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新唐 > 第六十二章 国贼势起

第六十二章 国贼势起

书名:新唐 作者:东仙轩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02 09:45:32

十一月,耶律德光率领十万契丹大军先后击败了威塞节度使、大同节度使和彰国节度使所部兵马,几乎将后唐北疆横扫了一遍,攻占了数座城池,北疆各地人心惶恐。

耶律德光眼见后唐兵马暗弱,便调转兵锋,杀向了北疆重镇应州,只用了一天时间便攻占了城池。

随后耶律德光在三万皮室军的护卫下,就驻扎在应州城内,同时命令耶律察割、耶律屋质兵分两路继续南下劫掠,每人统兵三万,一路向南进攻雁门节度使,一路向东进攻易州和泰州方向。

而耶律李胡则被任命为“转运使”,统领一万铁骑转运两路大军掳掠来的人口和钱粮。

对此,耶律李胡心中非常不满,分明就是自己的二哥耶律德光故意将自己当成运输大队长,不给自己立功的机会。

可是面对强势的耶律德光,此时的耶律李胡没有任何反驳的机会,只能乖乖的去运送物资。

与此同时,皇帝李嗣源收到了北疆战事的奏报,气得破口大骂,面对十万契丹大军的进攻,北疆数镇节度拥兵十几万使竟然不能抵挡,反而被人家杀得丢城失地,简直是奇耻大辱。

于是皇帝李嗣源便准备集结北疆守军,与契丹大军打一场会战,将可恶的契丹人赶出国土。

此时对于李嗣源来说,统领北疆兵马最合适的人选便是石敬瑭,只是犹豫两川战事的失败,让李嗣源觉得石敬瑭有些撑不住局面。

“可是不用石敬瑭,又能用谁呢?”

李嗣源苦思冥想,甚至还想过提拔李从珂或是李从璋到北疆去,可是一想到这样会影响到诸皇子之间的平衡,便彻底打消了这个念头。

最终,在一番权衡之后,李嗣源还是选择了石敬瑭,下诏任命石敬瑭为北~京留守、河东节度使,兼任大同、振武、彰国、威塞等军蕃汉马步总管,加兼侍中。

当李嗣源的诏令送到石敬瑭手上的时候,石敬瑭已经率领自己的两万心腹大军到达了太原城。

太原城是河东节度使的驻地,更是北疆重镇,不管是现在的后唐,还是真正的大唐,都会在太原城屯驻重兵,以防备北面的胡族。

河东节度使府衙内,石敬瑭正在升帐,一众河东镇的大小将领全都跪倒在地,大气都不敢喘。

与此同时,一旁的地上三具冰冷的尸体正在控诉着刚才的凄惨,鲜血慢慢的流淌出来,将大堂内小半个地面都染成了红色。

石敬瑭此时冷酷无比,看着被镇住的一众将官,冷声说道:“我是圣人任命的北疆诸镇蕃汉马步军总管,现在大半个北疆的兵马都划归我统领,如今想要整顿一下你们手中的兵马,竟然还有人拒不执行,难道圣人的旨意在你们眼里,就这么没有分量吗?”

众人低头不语,没有人敢回答。

“哼!”

石敬瑭冰冷的目光扫过众人,继续说道:“如果有谁不愿意交出手中的兵权,现在就可以提出来,我石敬瑭大不了再当一次恶人!”

众人此时畏惧不已,纷纷说道:“我等愿听从石总管号令!”

“哼!如此最好。”

石敬瑭说道:“三日之内,诸位将麾下的兵马整顿完毕,三日后,我会派人前去与诸位做交割。”

“喏!”

石敬瑭眼见众人再无异议,便挥了挥手,几名牙兵走了进来,端来了许多金银,石敬瑭缓缓站了起来,脸上也挂上了一丝笑意,说道:“好,我石某人虽然治军严苛,但是对待下属也是非常照顾的。诸位虽然不再领兵,但我可以保证,诸位今后定然可以锦衣玉食,同样可以高官厚禄!这些金银,诸位暂且拿去分了,日后只要有我石某人一口吃的,就少不了诸位的份!”

“谢石总管赏赐!”

待到河东镇一众将领沮丧无比的离开后,大堂上只剩下石敬瑭和部将刘知远、谋士桑维翰三人。

“知远,这段时间要尽快整顿河东镇的兵马,咱们到了河东镇,就要掌控局面,这河东镇北有契丹、南临朝廷,如果没有足够的实力,咱们的日子会非常难过!”

刘知远叉手领命,随后说道:“石帅,咱们看家的两万精兵如何部署?”

石敬瑭沉吟了一番,说道:“一万兵马打散,与各路兵马混编,尽快将各路兵马中空缺的军官位置补齐。剩下的一万兵马驻守太原城。”

“喏!”

随后石敬瑭看向桑维翰,此人本是洛阳人,长相丑陋、身短面长,旁人经常取笑其的长相。可是桑维翰却自认为七尺之身不如一尺之面,几次参加科举,却全都落榜,因此心存愤恨,投奔了当时任河阳节度使的石敬瑭。

桑维翰才学高明、善于谋划,石敬瑭对其很是倚重,与刘知远同为石敬瑭的左膀右臂。

“国侨(桑维翰的字),从今日起,河东镇的赋税收支便由你统管,明白吗?”

桑维翰笑着叉手领命,而后说道:“请石帅安心,小可一定做得妥善,保证大军将士足食足饷!”

“嗯,很好!”

安排好一切之后,石敬瑭走到那三具尸体的旁边,看着满地的鲜血,以及冰冷的尸体,石敬瑭的脸上露出了一丝悲伤:“唉!都是为国效力,却落得如此下场,何苦为之?”

刘知远看在眼里,却没有说话。

桑维翰叹息一声,说道:“石帅仁慈,不如将他们三人厚葬,再给其家眷发放抚恤,以为供养。”

石敬瑭从眼中挤出了几滴泪水,挥手说道:“就这么办吧!此事国侨去安排,不要冷落了将士家眷的心。”

“喏!”

桑维翰看了刘知远一眼,而后上前两步,问道:“石帅,契丹主又派人来了。”

“是索要钱粮的吧?”

“正是。”

桑维翰说道:“此番契丹主应邀南下,出动了十万大军,在北疆各地征战了一段时间,耗费肯定不小,也难怪频频派人来催讨。”

刘知远微微皱眉,有些不满的说道:“契丹人正在四处劫掠,他们已经赚得盆满钵满了,竟然还恬不知耻的向石帅索要钱粮,天下哪有这样的道理!”

石敬瑭见状也不好回答,便看了看桑维翰,桑维翰会意说道:“刘将军此言差矣。契丹人即便劫掠了一些人口和钱粮,那也是人家自己出兵获取的,与石帅无关。当初咱们联络契丹人南下造势,这才有了石帅如今的权势,自然要兑现当初的承诺,岂可言而无信?”

刘知远听完只觉得气血上涌,正要反驳一番,却瞥见石敬瑭正一言不发的看着自己,硬是将反驳之言咽了回去,而后说道:“哼!,只希望桑主事的这番谋略,不要被天下人所知晓,否则石帅将背上万千骂名,届时你我将如何自处!”

说完,刘知远告了声罪,便径直离开了。

桑维翰被怼的有些气闷,不过很快就笑了出来,叉手说道:“石帅,契丹人那边咱们如何回复?”

只见石敬瑭没有丝毫的犹豫,直接说道:“按照约定,尽快将钱粮起运!”

“喏!”

当月,石敬瑭以严厉手段震慑了河东镇上下,彻底掌控了河东镇数万大军。随后北~京驻军,大同、振武、彰国、威塞等地节度使纷纷派人前来太原,向石敬瑭恭贺出任北疆诸镇蕃汉马步军总管,连带着向石敬瑭表示忠心。

而后,一支车队从太原城出发,运着大批的货物一路向北,前往了应州方向。

太原城内的一处铁匠铺内,一个年轻人买下了一把牛尾刀,收好之后便在大街上闲逛了起来,待到黄昏时分从西门出城,直奔十里外的东野村。

当这个年轻人到达东野村的时候,已经是上灯时分,只见年轻人来到村中一个小院子外,以一种特有的节奏敲了敲院门。

片刻之后,院内传来一个老者的声音:“何人?”

只见年轻人贴着门缝,压低了声音说道:“赊刀人!”

“何事?”

“赊刀问吉凶。”

老人打开了院门,年轻人一个箭步迈了进去。二人进入房内,只见老者双手交叉,形成了一个倒三角的形状,说道:“地振高冈,一派西山千古秀。”

那年轻人做了一个同样的手势,说道:“门朝大海,三河合水万年流!”

老者的脸色稍缓,笑着让年轻人坐下,而后问道:“既然是问吉凶,那老夫可有吉事?可有凶事?”

“有凶无吉。”

老者的脸色顿时一变,说道:“此话怎讲!”

只见年轻人拿出了在太原城内买下的牛尾刀,当着老者的面用力一扭,将牛尾刀的刀柄取下。老者仔细一看,刀柄内竟然是中空的,年轻人从里面拿出了一张小纸条,交给了老者。

老者借着灯光看了一眼,脸色顿时变了变,低声说道:“贼人势起,必须尽快禀报主上!”

说完,老者便对年轻人说道:“好了,这里的事情就交给我吧,小哥请自便。”

年轻人叉手行礼,而后便趁着夜色离开了。

老者关好院门,回到房内取来笔和一张小纸条,以及一小碗有些浑浊的清水,用毛笔蘸着这清水开始书写。

“……北镇抚司探查司第七队急报:石敬瑭抵达太原城,河东镇兵马已尽数被其掌控,北疆数镇节度使已经派出使者抵达太原城,估计是向石敬瑭示好……”

“另外,太原城前日有大批车队北行,车队中有秃发胡人,其样貌不似商贾,反似兵卒,怀疑与契丹大军有关……”

写好之后,老者拿起小纸条抖了抖,上面的水印字迹很快便消失不见。随后老者拿起一个酒葫芦里,这个酒葫芦里面有夹层,那张小纸条就被老者放入了夹层之内。

“来人!”

一个精干的汉子从侧方进来,叉手说道:“见过队正!”

老者将酒葫芦交给此人,说道:“五日内,必须将情报交给司丞,不得有误!”

“喏!”

夜以至深,一个黑影策马出了东野村,转眼便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