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顽贼 > 第四百九十章 丈夫

第四百九十章 丈夫

书名:顽贼 作者:夺鹿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02 10:45:48

其实军阵、车营、城池,本质上都是一个东西,它们存在的意义是军队对抗敌人时的防守依托。

夯土包砖的城池,就是一座永固军阵,它和一队坚甲持兵军士组成的方阵没什么不同,差别只是机动全消、防御点满。

那么攻城军队攻上城池的那一刻,就意味着这个方阵一角被凿开了,随后等待城池的必然是扩大优势、指挥混乱,直至整个城池防御体系被扯得粉碎。

从第一名肃州营士兵登上城头开始,高台城守军就以杨嘉谟所在地为中心,如同涟漪向周围扩散,扩散最远的地方就是逃兵。

遍地逃兵。

就在米剌印拿下南城墙瓮城内外两座城门的同时,杨嘉谟鞭长莫及的高台东城墙最先发生变故。

二百守军向南城墙进军援助防守,两名守门百总之一的杜宪章率数名亲信脱队,伪传军令擅自打开东门两座城门,脱去铠甲驰马奔出。

随后东城骚动,后知后觉的东城援军纷纷调头回转,有人像百总一样脱去铠甲,也有人干脆穿着铠甲奔出城去。

更有甚者,奔向城东马厩,一人夺马十余匹,夺路而逃。

一批批逃兵很快引发守军大乱,其实很多人并不是真的想要逃跑,只是高台城被围困的长久压力,早就让他们的精神到了崩溃边缘。

此时大多数人只是从众,谁都知道东门外是围三阙一故意留出的缺口,更知道家乡甘州城已向元帅府投降。

天大地大,他们早已无路可逃。

可似乎从元帅军登上城头那一刻开始,高台城外遍布危险的荒原,都比城内更安全。

随后北门也宣告开城,这座城是被高台百姓从内部冲开的,他们是这场战争中最大的失败者。

高台城内本身没有百姓,这是一座守御千户所的卫城,但是在杨嘉谟下令坚壁清野之后,这座城里就多了数百名牢骚满腹的百姓。

他们都是居住在高台城关的百姓,距离城内最近,在坚壁清野执行的第一时间响应总兵命令,焚毁拆除自家院落,把木石口粮运入城内。

这些人在坚壁清野过程中受到的待遇很好,军士们在一开始不着急的时候行为并不粗暴,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人们也乐于听从。

对居住在高台左近的百姓来说,叛军就是叛军,因为他们的大明不仅仅是紫禁城里那个高高在上的皇上、权倾朝野的官员,而是高台城关方圆十里。

是一草一木、是左邻右舍、是走卒贩夫,是祖祖辈辈生老病死的土地,他们的大明就在这。

任何人以任何冠冕堂皇的理由要攻陷这里,他们都不乐意。

但当被围困在城内一月,携带口粮用尽,朝廷援军遥遥无期,甘州失陷的消息接连传来,躲在城内的百姓难以忍受越来越坏的战争压力,人们也无法接受与守军同生共死的结局。

这种压力终于在肃州营攻上城头、东城守军擅自开城逃逸时达到极点,在城内非常混乱的情况下,数百名高台百姓伙同丧失坚守意志的守军冲开北门,沿黑河南岸向东逃窜。

他们不敢往河对岸跑,粆图台吉的八百察哈尔骑兵就在对岸驻营,城西的出城守军正在跟莫与京的和硕特蒙古兵混战,只有表面上没有设防的东边才是生路。

当然哪怕是老百姓,绝大多数人也知道东边同样是死路,只是办法了……高台城内为了守城,能拆的建筑都已被拆毁,根本不具备凭借歪门斜道、拐弯抹角来进行巷战的条件。

一旦城墙被元帅军占领,基本上就等于守城失败。

位于南门内侧指挥守城的杨嘉谟起初并未意识到问题,他全心全意指派士兵,尝试将肃州营赶走,重新夺回城墙的控制权。

直到胡志深的兵从南门大摇大摆地冲进城内,推着两台架火战车引燃了朝守军疯狂发射火箭,杨嘉谟才意识到南门已经守不住了。

也就是在这时候,他才从侥幸躲过刀尖捅刺的副总兵家丁那得知,在南门内侧带伤上阵的王性善居然拿被活捉了!

真正击垮杨嘉谟心理防线的,是南大街上传来哒哒哒的马蹄声。

连马鞍子都没带的战马,在两边尽是废墟的长街狂奔,更远的钟鼓楼下,有人连铠甲都不穿了,赶着十几匹马从城西经过钟鼓楼下的十字穿心楼,向东城跑去。

正面作战的南城墙还没完全陷落,西、东两面的守军就已经崩溃了。

其实丁国栋部直到这会儿,都没有完全攻下城门楼东侧的半截城墙,守军的防守意志非常坚决,在马道步道组织数次反攻。

尽管丁国栋部已经在南城墙上形成兵力优势,但登城部队缺少轻重火力,最多也只能把守军撵下城墙,在马道步道一露头就会遭受涌珠炮、灭虏炮的轰击,因此一直陷入僵持状态。

但周围的环境却随着两部僵持产生巨大变化。

首先是胡志深押着军队杀入城中,他这批肃州卫旗军兵不精将不猛,人又怂得厉害。

七八百人几乎是对参将有样学样,胡志深不敢带兵拼杀,躲在把总身后,把总躲在百总身后,百总躲在士兵身后,将领都不敢身先士卒,士兵当然都会表现出自己是不敢近战搏杀的怂瓜软蛋。

一个个横队在城内废墟之上展开,端着三眼铳在七八十步外齐齐开火,弹子儿就算打到守军身上也只能听个响。

不过尽管没啥实际作为,七八百人自城门涌入,依然能给守军带来大势已去的绝望之感,不少原本归属于王性善麾下的将领找不到王性善便放弃防线,向鼓楼一股股的奔逃,即使没逃跑的,也朝杨嘉谟所在的位置收缩。

真正敢拼敢打的是肃州营副参将蜂尾针,得知米剌印拿下南门的第一时间就下令炮兵灌装散子,舍弃弹药车辆与牲畜,推着狮子炮向城门狂奔。

与此同时中军的刘承宗也在调兵遣将,只不过他没有命虎贲营继续往南门扎,肃州营打得很好,在南门已经给明军施加足够的压力,此时需要突破是其他防守方向。

因此他派遣千总韩世盘带兵经城东向城北迂回,看哪个门开着就从哪个门进。

随着蜂尾针率部冲进南门,收缩在杨嘉谟左右的守军迎来了灭顶之灾,不论是南城门上的米剌印,还是南城墙东段的丁国栋,都不能快速突破携带小炮、火枪甚至火油的明军防线。

米剌印部俩百总带兵杀到城下,眼看着就能跟杨嘉谟的守军在城墙根短兵相接了,守军用猛火油柜一喷就是十余步长的火舌,落在地上就地就是一道防线,谁也没法过去。

他们肃州兵是最清楚火油威力的人,哪怕身上棉甲打湿了,那也只防攻城器械燃烧时的火苗,根本防不了火油,沾上就得被烧死。

但蜂尾针的兵不怕,他手下都是当时一起兵分两路刺杀国师汗的老莽夫,几个百人队夜里冲人家万军之阵的大场面都见过,这最多只能算是小场面。

五个百人队进了城门像没头苍蝇一样推着狮子炮乱撞,专找哪儿守军多,确定方向就隔着百步砰砰几炮,管你什么火油柜还是火筒子,全一炮撂倒,打完的炮车往边上一推就不管了,挺长矛仗刀盾往炮子打出的缺口上冲。

杨嘉谟身边聚集的守军根本不敢被这帮莽夫近身缠住,几名将领见大势已去,纷纷请求杨嘉谟突围出城……城南防线被破,城北后方更是一塌糊涂,就连督粮官都联系不上,在城内死守已经没有意义,这仗没法打了。

但杨嘉谟拒绝突围,只是将士兵分批布置出三道防线,收拢千余军兵向北交迭撤退,他说:“甘肃已沦陷大半,若不能守住高台,我这甘肃总兵官逃出去又有何用?”

其实如今还留在杨嘉谟身边的甘州军官都知道,道理是这个道理,高台是孤城一座,西边的肃州、东边的甘州俱降元帅府,他们就算突围出去也无处可逃。

但就算是死,对很多人来说不到死到临头,也很难生出决绝之心。

本来不退还能稳住阵脚,三道防线摆出来,一千多号人交迭撤退,正面哪道防线也顶不住蜂尾针推狮子炮发起冲击,侧面又守不住丁国栋和米剌印的轮番突击,甚至等他们撤到钟鼓楼,又赶上韩世盘率虎贲营千总部从东门杀进来。

防线顷刻崩溃,在炮声轰隆与呐喊声中被接连打穿。

避无可避的杨嘉谟最终带兵退到高台西北角,所率士兵在多次崩溃、重组后,仅剩百十名部下,背靠城墙角列出两道横队。

元帅军缓缓压上,从城墙上、城内将他们团团包围,双方间隔百十步,中间仅隔了几个大池子,丁国栋、米剌印、胡志深与蜂尾针都在阵线最前,谁也没下令进攻,只是远远看着杨嘉谟走进穷途末路。

蜂尾针手上还剩下十二门灌满散子的狮子炮,火炮在池子边一字排开,他有把握一次齐射把杨嘉谟这帮人通通送上天。

丁国栋依然满腔怒火,提刀在阵前走来走去,远远瞪着杨嘉谟,他没有办法过去,因为横在他们中间的是一个个盛满火油的池子。

虎贲营控制了东南两座城门,刘承宗随后进城,收拾战后留下的烂摊子,俘获百总以上军官十六人,降兵俘虏千余,各式轻型火炮七十余位、油柜火筒二十二具、铠甲两千余领、战马驴骡四百余匹。

随后西门外的战事也宣告结束,莫与京亲自入城汇报战果,甘州籍将领罗俊杰力战而亡,把总赵贵拒不投降,突围时中箭身死,蒙古旅收降甘州军三百余;同时和硕特百总阿尔赖、鄂步木阵亡,千总秃八负伤,参将县伯多尔济受创三处。

说实话,刘承宗听见自己封出去的县伯称号都发蒙,但好在剁尔鸡这个很凶的名字对他来说足够印象深刻,很快就想明白莫与京部在战斗中的过程。

多尔济台吉是国师汗的第六个儿子,如今在屯田中旅的和硕特营任职参将,手下几乎都是和硕特部的原班人马。

千总秃八的名字听上去不太正经,这是因为他本身不是蒙古封建贵族,而是秃八部出身的勇士,身份是多尔济台吉的大管家宰桑。

秃八是唐代都播的演变,本意是个部落名称,其部曾与唐朝建立起臣属关系,并请求派遣唐官,设置坚昆都督府,归入版图,游牧于唐努山、阿尔泰山与萨彦岭之间,在元、明两代这片地方也叫温良改。

因此全称是秃八温良改,也就是后来的图瓦乌梁海。

刘承宗抵达高台西南角时,没搭理杨嘉谟,他只是见了见丁国栋和米剌印,这俩人在攻城作战时表现出的勇猛无畏令他非常重视。

至于表现不够出色的胡志深,刘承宗也没批评,意料之中。

本身胡志深在这个位置,为的就是确保肃州营内部的稳定,那丁国栋米剌印是能打没错,让这俩人当参将,肃州营打得就是他了。

胡志深不能打,但他本身起到的作用就是要扯后腿,丁米二将打明军,他能扯后腿;丁米二将打元帅军,胡志深照样能扯后腿。

这世上哪儿有没用的人呢?

真正挨批的是蜂尾针,刘承宗调给他四十门狮子炮,这家伙打进城扔了二十八门,整个高台城到处都是他扔的炮,让虎贲营一顿好找,到现在还有两门炮不知道被他扔哪儿了。

至于杨嘉谟,刘承宗让护兵站在池边高声喊道:“杨大帅,胜败乃兵家常事,你兵微将寡阻我月余,已算尽忠,既无力回天,何不降我,让凉州少死些人,难道不是天下幸事?”

杨嘉谟在池子对面站半天了,带着身边最后的一百多名将领、家丁不知在想些什么,听见元帅府护兵的喊话,隔着池子面无表情地拱了拱手,掏出火折子吹燃了投入池中。

随后烈焰冲天而起,元帅军靠近池边的军士连忙避让,混乱里,刘承宗看见有人影毅然步入火中,沉入池内。

刘承宗打马回头,走出十余步,转过身去,汹涌热浪扑面而来,轻轻鼓掌:“死得其所,也算丈夫!”

晚上好!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