还是要向你们,以及所有登州百姓传达一个消息:只要我李从燕在登州一日,你们就是我李从燕的父老手足,只要我在一天,我就要让你们有饭吃、有衣穿、有屋住,将来还会让你们有钱花,过上世外桃源的生活!”

这时,近处一个上了年纪的老者大声问道:“敢问李刺史,这样的生活什么时候会有?”

李从燕看着老者期盼的神情,坚定的说道:“很快!我一年之内可以让你们在登州有了自己的村子,有了自己的土地和农具,那明年我便可以让你们吃得饱、穿得暖,两年后呢?只要你们与我李从燕同心同力,这些就不是虚妄,就一定会实现!”

接着,李从燕继续说道:“也许这期间会有人看不得登州富强,会不希望我李从燕造福百姓,但是我和登州新军会站在你们的前面,会用鲜血捍卫登州的一切,捍卫登州百姓的未来!”

旁边的吴从汉和李任看着慷慨激昂的李从燕,心中也是滂湃万千,可是如果李从燕能够看到自己此时的状态,也许会想:“这不是莱茵国的小胡子吗?我怎么什么时候这么狂热了?”

此时春台下的两千多百姓已经被李从燕的演讲点燃,纷纷振臂高呼,甚至一些热血青壮大喊道:“李刺史,是何人与你为敌?我们绝不答应!”

李从燕对着欢呼的人群不断挥手,心中对此番之行甚是满意,甚是可以肯定,就算此时自己振臂高呼苍天已死,台下的百姓也会不顾一切的喊出黄天当立来。

自此以后,李从燕在北芦村的一番讲话如同飓风一般,迅速传遍了整个登州,几乎登州所有百姓都深受鼓舞,已经将李从燕当成了登州的天,甚至像唐毅这样的热血之人,更是以李从燕马首是瞻。

随后,李从燕与北芦村的百姓一同牵牛拉犁开始耕地、播种,在一望无尽的田地中,无数百姓满面春风播种着希望,也为登州播种着富强的基石。

当日傍晚时分,李从燕率众回到了登州刺史府。

吴从汉、李任和一众参军并没有离开,而是被李从燕拉着在刺史府内召开重要会议。

“……事情就是这样,安重诲身死,朝中的派系争斗很快就会演变为储君之争,极有可能会波及到我!”

李从燕脸色凝重的对众人说道:“储君之争一旦开始,就是不死不休,诸皇子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所以我决定,立即撤销登州刺史府,改组为幕府,全力发展登州,以实力应对未来的严峻局势!”

众人闻言纷纷变色。

吴从汉犹豫了一下,提醒道:“主上,如今圣人还在,直接撤刺史府、建幕府,这是会落人口实的!”

李从燕自然明白这个道理,可是熟知历史的李从燕算了算时间,料定皇帝李嗣源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而且此时的注意力全都在两川的叛乱上,一小部分在洛阳城内的各种争斗中,对于自己这个远在登州的义子,是没有多大兴趣的。

于是李从燕说道:“这个口实不用担心,我自有理会,大不了对外还是以刺史府的名义就好,不过幕府必须立即筹建!”

说完,李从燕便与众人商议了起来,吴从汉和李任、李魏眼见李从燕心意已决,便不再劝谏,而是积极献言献策。

众人一直商议到深夜时分,最终在李从燕的主持下,制定出幕府的构架,以及各级官吏的人选。

新幕府分为民政部和军政部,这两个名称可是李从燕花了好大一番力气争论下来的,吴从汉等人都认为这两个名字既怪异又俗气,可是架不住李从燕喜欢。

民政部就是原刺史府诸曹,由录事参军吴从汉任民政部部长,同时对诸曹进行了一番改革:

司仓参军田麓改为府库司司丞,负责登州各地府库的管理、造册、核验,以及税赋入库、调拨之事;

司户参军郭甲改为户籍司司丞,负责登州百姓户籍管理,以及相关民政;

司田参军李东贤改为屯垦司司丞,负责安顿流民、开荒、分地、收田税等事;

司法参军刘三水改为律法司司丞,负责惩办法外之人,以及登州各地民间官司及刑狱;

司功参军许铭之改为考核司司丞,负责登州官吏的年度考核、升迁、处罚。

同时,李从燕早在春耕日之前就将陈东理和李偲升正式收入麾下,提拔李偲升为民政部实业司司丞,负责管理幕府开办的各种工坊、矿藏。

实业司下辖琉璃工坊、海盐工坊、化肥工坊、木器坊,以及正在筹建中的正棋山铜矿、南山银矿。

陈东理任琉璃工坊和海盐工坊的主事,原化肥工坊主事郭思明兼领木器坊主事,原木器坊主事汪浩调去管理正棋山铜矿、南山银矿。当然,陈东理和李偲升原本在两个工坊内的分红还是不变的,而且还能从幕府领取一份薪水。

如此,民政部各司齐备,完全取代了之前刺史府的执政职能。

接下来就是军政部。

李从燕直接自领了军政部部长之职,将军权紧紧握在手中。

而后改司兵参军薛明团为军政部征兵司司丞,负责新军征兵、操练之事;

增设兵仗司,提拔原刺史府工匠主事张钧为司丞,负责新军兵器、铠甲等兵备的打造之事;

增设军库司,提拔原刺史府府库主事魏秦为司丞,负责新军兵备的储存、保管和调拨之事;

增设研发司,提拔原刺史府工匠果甘为司丞,负责研发各类新式兵备。当然了,研发新式兵备肯定是在李从燕的指导下进行。

增设军医司,招募登州名医孙逸为司丞,专门为新军将士培养随军医官,并且制作各种军中所需的药品和医疗之物;

增设辎重司,提拔新军旅率魏陶然为司丞,负责为新军将士筹备各种军训物资。

至此,军政部各司齐备。

李从燕揉了揉酸胀的双眼,对众人说道:“今日幕府就算初步建立起来,民政部和军政部各司的人选要各司其职,五日内各司要平稳过渡完毕,并开始正常运转。”

接着,李从燕看向吴从汉,说道:“明日一早,将民政部、军政部各司司丞,以及民政部实业司下属各主事全部召集过来,我要给大家提点一二!”

“喏!”

次日一早,幕府各级官吏齐聚刺史府,李从燕当即宣读了对众人的任命,而后说道:“这里虽然还叫刺史府,但你们已经是我李从燕的幕僚,所以从今日起,你们要记住自己的身份,也要记住自己的职责,切记!”

众人互相看着,只觉得心中有一团火在熊熊燃烧,众人都已经意识到,从今天起,自己已经不仅仅是朝廷的官吏,更是李从燕的幕僚,已经与李从燕捆绑在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