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三国:我成了刘备四弟 > 第65章 与民于田

第65章 与民于田

书名:三国:我成了刘备四弟 作者:三石大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02 10:58:06

两个人之间相互打架,是斗殴。打胜者,得到荣耀;打败着,得到落寞。

当打架从两个人变成两群人之后,就变成了战争。

严肃的军纪、优良的装备、强大的攻城器械等等,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将对方的一群人打败。

将对方的一群人打败之后,就可以得到对方的土地、人口、钱财、粮食等等。

战争的获胜方在得到胜利的喜悦之后,就要开始面对一些随之而出现的烦恼。

比如投降的士卒。

士卒也是人,是人就需要吃饭。东汉末年为何会有那么多平民百姓成为反贼,主要的一点原因就是吃不上饭。

饿死也是死,造反也是死。然而相比饿死,造反还存在活下去的希望,造反还能让自己在死之前吃上一顿饱饭。

当造反和饿死摆在东汉末年的百姓面前时,大多数人选择造反也就不足为怪了。

白起坑杀40万赵国降卒,项羽坑杀20万秦军降卒,除了担心这些投降的士卒会再次反叛以外,恐怕另外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粮食给这些降卒了。

获得了一场大胜的刘备还没有高兴太久,就开始发愁了。

当刘备带人来到徐虎的营寨,看到营寨内的库房里面存放的钱财、粮食、兵器,高兴的都差点蹦跳了起来。

尤其是当刘备看到库房内的上万斛粮食后,更是喜出望外。

因为有了这上万斛粮食,刘备手下的这六百多部曲,在未来近一年内都不用担心粮食的问题了。

可是当刘备看到这次战争后,投降的六千青壮以及随后其他各处投降过来的两万多百姓后,刘备就觉得这上万斛粮食,那是太少太少了。

让这些成为反贼的百姓归降容易,可是让他们归心就很难了。

如何让这些突然增加的近三万人归心,就成了刘备亟需解决的难题了。

当刘备将这事告诉平原国相陈纪,希望陈纪能提供一些粮食时,陈纪很好的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十分礼貌的说出这事他也无能为力,让刘备这个平原县令自己解决。

毕竟这是你平原县令自己打的仗,自己抓的俘虏,当然得自己解决了。自己挖的坑当然得自己跳了。那种自己挖坑让别人跳得行为,属于不讲理、属于不道德、容易遭人恨。

当然有一种人可以挖了坑让别人跳,你还没法说他不讲理、不道德,还不敢恨他,这种人是领导、是上级、是掌管着你能得多少钱得人。

当刘备将如何让这近三万人归心的事情,交给陈勐想办法解决时,陈勐只能十分乐意的笑着答应了。

刘备即是陈勐的大哥,也是陈勐的上级。所以陈勐现在就不会说刘备不讲理、不会说刘备不道德、更不会记恨刘备,而是十分高兴。

陈勐后世的时候,对这种事就已经习以为常了。每次领导将一个很差的班级交给陈勐时,陈勐都会对领导感恩戴德。因为领导说了,这是对陈勐的考验、是领导相信陈勐的实力。

当陈勐听到刘备也说是因为相信自己的实力才将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自己后,陈勐突然发现了一个真理,原来从古至今,领导的职能从来都没有变过,变得只是人而已。

这近三万人,现在是无住所、无田地、无农具、无耕牛的四无人员。而且大部分人甚至都不是平原县城人,有些甚至都不是青州人。

得知着三万人没有农具后,陈勐也是十分的差异。因为陈勐十分清楚,这些人当时造反时,手中的武器,大部分都是农具。

在陈勐询问之下,才得知原来是关羽、张飞等人将这些农具全部缴获充公了。

当陈勐来找到自己的二哥、三哥,看到两人正打算将这些农具重新打造成武器时,陈勐毫不犹豫的、十分严厉的将两人这个愚蠢的做法给制止了。

然后陈勐就立即派人,不顾关羽、张飞二人的反对,甚至将大哥刘备请出来后,将这些农具全部给搬走,一个都没有给这两人留下。

之所以从关羽张飞手中抢走这些农具,是因为陈勐所想到的解决这三万人的办法,最需要的就是这些农具。

得到农具的翌日,陈勐就拿着写好的一道诏令,来到了刘备这里。诏令上书:

1、授田。凡15岁以上的男子,每人授给种植谷物的露田40亩,女子20亩。露田应为无主荒地。多开垦多得田地。

2、所开垦之田归农户所有,但不准买卖。年老身死之后,还田于官府。

3、农具。在平原县境内,愿开垦农田着,给予农具一套。

4、耕牛。无耕牛者,第一年可从官府免费租用耕牛,其后,租用耕牛者需提供钱财或粮食。

5、农户所交赋税一切以现有制度实行。

陈勐些这道诏令的用意也很明显,那就是让这三万人在平原县境内有田种,实现耕者有其田。

刘备将这道诏书看了不下十遍,沉思了片刻之后,说道:

“今已四月,春耕已过,只能等待秋耕。那至明年夏收之前,这三万人的口粮从何处而来?”

刘备提了一个十分现实而且又十分重要的问题。

东汉时期,耕种时间一般有两个时期,一个是春耕,一个是秋耕。春耕的时间一般为正月、二月、三月,不过地点不同,农作物的不同,种植的时间也不同。

正月底直到二月份,如果能下一场透雨,农户就可以种植春小麦、禾、黍、豌豆等作物。三月份的时候,如果下一场透雨,那农户就可以在低等田中种植粳稻,在水利丰富的田地种植水稻。

而秋耕,一般都是八月份开始。秋耕的主要粮食作物就是大麦和小麦。根据田地等级不同,耕种的时间也会有所区别。如白露时先种低等田,秋分的时候再种中等田,秋分后过十日再种高等田。

然而现在已经到了四月,春耕早已过、秋耕仍未至。

即是颁发了这个诏书,这三万人都愿意开垦露田,那这三万人得吃食怎么办?这些人种植的粮食成熟了,再有反贼来抢怎么办?这就是最现实的问题,也是这三万人最关心的问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