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新唐 > 第五十三章 人才济济

第五十三章 人才济济

书名:新唐 作者:东仙轩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02 09:45:32

五月末。

从四月中旬的时候开始,南下招募人才的几支小队便陆续返回登州城。出发前李从燕给各小队的时限是两个月的时间,此时到了五月末,所有南下小队全部返回,各支途中十分顺利。

随后李从燕坐镇民政部考核司,开始对招募来的各式人才进行面试,量才适用。

带队南下的各司司丞陪同一旁,被李从燕任命为陪考官,与自己组成了人才审核组。

先是军医司司丞孙逸带着十几名江南名医前来面试,李从燕对于医术并不是太在行,只是知道一些简单的药理,比如知道三七止血、川贝和枇杷止咳等等。

所以对于这些江南名医的面试也是停留在询问履历的层面,后续考核司会对各队招募的人才进行一次身份审核,以杜绝细作混入登州的可能性。

李从燕对于军医司司丞孙逸的眼光还是信任的,毕竟孙逸就是登州有名的名医,一般的庸才孙逸是看不上眼的。

不过该走的程序还是要走全,李从燕询问完毕之后,孙逸也当场出了一些病症,让这些江南名医进行诊断。

孙逸看完众人交上来的药方或是处置,不住的点头赞同,并给李从燕一一讲解其中的道理。

“好,诸位就在军医司供职,具体的职务由孙司丞负责安排。今后诸位要谨记军医司的职责,为新军培养随军医官,为百姓培养救命的医匠,悬壶济世、福泽万民!”

“喏!”

十几名听完“悬壶济世、福泽万民”这八个字都是微微一愣,李从燕虽然并不太懂得医术,但是对于医术的认知境界让众人佩服不已,纷纷叉手行礼。

随后是征兵司招募的人才,一共有二十几人,绝大部分都是江南各方势力的基层军官,此番不知道征兵司司丞薛明团用了什么办法,竟然从江南各方的军队中挖到了这么多人。

只不过李从燕对于这些地方割据势力的基层军官并不感冒,自己对于军事方面人才的需求是偏于战略层面的,而不是战术方面,最好是军师、参谋一类的人才。

毕竟以新军的战力、装备,以及将来肯定会装备的火器等各式大杀器,对于这种旧式基层军官的需求越来越小,逐步趋向于零。李从燕如果想要培养的话,依靠逐渐完善的操典就可以源源不断的训练出合格的基层军官来。

不过人家毕竟大老远的投奔自己来了,李从燕自然不会亏待众人,于是对众人一一面试了一番,不但询问了众人以往的战绩、擅长的兵种、军中的技艺等等,还询问了众人的品德三观。

好在征兵司司丞薛明团深受李从燕的影响,对于招募基层军官很是严格,绝不会将那些兵痞、兵头招募进来,这二十几人全都通过了李从燕的面试。

“不错,诸位都是精兵强将,到了登州便是我李从燕的部将,希望诸位在我麾下新军之中能够大展拳脚。”

这二十几人很是激动,原本都是各地不得志的基层军官,此时众人能够见到一州刺史,而且还是当朝皇子的身份,心中已经激动万分,被李从燕这么一承诺,众人更是坚定了留在登州的想法。

这时李从燕对考核司司丞许铭之说道:“新军刚刚经历扩编,接下来还会有一番变动,各部普遍缺少队正等职务,你回去好好斟酌一下,将诸位都安排到新军中带兵!”

“喏!”

李从燕深知新军此时急需基层军官,这二十多人虽然并不是自己的嫡系,也不是自己亲手调教出来的,但毕竟是老于行伍的老兵,又没有什么品质问题,索性全部留下用了起来。

考核司司丞许铭之也招募了几名人才,这些人全都是吴越人,本是吴越各地不得志的读书人。李从燕与几人聊了一会儿,发现几人满脑子都是推行儒术、教化百姓、与民休息、尊养先贤等思想,心中便有了计较。

“我登州百姓的确缺少教化,所以我准备在登州城内筹建一所官学,还请诸位担任这所官学的教喻。”

那几名书生微微一愣,没想到自己赶到登州竟然混不上一官半职,而且还要当教书先生,顿时都有些不满。

其中一人更是当即要走,其余几人也是纷纷附和起来。

李从燕冷笑一声,暗道:“就你们几个还想当官?眼看就要到大争之世了,我可不需要腐儒书生!”

不过李从燕并没有这么说,本着物尽其用的原则,也是给司丞许铭之面子,于是说道:“诸位每人每月五贯俸禄,年末还有过节费,干不干?”

那几名书生刚刚还义愤填膺,此时听到有五贯俸禄,顿时集体哑火,而后纷纷红着脸同意留下。

李从燕说道:“登州官学隶属于幕府,专门招收登州各地贫民子弟,教授识字、圣贤书、算学、历朝史料、天文地理,招收人数在三百人以内,以两年为一届,所有费用幕府承担,具体的事情你们自与许司丞协商,官学暂时划归考核司管辖。”

“喏!”

李从燕处理完考核司的人才之后,已经是正午时分,便下令在幕府内设宴,款待所有招募来的人才。

午后,其余各司司丞带着各自分配到人才离开,纷纷去落实李从燕的指令,考核司内只留下民政部实业司和军政部研发司招募的人才。

“启禀主上,这六位乃是吴地和吴越有名的商贾世家家主,此番特意投奔主上。”

李偲升指着六名年龄各异的商贾说道:“这一位是吴地贺家家主贺寻,擅长经营矿产;这位是吴地刘家家主刘旸,同样是位开矿大家。”

“这几位都是吴越的有名商贾,郭家家主郭旭、王家家主王在晋、赵家家主赵传安、周家家主周佐。”

李从燕看着众人,只见几人都非常年轻,看上去最显老的周佐也不过三十多岁的样子,其余几人都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如果都是商贾世家的家主,不可能如此年轻!李从燕不由微微皱眉,看向了李偲升。

李偲升自然明白李从燕的意思,叉手说道:“主上有所不知,眼下江南各方势力政局动荡、变动不断,以至于各方都在大肆敛财,特别是吴地和吴越,更是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这几家原本都是本地翘楚的商贾世家,可是被吴地、吴越的郡守以各种罪名抄家。”

那几名商贾此时已经是泪眼摩挲,显然李偲升是说到了几人的痛处,其中周佐更是双眼垂泪,呜呜的哭出了声。

“如今这六家商贾世家可谓是家破人亡,只有这六名嫡子被属下机缘巧合之下遇到,他们几人已经是走投无路,均愿意到登州效力。而且他们六家在江南有不少的人脉,将来也是可以用得上的。”

李从燕点了点头,说道:“我原以为江南富庶,可没想到江南各方势力却也如此丧心病狂!事已至此,诸位也不要太难过,一切都要向前看。在登州,诸位只要有真才实学,就一定会有一番作为的!”

只见六人纷纷叉手说道:“谢主上!”

李从燕微微一笑,暗道:“这几个商贾子弟还真是见机得快,直接就改口了。”

接着,李从燕便直接给几人任命。

贺寻和刘旸都擅长矿业,便命贺寻主事正棋山铜矿,命刘旸主事南山银矿,原本兼管这两个矿藏的王浩今后专管南莱山炼铁厂。

任命郭旭主事酿酒工坊,任命王在晋主事车辆厂,任命赵传安主事灯具厂,陈东理不再兼管这些,而是专管琉璃工坊、海盐工坊。

任命周佐主事木器坊,郭思明今后专管化肥工坊。

“喏!”

一番任命之后,实业司各工坊终于都有了专管的主事,再也不用一个人兼管几处地方了,李偲升和几名新任主事都很高兴,憋着想要大干一场。

最后是研发司招募的人才。

此番研发司司丞果甘最为辛苦,从吴地和吴越招募了七十多名各式工匠,此外还有两百三十多名各式学徒,这三百多人站在考核司的院子里,显得非常拥挤。

研发司此番之所以有如此丰硕成果,也是得益于江南混乱、动荡的时局,让这些靠手艺吃饭的百工没有了安稳度日的可能。

李从燕自然没有办法一一测试众人的手艺,只是询问了几个领头百工一些简单的问题,而后便接过司丞果甘登记的花名册。

这份花名册上记录着每名百工或者学徒的姓名、专长、籍贯、家眷情况等。

李从燕吃惊的发现绝大部分百工和学徒都是孤身一人,于是便向司丞果甘询问了一番。

果甘上前低声说道:“启禀主上,现在江南各地纷乱不已,吴地和吴越都经历了几次政~变,到处都在抓人、杀人,这些百工更是各方势力首要争夺之人。他们的家眷就是在几次变动中或是失散、或是被杀……”

李从燕明白了,于是说道:“如此,研发司要好生安顿这些人才,可能的话让尽量让他们在登州重新安家。”

“喏!”

李从燕处理完各司招募的人才之后,傍晚时分很是疲惫的回到了府邸。

不过晚上李从燕并无睡意,始终在思索着一个问题:“如果江南如此混乱,那商路南下的计划还能推行下去吗?”

李从燕辗转半夜始终不得要领,最后猛然坐了起来:“既然如此,那就整编新军吧!只要我登州军力强大起来,就算江南乱成一锅粥,也不敢轻易截断我登州的商路!”

李从燕思索许久,并没有找到稳定南下江南商路的办法,最后还是决定以力破巧,直接再度扩充军力,以兵马来维护商路。

“话虽如此,不过怎么觉得我此举有点像后世白头鹰的做派?”

李从燕想了想,不由哑然失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