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明末一家人 > 第三十五章 食堂

第三十五章 食堂

书名:明末一家人 作者:有限无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02 10:00:25

赵福祥在府城与婊*子们打成一片,过着没羞没臊的快乐生活,但赵家其他人在白沙门却为赵家的将来累死累活做着贡献。

在穿越的时候,赵家人就召开过家庭会议,将未来的工作进行了分工。

大家长赵志宽主要负责工业,短期目标是在三年的时间内建成基本的规模工业,为赵家人提供基础的安全保障。

奶奶马桂兰负责农业,这个行业虽然在后世不怎么吃香,但在明代可是比爷爷赵志宽负责的工业还要重要,毕竟工业没建起来的时候还可以使用冷兵器拼一下,但没饭吃队伍马上就散了。

父亲赵福祥作为酱油角色没什么用处,所以与外界接触的任务就交给了他,同时未来组建官僚团队的任务也交给了赵福祥,怎么说赵福祥也算体制内的老油条,还是比较了解官僚体制这一套的。

妈妈孙晶医生出身,自然如何延长明代人的寿命,保证赵家人的生命安全就成了她的任务。

至于赵家人未来的希望,祖国未来的花朵,赵恒同学,因为是警校出身,受过几天军事化教育,在加上自认为对军事十分了解,自然将来赵家帝国的暴力机关—军队,就归赵恒训练了。

大家分工明确,在崇祯十七年的第一天马上开始运作,经过十几天的努力,赵志宽搞的小砖窑红红火火,预计马上就要出砖了。马桂兰将带来的那些土豆青椒等作物种了下去,现在已经开始发芽,预估在三月份就会结出第一批果实。

赵福祥负责的外贸也进行的不错,大批工业化需要的物资源源不断的运了进来,有力的保证了工业化的进程。同时赵福祥还自己独立搞出了白糖,虽然这种提炼方式损耗极大,但搁在明代也属于高精尖技术,所以赵家人在可预见的将来最起码不用为钱发愁了。

赵恒负责的是军事,虽然早早就拉起自己的队伍,虽然这支队伍只有五个大头兵,但赵恒的革*命热情很高,每天带着这支小小队伍训练,搞的有声有色。

赵家其他人都在按照自己的预估奋斗,就孙晶负责的医疗行业没有一点进展。不过这也不能怨孙晶,明代因为人均寿命只有三十多岁,所以很多慢性疾病没等发作人就已经死了。还有因为明代婴儿的成活率很低,整个白沙村未成年的孩子只有五人,这让儿科副主任医师孙晶实在没有用武之地。

没办法孙晶只好一边培养干女儿赵晶当自己的护士,一边接手后勤工作,毕竟她以前也是在家做饭的主力,现在为一家老小做三顿饭也不是什么难事。

虽然孙晶将后勤保障的很好,但随着赵志宽雇工的增加,需要吃饭的人越来越多,孙晶碰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一开始雇工食堂由赵志宽负责,但赵志宽主要的精力在砖窑上,食堂这种小事就交给了雇来的村妇负责。

这些村妇十分听话,按照赵志宽的吩咐每天准备三顿饭,但菜只是简单的咸菜加淡出水的清汤。这么做饭虽然省力,但雇工都是大体力劳动,这种饮食结构只是保持温饱,要想让雇工有体力干活是不可能了。

孙晶正好这时没什么事情,发现这个问题后决定接手这个雇工食堂。

孙晶是儿科大夫,懂得一些营养学,一个人每天为了维持生存需要摄入2250大卡的热量,当然这是后世普通人的标准,按照明代人的生活标准,低活动量只需1800大卡的热量就可以。

砖窑绝对是重体力劳动,要保证工人的身体不受损害,必须要保证每天摄入4000大卡的热量,后世为了保证这个摄入量需要提供大量的副食品,也就是高油高糖高盐的食物。

现在的砖窑想要保持这种食物供应根本不可能,副食不够只能主食来凑,为了保证工人每天有足够的体力工作,孙晶经过计算每人必须要保证每天五斤大米。

前期砖窑工人少还可以保证,但随着工人的增加,大米的供应开始有些吃紧,没办法孙晶只好增加副食品的供应。

孙晶为工人搞出来的营养餐食为早上大米饭加腌渍白菜与小鱼海带汤,中午大米饭加一条咸鱼,或者换上一两的咸肉一块,晚上因为没有体力劳动,所以吃的是稀粥,菜也只是咸菜。

这个菜谱一出,孙晶马上成了工人嘴中善心的东家娘娘,明代不是没有雇工,但基本上东主只负责中午一顿饭,同时还只是红薯稀粥配咸菜,像孙晶这种不计成本的保证工人体力,这种东家不说海南岛,就是整个中国也没有出现过。

新食堂建立的好处立竿见影,工人的热情大幅度提高,单位时间的生产效率也成倍提高。但新食堂也有一点坏处,就是太耗粮食了。

每名工人每天需要五斤大米、一条咸鱼、一两猪肉,在加上食盐若干,这种生活标准已经赶上府城外一些富农了。虽然可以提高工人生产热情,但库存粮食却很快下降。

赵福祥前期买来得一百石精米很快吃光了,这时黑心资本家赵福祥回来了,他看到这么吃也不是办法,让孙晶将精米都换成了糙米,同时在饭中加入了一半的红薯。

虽然粮食问题解决了,但副食品却没法保证,孙晶的意思是自己生产,反正村里那些妇女闲着没事情, 让她们打鱼腌制咸鱼不就行了。

赵福祥想了一下否决了这个主意,很简单,孙晶的意思是搞以前那种企业终身制,也就是工人的生老病死企业都管了,虽然这种体制可以保证前期工人的积极性,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很快就会显现出僵化来,后世国企改革就是一个例子。

所以赵福祥不准备在明代重走老路,而是一开始就是完全的市场化。经过赵福祥的劝说孙晶也很难能可贵的同意了一次,毕竟后世的例子摆在那里。

孙晶决定后开始在市场上收购咸鱼,因为采购量很大,很快就有商人上门提供,同时孙晶引进了后世的竞标制度,保证咸鱼质量的同时还压低了成本。

虽然孙晶的采购价格比市场上低了两成,但因为量很大,那个包姓商人还是咬牙答应下来。

除了咸鱼,其他食品也走的这条路子,每种食品都有两到三个供应商,如果发现食品有问题马上更换供应商。

那几个商人虽然心中暗骂孙晶真是吃人不吐骨头的地主婆,但为了赚取价值,只能点头答应。虽然现在这些商人心中大骂赵家黑心,但这些商人知道白沙村未来的情况,这时候估计睡觉都会被笑醒。

虽然这种市场化采购增加了一些成本,但相对比却省下了大量的人力成本,最起码赵福祥不用为了上百人的吃饭问题每日出去采购了。

随着食堂慢慢走上正规化,孙晶的时间越发的多了起来,孙晶借着食堂形成的良好口碑,开始无偿的为村民看病。

明代穷人大部分疾病都是因为营养不良,孙晶有医生的底子,在加上赤脚医生手册的加持,很快治好了几个村民眼中的疑难杂症,就这样孙晶又获得了医仙的头衔。

与风风火火干事业的儿子儿媳不同,奶奶马桂兰负责的是农业,作为市农科站高级农艺师的马桂兰,对农业这一行太了解了。就算在科技大发展的后世,农业也是一项投入高产出低靠天吃饭的活计。

马桂兰在穿越的第二天,就在距离海滩的二里处开辟了一亩农田,同时将带来的土豆切块后种了下去,经过十多天的精心照顾,这些高产的土豆已经开始出苗了。

土豆耐盐碱耐寒,海甸岛这种沙土地十分适合种植土豆。土豆利用块茎无性繁殖时,种块在土温5~8度的条件下即可萌芽生长,海南岛这时的夜间温度在零度以上,白天的温度在10度左右,正适合土豆块茎发芽生长。

为了伺候这些土豆祖宗,赵志宽专门给马桂兰拨了两个资深农妇,让她们帮助马桂兰来种地,毕竟马桂兰已经六十七岁,指导一下没问题,但身体力行实在干不了。

两个三十多的健壮农妇,在马桂兰的指导下将土地深挖二十厘米,同时按照每亩五百公斤的比例施入底肥。接下来将切好的块茎放入垄沟,按照行距70厘米、 株距20厘米的距离排列,租后盖上覆土。

如果在后世,还要使用一些尿素或磷酸二氢钾加快块茎的发芽生长,但明代可没有这些肥料,只能这样了事。

最后一步就是浇水了,土豆虽然对土地没什么要求,但及其需要水分,特别是发芽与成长期,一亩土地从发芽到成熟需要浇灌15~20吨的水。好在海甸岛这里地处南渡江,虽然江水中含有大量有机物不适合饮用,但用来给土豆灌溉在适合不过了。

一亩地土豆占了一半,剩下的马桂兰要种上带来的青椒,虽然孙晶买来的青椒都没有成熟,但经过马桂兰精心的培育,还是有几株青椒苗开始发芽,看来赵家人未来的麻辣火锅梦想能够实现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