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新唐 > 第四十九章 马车和马灯

第四十九章 马车和马灯

书名:新唐 作者:东仙轩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02 09:45:32

十二月中旬,登州东南二十里外,鹿角村。

鹿角村并不出产鹿的角,而是因为古时候这里有一支大军驻扎,村子周围遍布军队的鹿角、拒马,因此而得名。

此时的鹿角村有三百多户人,在周边也算得上是大村了。只是由于鹿角村远离官道,所以平日里没有多少外人来往。

可是从两个月之前开始,这种情况便发生了改变。

幕府预算会议结束后,李从燕便下令在鹿角村周边大兴土木,先是修了一条连通官道的道路,接着便在鹿角村的东面和西面各修建了一座工坊。

经过一个月的兴建,两座工坊很快竣工,接下来民政部实业司的官吏带着钱粮和物资进驻鹿角村,开始在村中大肆招募工匠和人手。鹿角村的村民积极响应,村中大部分的百姓都被这两座工坊拴住,不但每月可以赚取可观的工钱,还可以兼顾家中的耕地,一举两得。

鹿角村的村民积极性很高,这两座工坊也迅速投产,只是李从燕这次并没有大张旗鼓的展开宣传,从十月到十二月,两个月的时间里,登州各地大部分的商贾都不知道这两个工坊的存在。

直到这天夜里,李从燕在吴从汉和李偲升的陪同下,冒着寒风来到了鹿角村。

此时的鹿角村人头攒动,村正带着一众村民已经将周围的道路打扫干净,并且在村口点燃了两堆篝火,照亮了大半个夜空。

除了鹿角村的村民之外,登州各地数十个商贾世家的家主、子弟也赶到这里,此时就在村口迎接李从燕一行。

“李刺史到!”

随着一声高唱,众商贾和鹿角村的村民纷纷上前行礼,李从燕翻身下马,笑着与众人回礼。

“诸位都来了!今晚很冷啊,诸位辛苦了!”

“不辛苦,不辛苦!”

“李刺史太客气了。”

一众商贾纷纷客气寒暄着,李从燕看了看在场的众人,便对李偲升说道:“今晚太冷了,现在就开始吧,别让诸位在寒风中等太久了。”

“喏!”

只见李偲升带着两名随从直接策马离开,就在众商贾疑惑不解的时候,忽然一阵车轴声传来,众人纷纷循声望去,只见李偲升亲自驾着一架装饰精美的四轮马车驶来,稳稳停在了众人的前方。

“李刺史,这是……”

李从燕笑着说道:“今晚将诸位请来,是为了两件生财的利器!”

“生财的利器?”

“对!这种新式马车就是第一件。”

一名商人叉手问道:“请问李刺史,这马车除了是四轮之外,可还有别的什么特殊之处?”

“自然有!”

李从燕笑着说道:“诸位!诸位都是大户豪门,平日里出行自然少不得马车代步。只是诸位平日乘坐的马车都是两轮,不但车厢狭小、颠簸不稳,而且乘坐也很不舒适。”

“可是我实业司出产的新式马车不同,这种新式马车乃是我亲自设计、改良,马车的车轮外面是加了杜仲胶,将这种杜仲胶直接硫化在车辋上,做成的实心胎。新式马车换上这种车胎后,行驶时的震动和噪音都减轻很多,舒适性大大提高。诸位乘坐新式马车出门,就算路途再长也不会感到疲倦!”

“不过如果诸位以为这新式马车就只有这点特别,那就大错特错了。我们的新式马车最好的地方,便是马车的车轮结构。”

“诸位见多识广,应该都是知道的,如今的马车九成九都是双轮的。这是因为如今的四轮马车,只是将四个轮子简单地组装到了车架上,两个前轮没法左右转动。这种四轮马车在笔直的道路行驶还可以。可一旦转弯时,必须要用更多的牲口生拉硬拽才能完成转向,自然不如转向灵活的两轮马车实用。所以此时的四轮货车极其少见,而四轮载人马车也只是在礼仪场合才会出现,平日里根本没人乘坐。”

“但我实业司出产的新式四轮马车的平稳性、舒适性、载重量,都是双轮马车无法比拟的。诸位也许会问,这新式四轮马车是如何转向的呢?”

“其实这个问题一点也不难,只需要将马车的前两个轮子装在一个车架上,后两个轮子装在另一个车架上,前后两个车架由一根立轴连接即可。实际上就是两个两轮车的组合。”

“原来是这样!”

“如此,这四轮马车还真是好东西!”

“这是李刺史发明、改进的?李刺史真乃大才,佩服、佩服!”

随着李从燕的一番讲解,一众商贾顿时议论起来,看向新式马车的眼神都变得不一样,甚至还有不少商贾此时顾不上寒冷的夜风,直接上前近距离观察这辆样品车。

而李从燕的介绍还在继续:“而且在转向架之外,我还在马车上增加了减震器。何为减震器?以往的马车是在车厢底部安上两块木头,用绳索把车轴绑在上面。木头的形状像个爬伏着的兔子,所以叫伏兔。伏兔将车轴与车厢分隔开,起到了一定的减震作用。”

“不过我们实业司出产的新式马车安装的减震器不同,是由能工巧匠将两条弓形的薄铁板对扣打在一起,一个铁板减震器便完成了,用它来替代伏兔,效果立竿见影!”

李从燕这边说完,那边等候的李偲升见机得快,还邀请了几名商贾坐上马车,在鹿角村周围的土路上转了几圈,新式马车果然非常平稳,那几名商贾连连称奇。

李从燕看到李偲升拉着几名商贾实地跑了几圈,便大声说道:“诸位请看,这新式马车的车厢是实业司木器坊打造,可谓是密不透风,再配上琉璃工坊出产的小片琉璃,不但可以透光,而且冬日的寒风根本吹不进去!”

旁边,吴从汉看着款款而谈的李从燕,心中暗道:“就冲主上这架势、这口才,这些商贾不争着买才怪呢!不过话说回来,主上还真是能文能武,就算是经商也强过我等甚远!”

其实吴从汉哪里知道,李从燕见惯了后世的各种营销手段,今日只是使出了一些小计策而已,还没用大招。

这时,一名商贾大声问道:“敢问李刺史,不知这新式马车售价几何?”

李从燕大声说道:“这新式马车是鹿角村车马厂的最新产品,今晚开业大酬宾,不要一万贯,也不要五千贯,只要三千八百贯!因为产量有限,诸位先购先得啊!”

李偲升听到这里直接笑岔了气,一连咳嗽了好几声,旁边的吴从汉也是极力憋着不让自己笑出来。二人想不到,李从燕为了给幕府增加收入,此时活脱像一个招揽生意的商人,而且还是非常在行的那种。

“我要两辆!”

“我也要,给我三辆!”

“我要一辆!”

众多商贾纷纷订购,车辆厂一夜之间便卖出了一百多辆新式马车,笑得李从燕都合不拢嘴,李偲升也是忍着想要大笑的冲动,与李从燕对视一眼,二人很默契的点了点头。

这种新式马车看上去很高大上,但是制造成本只有三百多贯而已,如今售价三千八百贯,涨了十倍还能卖出这么多,李从燕岂能不笑。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有登州刺史、当今皇子在面前招揽,这些商贾哪里会不给面子?更何况这马车的确是好东西,自然不愁卖。

一众商贾与实业司的官吏办好了手续,李偲升许诺从明日开始,实业司会派人陆续将新式马车送到众人府邸,并留下了各家的住址。

接下来,李从燕又拿出了一个形状很奇怪的东西,站在马车上高高举起,而后大声说道:“灭篝火!”

早就等候在两堆篝火旁的鹿角村村民纷纷用沙土灭掉了火焰,现场顿时漆黑一片。

一众商贾吓了一跳,要不是周围有众多的新军将士守护,众人还以为是贼寇抢劫呢,不顾此时还是嗡嗡的叫嚷不止。

“点灯!”

话音刚落,一个接一个的灯光亮起,很快便将现场重新照亮。一众商贾定睛看去,原来就是李从燕手中举起的怪异东西。

“那个东西,是灯?”

“那是什么灯?竟然如此明亮!”

“快看!那灯竟然不惧寒风,在大风吹拂之下还不会灭!”

一众商贾顿时来了兴趣,也都看出这种怪灯的价值,纷纷七嘴八舌的询问了起来。

李从燕大声说道:“诸位请看,这种灯乃是实业司灯具厂出产的马灯,是一种可以手提的、能防风雨的新型灯,骑马夜行时能挂在马身上,因此而得名马灯。”

“既然叫马灯,那就必有马鞍。那马鞍就是铁的筒架,下端有一油皿,用来固定蜡烛不倒,这薄铁盖是全密封的,可保蜡烛不滴漏。上端有两个铁盖,分层有空隙,便于出气。中间是一块玻璃罩,还有一根铁丝提手,不但防风防雨,还提拿方便……”

李从燕一番讲解还没说完,一众商贾便等不及了,纷纷拉着实业司的官吏开始抢购,转眼间实业司准备的两千盏马灯便一售而空。定价六十贯高价的马灯如此受欢迎,甚至大部分的商贾连价都没问,就直接开卖。

一些没买到马灯的商贾将李偲升围住,纷纷询问可否提前预定一批马灯。

李偲升笑着连连答应下来,并命人一一记录下来。

过了一会儿,待到众商贾稍稍安静了一会儿,李从燕大声说道:“今晚有劳诸位了,我在这鹿角村内设下宴席,有酒有肉,诸位随我一同欢度一晚。待到明日,还请诸位多多宣传实业司的新式马车和防风马灯!”

众商贾纷纷应承下来,与鹿角村的村正、村民一同,簇拥着李从燕、吴从汉、李偲升入村。没过多久,村中的酒宴便开始,不断有酒菜送入各房各院,觥筹交错的声音不断传来,好不热闹。

席间,李偲升和吴从汉一左一右坐在李从燕的两旁,三人在村正家中吃酒,其余商贾则是被安排在别的房间内。

吴从汉笑着说道:“我真是对主上佩服之至,主上竟然还精通墨家之术,这新式马车构造精巧,难怪会一夜售空!”

李偲升说道:“确实、确实!主上,仅仅这一夜,车辆厂和灯具厂便收入将近六十万贯!当初主上要将幕府仅有的十万贯投入建造这两个工坊,我们还纷纷反对,看来是我等目光短浅了。有了这两样利器,咱们幕府将不用再为钱粮发愁。”

李从燕却是笑着摆了摆手,说道:“今晚之事只是形式使然,日后车辆厂和灯具厂虽说肯定会赚大钱,但是绝不会再出现今夜的销量,这一点你们要做到心中有数。”

“喏!”

“还有,实业司各工坊的主事人选空缺太多了,陈主事他们几个兼顾太多,是忙不过来的!”

吴从汉和李偲升面露难色,说道:“主上,没人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