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个招生的一千五百多人里,只有二百多人有资格进入精英班。
只有二百多人接受了一定程度的儒家经典教育,有经学基础,不是纯粹的读写型选手。
其余一千三百余人全都是读写型选手,不具备经文基础。
不过无所谓,这样的人越多,刘备越高兴。
没有经文基础,思想世界就荒芜的如同沙漠,亦或是一张白纸,等待着著名“画家”刘玄德在上面泼墨挥毫,创造绝世画作。
除了用来装样子的《左氏春秋》相关内容的科目,刘备给普通班的学子们准备了政治、数学、农学、天文学、物理学等诸多学科,准备在传授他们左氏春秋的同时,将他们朝实用型人才的方向培养。
而诸多学子的入学,也迫切的需要刘备对现有的纸张和造纸工艺进行改进,降低成本,增加产量,以方便诸多学子的学习要求。
竹简虽然是现在最便宜的书写工具,但是因为重量和运输的原因,还是不适合大规模推广开来。
纸取代竹简绢布等成为中国文人的主要书写工具还要等到一百多年以后,而可以实现大规模的量产的纸还要到宋朝。
当前这个时代最好的纸在青州,纸张的质量已经很不错了,比起当年蔡伦改造的纸要好上不少,但是工艺繁琐,造价高昂,以至于成为文人墨客手中的奢侈品,甚至还不如竹简价格低廉。
于是刘备便有了改进造纸术、生产出更加便宜好用的纸张的想法。
对于他来说,这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因为最好用的原材料其实就在身边。
竹简这东西用起来很快,且损耗量还是比较大的,因为书写承载量有限,不小心写错了字或者刻错了字,就可能造成损坏,有些大手大脚的人还不喜欢切掉错字继续写,随手就把逐渐丢弃了。
以凉州州府以及诸多郡府对竹简的高需求,仅刘备知道用来存放废弃竹简的地方就有好几个仓库,里头有大量废弃竹简,这些都成为了刘备的造纸原材料。
用竹子做纸,等于是废物利用再生产,搁现代都是值得称道的优良做法。
不过就算这个技术点亮了,凉州本土也没什么竹子能够利用。
正儿八经竹子的生产地都在南方,比如四川,浙江之类的地方,那儿的竹子都不是竹林,得是竹海,一片一片的,根本看不到尽头。
浙江太远了,四川的话,倒是近在眼前,就是隔着秦岭,略有些交通上的不便。
不过从这个角度来说,当年秦国人控制关中之地犹觉得不足,还是攻破古蜀国掌控了蜀地之后,才有了问鼎天下的实力。
所以刘备觉得自己仅仅只是掌控三辅三河之地,或许还是不足,在掌控雒阳问鼎天下权势的同时,恐怕不能仅仅以三辅之地和三河之地作为基本盘,蜀中也要被拉上,成为基本盘之一。
这样一来,一前一后两个天府之国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这份宏图伟业才能算是真正的成功。
于是刘备喊来了刘惠,让刘惠安排一批人从现在开始对从关中进入蜀中的道路以及道路状况进行详细调查,要绘制成图,给他做最为详细的指引。
对于将来修缮蜀道、打通蜀地和关中之地的联络的事情,刘备已经开始进行计划了。
当年秦国人能办到的事情,他不相信自己办不到。
州学经过了分级考试之后,精英班和普通班被分开来进行教化。
刘备没有厚此薄彼,对这两个群体都进行了亲自教育,正好现在政务也不是很忙,于是刘备每天都抽出时间在州学里和学生们会面,聊天,授课,解答疑惑。
虽然不能面面俱到,也不能自己亲自教育那么多学生,但是在授课人的选拔上,刘备还是花费了一番心思。
当然,他最喜欢的还是发表演说。
这是最快最便捷最直接能影响到最多人的方式,也是他最擅长的。
当初在雒阳,他就是靠着这一手本领获得了大量拥趸。
刘备喜欢在州学的空地上发表关于凉州现状与解决之道的演说,并且不自觉的运用自己的演说技巧。
“凉州人并没有低人一等,外州人也没有高人一等,大家都是人,一个正常的健康的能站着走路的人,为什么凉州人要被轻视?”
“无外乎还是那么老几样,什么苦寒之地,什么穷山恶水,什么混乱不堪,什么无可救药!”
“这是真实的凉州吗?不是的!这不是真实的凉州!这是他们自己想象出来的凉州!真正的凉州,是我们脚下的这片热土!”
“他们可以看轻我们,那是他们自己傲慢无礼,但是我们不能看轻我们自己!他们说我们的凉州是苦寒之地,是穷山恶水,那我们就要靠着自己的双手,辛勤劳作,让凉州变成富裕之地!青山绿水!”
“他们说凉州混乱不堪无可救药,那么我们就要用自己的双手奋力拼搏,让凉州变得蒸蒸日上、欣欣向荣!”
“凉州可以养活凉州人,凉州可以养育更多的凉州人,我们要正视自己,我们并不比任何人差!”
“我们要敢于堂堂正正地站在他们面前,告诉他们,我们,是堂堂正正的汉人!这是祖先留给我们的血脉、传承,岂是那些狺狺狂吠之人所能轻易否认的?”
“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终有一日,我们会用我们自己的双手,开创出让整个大汉都为之震惊的新凉州!”
刘备的演说总是能够调动人们的情绪,使得听他演说的人为之欢呼,为之狂热,甚至为之流泪。
他总是能切中要害,对准要害发表演说,并且提出自己的解决之道,然后不自觉的调动人们的情绪,给人们灌输自己的思想。
久而久之,就算是一些**岁的孩子都受到了影响,学着刘备的腔调说话,更别说十几岁二十多岁的少年人和青年人了。
刘备再趁机把超过以郡为国思想的家国理念之类的构想加入到自己的演说当中,通过一场又一场的即兴演说影响更多的人,使得自己的部分思想在州学当中逐渐传播开来,并被人奉为圭臬。
以郡为国的思想观念是刘备最厌恶的汉末思想观念之一,不亚于二重君主的政治潜规则。
这种受限于交通和生产力水平的狭隘思想观念严重阻碍了国家认同,从政治经济上带来了国家层面的分裂态势,是造成汉末分离大战乱的罪魁祸首之一。
所以在演说中,刘备总是对以郡为国的思想进行猛烈批判,认为这种思想是绝对错误的。
世上只有一个汉国,其他的都是国之下的郡县,决然没有独立的资格。
郡就是国家治下的行政区划,是朝廷任命的官员,权力来源于朝廷,并不是地方的君主,不是郡民的主宰,更不应该有“府君”这样的说法。
刘备流露出的这种强烈的思想倾向在州学内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他是唯一正牌的老师,他是唯一得到所有人认可的恩师,他说什么,就是什么,以他在凉州先知等级的存在,没有人会质疑他。
随后,这种演讲带来的对凉州人思想认知的影响也开始渐渐显露出效果。
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汉阳郡太守盖勋听到了这个风声之后,很快便下令郡府里的部下不准再称自己为“府君”,而要称呼“太守”或者“郡守”。
刘备对凉州的影响力就是那么直接、干脆。
于是刘备治理下的凉州和凉州人开始狂飙。
向着全新的未曾设想的未来一路狂飙。
而与此同时,身处河东郡的袁绍还在艰苦的与白波黄巾军展开一轮又一轮的小规模接触作战,苦不堪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