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顽贼 > 第三百二十七章 蛋壳的缝隙

第三百二十七章 蛋壳的缝隙

书名:顽贼 作者:夺鹿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02 10:45:48

直到年前,刘承宗都在筹备过年旳事。

这次过年并非仅仅是过年,一方面要准备向东用兵,为了确保用兵的突然性,西宁卫与镇海营暂时不动,作为出击后的二线援军。

但在俱尔湾以西,正在进行全面动员,杨耀、王文秀、钟虎、魏迁儿、戴道子、黄胜宵、谢二虎、阿海岱青、巴桑等部,各营都在挑选士兵整备军械。

另一方面,他要向诸多土司广发邀请,请他们携家眷到俱尔湾来过年,这也是刘承宗挑选合作者的前提。

愿意来给自己拜年,就能聊聊今后的合作事宜,挑选出诸多土司长官里的合作者;不愿来的,那就各为其主,求忠得忠。

正当两手准备紧锣密鼓的准备时,刘承宗却收到来自甘肃的消息,驼铃已沿青海湖响过,三劫会的小师父裹着阻挡风沙的围巾,回来汇报工作了。

海西县从祁连山一路接引,直把十六这个浑身骆驼味的小东西接进元帅府。

甘肃大名鼎鼎的三劫会二号人物,被天宝按着小寸头扔进洗澡盆,一番大力揉搓,惨叫连连。

十来个随行的甘肃逃兵,站在元帅府面面相觑。

他们一直觉得三劫会的十六法师是仙人转世少慧神子,小小年纪什么都懂,而且还像老兵一样能忍耐长驱,本来以为这趟元帅府之行是外交工作。

怎么……怎么感觉十六法师进元帅府像回老家一样。

没过多久,他们就见到在十六法师换了不太合身的新衣裳,脑袋上的小寸头擦净了还有点潮,啃着乳糖老虎就出来了。

在他身后,还有个器宇轩昂的青年将官,走出来对众人抱拳道:“众位兄弟护我小弟一路过来辛苦,刘某已备下薄酒饭食,还请诸位歇息几日。”

随后便有护兵带着他们下去,刘承宗这才伸手在十六脑袋上量了量个头, 招呼他往厅里走。

十六啃着刘承宗从打箭炉带回厨子做的乳糖老虎, 跟着亦步亦趋进了厅内, 坐下才把糖放下,两手搁在膝盖上,等着刘狮子训话。

刘承宗瞧着十六笑出一声, 心知是这孩子两年多没见他,有点怕生了:“长了六七寸, 挺好, 在甘肃过得怎么样, 那王和尚,可有亏待你啊?”

小十六连忙摇头:“狮子哥, 王先生待我很好,传授我许多东西……不过我也教了他许多东西。”

说着,十六掏出封信递给刘承宗道:“这是王先生托我给狮子哥写的信, 还请, 过目。”

刘承宗笑呵呵展开书信, 心说王自用写信, 多半是要些钱粮?以王自用那个规模,花不了多少钱粮, 倒也算不上什么大事。

不过这封信的内容跟他想象中不一样,刘狮子面上笑容逐渐隐去,信上说, 宁夏刚打完仗,很快甘肃也要打仗了。

绰克兔台吉想干很多事, 很多事直到死都没干成,但是在他死后的第三个月, 这位喀尔喀台吉终究还是干成了一件事……插汉虎墩兔来了。

王自用的消息来自加入三劫会的边兵,插汉虎墩兔夏天还在归化城, 秋天就跑到榆林边外跟洪承畴哐哐见仗,留下上前个首级。

随后驱人畜十万浩浩荡荡踏着沙子骑过边墙,跟宁夏边军哐哐干仗,再度留下上千具尸首横穿宁夏,目前停驻于甘肃凉州边外,似乎正在筹备跟甘肃边军哐哐干仗。

甘肃正在积极备战,王自用让十六写这封信的初衷, 是让元帅府稍有防备,以防甘肃边军虚晃一枪南下。

一看这信,不论王自用的情报是否准确,刘狮子都非常谨慎。

他了解大明边军, 也了解蒙古人。

虎墩兔的行进路线,很容易理解,投诚的那个阿海岱青早就跟他说过,绰克兔台吉想把林丹汗招来,只是他没当回事。

刘狮子并不介意虎墩兔赶着牧群过来,蒙古人本来就打不过明军,虎墩兔也不可能打得过他。

但凡蒙古人打得过边军,怎么着不得进北京给崇祯爷贺个寿啊?

不过这封信里有两件事刘承宗不能理解。

第一,虎墩兔一路上用脑瓜子疯狂撞击大明边墙,这个不太理智的行为不能用行为艺术来解释。

第二,虎墩兔一路上跟边军交手频率很高,经过三段边墙打了两场仗,甚至还想打第三场。

坐在厅中的十六看着刘承宗面色变换,百思不得其解,安慰道:“狮子哥,北虏鞑子在凉州边外,突不过甘肃边墙, 没事。”

刘承宗放下书信叹了口气, 正对上十六担忧的眼神, 笑出一声后才摇头笃定道:“我不是怕跟他动手, 他在逃跑, 而且没粮食了。”

他的这个结论,来源于边军缴获首级,战场上只有胜者才能得到打扫战场的机会,蒙古军队又有带尸首离开的习惯,所以从蒙古人那取得首级,历来最为艰难。

通常明军和蒙古军队交手,杀伤与缴获首级的比例能达到二三甚至十比一。

榆林边军不可能杀死虎墩兔上万部众,要那样虎墩兔恐怕就不敢再往西走了,那便只有可能是他没有收拢尸首。

那一定走得很急、很慌,而一次次撞击边墙,则是缺少口粮,必须用劫掠来弥补长途西迁的军资,这也从侧面说明了虎墩兔很慌的原因并不来自大明,而且离他还有一段距离。

虎墩兔的恐惧源头便呼之欲出,后金的黄台吉。

该如何形容自己此时的心情呢?刘承宗也不知道,真要说的话,他只能感觉到自己的可惜。

他手下的蒙古人不是土默特就是喀尔喀,一个跟虎墩兔有夺地之仇,另一个也跟虎墩兔在信仰上互相视作异端,反正都不鸟这大汗。

可惜虎墩兔是个穷鬼,否则他可以考虑越过祁连山把这个家伙抢了;更可惜的是他自己也是穷鬼,不然还可以考虑把饥饿的察哈尔诸部招降了。

偏偏,两个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穷鬼之间,只会存在互相鄙视,很难找到共同语言。

刘承宗把祁连山北边的穷鬼抛之脑后,换了个好心情对十六问道:“看来三劫会在甘肃发展的不错,有不少边军加入?”

提到这个,十六非常骄傲地一扬头,小大人般地抱拳道:“狮子哥,三劫会已经有四名判官、十名土地、四十七个大郎头、四十七个大先锋、八千七百余兄弟了。”

判官、土地、郎头、先锋?

刘承宗只能听懂最后那八千七百多个兄弟,不过他没急着对这个庞大数字表示感叹,只是问道:“这些判官土地,都是干嘛的?”

“判官掌管两名土地,就像父母官一样;土地都是当地德高望重的老人,大小郎头是兄弟首领,管的兄弟不满百是小郎头,过百的是大郎头。”

十六依次解释了才道:“每个郎头身边都有一名先锋,是当地所有兄弟里最厉害的人,可能是卫所的小旗总旗、军营里的什长管队,也有可能就是个兵甚至不是兵。”

这就不禁令刘承宗露出赞叹之色了,三劫会这些都是让地方自治运行的职位,几乎啥时候王自用说要立起反旗,会众兄弟多的地方就地反叛,能在转眼之间就拉出一支农民军。

不过也就这样了,十六说如今他们会众兄弟虽然不少,但超过一半都是孤寡老人,年轻人里也有一多半是乡间妇孺,要想在甘肃起事,还得等上两三年。

本来这次过年王自用打算亲自到俱尔湾来参见刘承宗,但因为虎墩兔在凉州边外驻牧,让王自用腾不开身,这才派了十六回来。

刘承宗奇怪道:“虎墩兔在凉州边外,要备战也是甘肃边外备战,王和尚忙个啥?”

十六诧异不已,理所应当道:“打仗会死人啊,会众兄弟不得训练丧葬队、多筹备几支队伍,到时阵亡的被残疾的送回来,有钱的安葬能挣点钱,没钱的安葬就当做好事,准备些兄弟陪痛失爱子的老人说话,照顾残疾老兵,拓一下会众兄弟。”

就这一句话,让刘承宗对王自用的三劫会运行方式就有了充足了解,他们对会众来者不拒,准确找到贫穷人的需求并给予满足,用最低的成本收获人们的认同。

这引起刘承宗很大的危机感,但危机的来源不是王自用,而是这种说是白莲教或什么教的会道门,永远都无法禁绝。

只要蛋壳有缝隙,就会引来苍蝇。

刘承宗觉得自己必须对这种运行方式多加了解,便问道:“你们是怎么让军官加入的?”

十六笑眯眯地伴着手指头道:“一个小旗十个军,跑仨剩七个,旗军都苦,有一个入会做兄弟,就有四五个甚至七个都做兄弟。”

“一个小旗官手下七个旗军都做了兄弟,他还能不做兄弟?”

十六满是孩子气的语气,却让刘承宗脑海中出现非常恐怖的情形,仿佛瘟疫在甘肃大地上蔓延开来。

刘承宗叹了口气:“那你们是如何掌握权力,不让别的首领夺权?”

十六楞了一下,似乎从来没考虑过这件事,想了很久才疑惑道:“起事前不需要防着别人,起事后也不需要防着别人了。”

“怎么说?”

“起事前只有我们有所有判官土地郎头先锋的名录,都害怕为朝廷所知,朝廷知道就都得起事。”

十六说罢,又看着刘承宗笑道:“起事之后,谁打得过甘肃边军,还不是要往元帅府跑,也不需要防着别人,没我俩进不来。”

这他妈的。

刘承宗摇头苦笑,合着自己也是王自用掌权的工具。

“行了,既然回来了就在俱尔湾好好玩玩,过完年再去甘肃,反正那边也没什么急事。”刘承宗想着,便道:“等过完年回去,我还有件事让你问王自用。”

尽管王自用的三劫会看上去破坏力很强,但他们还是只有破坏力,很难对正常政权形成威胁,哪怕元帅府也不算正常政权,至少比朝廷在甘肃的组织力度强些,有人在俱尔湾干这个,恐怕活动不了两天就被剿灭了。

俱尔湾哪有无关人等到处乱跑,人人都得领粮吃,别说是无生老母座下弟子想帮人上坟,就算玉皇大帝来了也得按个闲杂人等,给刘承宗这老老实实三天饿九顿。

所以这三劫会暂时对元帅府这种低级政体毫无威胁,反而是朝廷在甘肃这种高级设计、基层崩坏的行政区划有很大的威胁。

既然没威胁就得用,刘承宗打算等十六回去,让他跟王自用聊聊私盐贩子的事,元帅府的高质量精盐用不完,甘肃的人口比河湟谷地要多,只要价格比官盐低一点,倾销过去有利可图。

他打算施行的均粮买赋,需要大量钱财,即使尽取河湟谷地,将之封闭后推行自己的狮子票,也需要大量储备金以防挤兑,他手里现存银两即便算上银器,也不足五十万两。

即使算上攻取河湟的收获,恐怕也就百万两上下。

他们的盐,要换成财货才行。

不过跟十六一番交谈,确实很大地拓展了刘承宗的思路,将来他在河湟谷地实行的乡都集体制度,也要注意对孤寡等边缘人的照顾。

一方面要让百姓耕者有其田,划分一片土地把部分作为私田、部分作为共有田地。

另一方面也要避免农民分地后再度失地,而且还要把农民牧民攥成一股绳,以此对抗单人小农无法承受的风险。

每个乡都都应该有自己的社学、社医、水利,而元帅府也应该有一个部门,下属机构专门负责挑选种粮、培育种马、推广新种植技术与新作物。

这种生产方式在目前刘承宗的设想中,对抑制土地兼并应该有很好的效果,但缺点也非常明显……它是善政还是恶政,完全取决于元帅府对粮食的收购数目与价格。

这是非常复杂的工作,且直接关系到这种生产方式能否长久存在甚至推行全国,还是仅仅作为危机到来时的权宜之策。

毕竟对刘承宗来说,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在目前食物总量无法满足让所有人吃饱吃好的条件下,依靠平均手段来对抗饥饿。

简单来说,他可能要以让五十八万人挨饿的代价,避免八万人被饿死。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