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新唐 > 第四十七章 军事据点

第四十七章 军事据点

书名:新唐 作者:东仙轩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02 09:45:32

七月初,李从燕在民政部部长吴从汉、实业司司丞李偲升、主事汪浩的陪同下来到南莱山视察。

南莱山的煤矿、铁矿,以及山腰处的炼铁厂已经全部竣工,并且已经开始投产。

李从燕一众在南莱山南麓下马,而后经过一条专门修建的上山道路进山,经过铁矿而后到达了山腰处的炼铁厂。

此番李从燕要在炼铁厂查看炼钢的情况。

“启禀主上,炼铁厂在筹建完毕之后,便开始以最大产量生产铁料,全力供应兵仗司的原料。上月,实业司在接到主上的命令后,便专门分出了一座高炉用于炼钢,现在已经炼制出钢锭百斤有余。”

李从燕听着监管矿业的主事汪浩的汇报,点了点头,说道:“走,去看一看。”

“喏!”

众人来到炼铁厂的一侧,这里有一座单独的高炉,是专门炼制钢材的。

李偲升对汪浩说道:“汪主事,你来为主上讲解一下吧。”

“喏!”

汪浩走到高炉近处,说道:“主上请看,因为炼钢所需的温度要远高于炼铁,所以炼铁厂对这座高炉进行了改良,增加了一座风箱,并且扩大了储温室以增加炉内的温度。同时对用于炼钢的铁料也进行精细筛选,在炼钢的同时加入细铁粉……”

李从燕听得不住点头,此时炼钢厂集中了登州以及周边几个州县的顶尖百工,这些人都是常年与钢铁打交道的“专业人士”。

再加上大唐三百年炼铁技术的沉淀,此时这些百工结合李从燕的技术指点,炼铁、炼钢的技术已经独步天下,至少比这个时代绝大多数的炼铁厂要先进!

李从燕询问了几个问题,而后便接过汪浩呈过来的一个钢锭仔细观察了一番。只见钢锭通体呈雪白银色,虽然与后世的钢材不可同日而语,但是已经达到李从燕心中的预判了。

“这种钢材用来打造火器,应该是可以了!”

其实按照后世明代的经验来看,用优质的熟铁打造火器就完全够用。可是李从燕却有自己的想法,这个时代虽然混乱动荡,但是北方有契丹人虎视眈眈,西北有党项人如鲠在喉,西南有吐蕃居高临下,这三方都不是善茬。

特别是契丹人和党项人,其实如果按照实力对比来看,不管是契丹人还是党项人,实力都要远远超过明末时期的后金。这个时代各地的节度使,包括石敬瑭和南方的割据势力,其实力也要强于明末时期的流寇、军阀。

所以李从燕对于兵备的要求向来是从严从高的,既然炼铁厂已经可以产钢,那将来的火器就必须用最好的材料打造,这样才能发挥最好的战力。

“如果炼铁厂全面停产铁料,转而生产钢材,那产量方面可有保证?”

汪浩闻言顿时愣住了,思索了一下,说道:“启禀主上,眼下炼铁厂出产的铁料足以供给兵仗司。可是如果转而生产钢材的话,炼铁厂的产量会直线下降,毕竟炼钢所需的时间、消耗都要远远超过炼铁。到时炼铁厂的成本会大幅提升,产量却比炼铁低,属下担心皆是无法保证兵仗司所需。”

李从燕微微叹息一声,点头表示认可这个说法。即便炼铁厂可以通过增加高炉的办法来提高产量,但是铁矿石和焦炭的供给可否跟得上?全面推行钢制兵备的开销幕府是否可以支撑得住?

想了这些,李从燕便放弃了将新军装备全面换成钢制的打算,心中暗道:“还是先等等看,等到合适的时机便研发火器,这些钢材便可以派上用场了。”

于是李从燕说道:“炼铁厂先保持这一座高炉炼钢即可,所产钢材妥善储存,不得出售、不得挪作他用,等待我的命令。”

“喏!”

众人虽然不知道李从燕的打算,但是对于李从燕的命令都无条件服从,这已经是众人下意识的举动,也是对李从燕的绝对信任。

李从燕处理完炼铁厂的事情后,便直接返回了登州城。此时军政部部长李魏已经在府邸等候多时了。

“见过主上。”

“东西带来了?”

“喏!”

李魏将一幅特制的舆图放在桌面上展开,李从燕仔细查看了起来。

“启禀主上,这幅舆图是按照主上的要求,经过军政部的实地勘察后,专门绘制的。”

这是一个月之前李从燕交给李魏的一个任务,测绘登州以西邻近边界地带的地形,寻找可以设立军事据点的险要之地。

虽然现在天下的局势还很稳定,但是李从燕却已经有些坐不住了,因为按照历史来看,李嗣源的人生即将到站,随后便是洛阳巨变、石敬瑭崛起,接下来契丹人就要强势登场了!

于是李从燕开始为将来做部署,这幅舆图就是第一步。

“主上请看,军政部在登州西部的虎头崖、云山等地选取了八处适合修筑据点的所在。”

李从燕知道虎头崖和云山这两座山脉,都是登州以西比较大的山脉,占地很广。

李从燕看了一会儿,说道:“幕府剿匪之前,在虎头崖和云山上原本盘踞了不少的贼寇,军政部选取的这些据点与贼寇遗留下来的老巢,可有重叠的?”

李魏笑着说道:“主上明鉴!这八处选取的据点全都是那些贼寇遗留下来的老巢。主上请看,这八处据点地势险要、四通八达,而且建筑的面积也足够大,不但可以用于新军屯守之所,也可以作为大军后方的屯粮之地!”

李从燕点了点头,这正是自己所需要的,于是说道:“好!那就是这八处了。军政部立即招募民夫,限期两个月对这八处据点进行修葺、扩建。我要将这八处据点改建成新军在西面的隘口堡垒,加强登州西面的防守力量!”

“喏!”

而后李魏问道:“主上,属下有一事不明,还请主上示下。”

“哦?说说看。”

“此番主上在西面设立诸多据点,果真是为了增强西面的防务?以属下之见,此举更像是为了主动出击!”

“哈哈!”

李从燕大笑起来,非常赞赏的看着李魏,说道:“不错,我确有此意!”

“主上,属下有一言,还望主上思之慎之!”

“嗯,好。你说吧。”

李魏叉手说道:“如今圣人在朝,虽然两川叛乱尚未平定,但终归是一隅之乱,不会扰动天下。而朝中诸皇子被圣人分散地方,朝中短时间内也不会发生动荡。如此情况之下,主上屯兵边界,势必会遭到朝廷重击的!”

李从燕欣慰的点了点头,李魏的眼界虽然有些局限性,但是在自己一班手下之中也算是上等之才,此时已经有了一定的大局观,可以将天下大事与登州联系起来。

“你说的有一定道理,不过有两点是错的。”

“请主上明示!”

“两川之乱不会是一隅之乱,而是切切实实的裂土自立!”

李魏闻言吃了一惊,朝廷的实力要远大于两川,在他看来两川想要裂土自立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还有一点,那就是诸皇子分散到地方为节度使,不但不会稳定朝政,反而会让诸皇子的势力极度膨胀,天下动荡只是时间问题!”

听到这里,李魏的脸色再度巨变,此时已经不仅仅是吃惊,而是惊骇了:“主上的意思是,这天下大乱将至?”

李从燕点了点头,正色说道:“正因为如此,所以我才会做出重重部署,非常时期当行非常之事!”

“主上可有把握?毕竟如今天下依旧稳健。”

“哦?是吗?”

李从燕说道:“去年,北方的义州、宪州、泰州、石州等地粮食歉收,数以十万计是流民扫荡四周,朝廷赈济无果,只能出兵弹压,短短数月之间尸横遍野!”

“去年冬,宁州、庆州聚集大批贼寇劫掠州县,彰义节度使出兵平乱,不但斩首数千贼寇,还掠杀了数万百姓!”

“就在今年年初,陕州和曹州都发生水灾,百姓易子而食,可各地世家、豪族却闭门紧守,朝廷也束手无策、无钱赈济,两州百姓十不存二!”

“离咱们登州近一些,就说青州,上次青州瘟疫,平卢节度使沈谭是如何做的?将所有染病百姓及家眷就地斩杀!”

李从燕说得有些激动,此时站了起来平缓了一下心情,继续说道:“如此天下,何来稳健一说?在我看来,这样的天下如同坐在烈火之上的油锅,虽然看上去十分平静,但只需一个契机,便会翻滚爆裂!”

李魏的脸色很难看,自己想不到看上去并无波澜的天下,竟然如此危机四伏。

“主上,那咱们该怎么办?主上可是皇子啊!”

在李魏看来,李从燕是皇子,如果天下真的巨变,那李从燕也不可能独善其身。

李从燕说道:“你还记得刚到登州时,我对你们说过什么吗?”

“记得,主上曾说:大丈夫在世,闻达天下则要救济斯民、扫清寰宇,寡居陋室也要帮扶左右、见义而为。”

“不错!”

李从燕说道:“我今日所作所为,便是如此!天下大变在即,我不能眼睁睁看着天下百姓随之倾覆。我李从燕要率领新军将士,与你们一道匡扶天下,让天下百姓都过上登州百姓一样的生活!”

李魏闻言当即叉手说道:“李魏愿随主上匡扶天下,一往无前!”

李从燕欣慰的点了点头,同时心中暗道:“不但如此,我还要建立一个崭新的大唐,让四方胡族不敢正视华夏,让大唐的天威再次传遍四海,让汉家的旗帜飘扬在目之所及之地!”

数日后,军政部开始在登州西部边界大肆修建军事据点。一个月之后,李从燕下令在八处新修建的军事据点囤积钱粮、兵备,并开始调集部分新军将士前往驻守,新军各部将士定期轮流前往轮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