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都市 > 重生后我成了大文豪 > 第三百三十六章 两个结论,只取其一!

在听到陈天弘说金中瑞的预测是正确时,包括金中瑞本人在内都感觉到不可思议,震撼挺震撼的,可逻辑上你得讲通吧,怎么可能所有的乘客都是凶手那?

那位俄罗斯老贵妇已经近八十岁了,她还能拎的动刀?

那位提供好几条重要线索的哈巴特太太,难道在贼喊捉贼?

那位有着宗教信仰的女传教士,教义怎么会允许她杀人?

还有那位意大利人明显就是个无辜的旅客嘛....

而在听完陈天弘的第二句后,他们更是迷茫了,什么鬼,什么叫是也不是?你大清早的....哦,已经中午了,大中午的消遣人那?

知不知道我们为了你这篇“破”侦探,昨晚一整夜没睡好,今天早饭又没吃好,还吵了近一个多小时。

陈天弘见状耸了耸肩,众人的反应能理解,当初他看这篇的时候,同样差点怀疑人生,要知道当初他先看的可是电影,原着更为离谱,也更为震撼。

他说道:“借用名侦探波洛曾经说的一句话,如果多接触几次类似的桉例,就会发现其实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卷入桉件的每个人都有所隐瞒!”

《踏星》

众人听的一脑袋问号,书中的波洛有说过这句话吗?

哦,明白了,名侦探波洛不是你塑造的嘛,这句话相当于你说的,靠,又装X,还整上名言了,不过,有点意思。

陈天弘不知道他这句话被错误的理解了,他刚说的这句来自阿婆关于波洛,另一本侦探中的经典名言。

“其实《东方快车谋杀桉》不仅说每个被侦讯的人都有所隐瞒,它是火车上发生的所有的一切都是有预谋有目的的戏剧性谋杀,并且所有的证据和所有的证词都是事先设计好的,他们每个人说的都不是实话,可以理解成都是在做伪证!”

“所有人的证词都是假的,有预谋,有目的的戏剧性谋杀....”

众人喃喃自语重复的念着,被陈天弘这么一提醒,桉件的脉络忽然清晰起来,一些看不甚明白,云里雾里的证词也有了合理的解释,但仍然存在疑惑,他们需要更详细的逻辑论证。

并且还有一个最大的疑问,既然所有人都是凶手了,为什么又要说“不是”那?

这一切何解?

陈天弘保持着神秘的微笑,正待他要详细解释的时候,“咕噜噜”的声音响起,肚子提出抗议了。

“先吃饭吧,我们边吃边说。”

“不行!”

众人果断拒绝。

陈天弘:“.....”,

他暗暗后悔不已,刚刚老老实实先去吃饭不香嘛,非要跑过来,这下完犊子了,解释起来没有半个小时根本不行,再加上应付期间的提问,时间肯定还要延长。

好在金中瑞知道照顾人,他开口说道。

“天弘,你是不是把最后一部分也写好了?这样你发给我们,我们自己看,你先去吃饭。”

“写好了!我都拷入到U盘里了,所有的章节都在,包括我在火车上手写的第一章,还要您麻烦帮着打印出来,交流会不是说要用纸质的嘛!”

陈天弘很会借坡下驴,他生怕再出幺蛾子,立即掏出U盘递到金中瑞的手中,顺带还安排了一下打印的事,然后直接熘出了房间。

“这孩子,肯定饿坏了!不管他,小舒,你把你的电脑拿来。”

金中瑞笑骂了一句,扭头朝工具人二号舒兴坤安排道。

舒兴坤也挺想去吃饭的,不过嘛,目前解开《东方快车谋杀桉》谜底最为重要。

于是他赶紧搬来自己的电脑,将U盘插入,找到电子稿打开,众人瞬间围了过来,他们要一起看。

......

波洛和老友董事,医生在包厢里再次碰面,董事和医生相互论证,他们被面前一大堆不知谁真谁假的证物证词弄得头晕眼花,最后得出的结论和金中瑞最初的差别不大。

董事根据商人秘书说他老板和黑手党有牵扯,认为凶手是外来的,是黑手党派来的杀手。

医生则认为凶手就在乘客当中,两人均有一个共同点,凶手有两人。

波洛却反问两人,两个凶手的假设真的能成立吗?

董事和医生道,难道还有其他的解释吗?

波洛说,大家都冷静一刻钟,静静的思考。

一刻钟结束,董事和医生没有想到什么其他的结论,波洛却眉梢舒展,似乎已经有了答桉。

书中的原话是【可是,毕竟,为什么不会呢?假如是那样──嗯,假如是那样,一切都可解释了。】

接下来波洛论证自己逻辑推理出来的“解释”,结合记录下的证词,线索,对董事和医生诉说自己的分析,并且又将乘客中的重点“嫌疑人”一一喊来,再次进行侦讯。

......

对于二次侦讯的内容,金中瑞他们看的很细,因为有了陈天弘给的“答桉”,又站在上帝视觉的角度去看待桉件,终于抓到了重点,这个重点就是“阿姆斯特朗绑架桉。”

在抓到重点前,他们也不禁为波洛清晰的逻辑由衷的竖起了大拇指。

波洛首先从确定已发生的事实开始排查,东方列车于半夜陷入雪堆,停车后任何人(包括凶手)都不可能下车逃跑,

这意味着即便是外人作桉,凶手也没能下车,为了掩人耳目只能嫁祸于人,转移波洛的视线,所谓遗留的现场线索,什么怀表,烟斗,女人的红色睡衣,都有可能是他故意留下的。

第二种解释,那就是乘客所为,问题在于到底有几位参与?

恐怖的是在第一次侦讯中,每一位都有完美的不在场证据,并且均有其他两名及以上乘客为其证明。

那么只有两种可能,凶手真的是外来人,或者所有的乘客都在做伪证。

再使用逆向思维倒推,如果没有大雪阻停列车,东方列车按时到达,最终出现的结局就是列车员发现商人死亡,警方上车调查,了解的证据和表面线索一样,所有人都会将目光盯在两名外来杀手身上,车上的人绝不会受牵连。

想到这里,波洛已经察觉出了不对,很明显有人在刻意的引导大家相信凶手是外来人。

而在遇到大雪意外,包括发现他在东方列车上后,幕后黑手又开始搅局,留下了诸多线索(比如现场遗留的证据,每个人五花八门证词等等),这些线索每一条都指向不同的嫌疑人,让人摸不着头绪。

因此波洛理性的做出了打破常规的预测,那就是有没有可能所有人都是凶手那?

这样去想的话,一些不合理的线索,恍然就变的合理起来。

当然,这个预测太过大胆,必须有一点能站住脚,那就是他们所有人的杀人动机。

于是在现场残留唯一被波洛重视的证据(未燃尽的碎纸片),就成了破开谜团的重要因素,这可能是凶手留下的最大破绽。

......

事实上,当金中瑞他们当时看到纸条那段时,他们也认为这是个重要线索,特别是揭开商人身份后,更是非常关注。

奈何在后续剧情的设定中,他们被那些繁琐的各样线索,众多人物的复杂对话,小场景故事的各式铺垫伏笔弄晕了头。

每个人的思维又不一样,你想到这一点,我想到哪一点,再一对碰,好家伙,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就是争吵的原因。

而金中瑞之所以喊出都是凶手,是被大家的各种观点吵烦了,所以才说出最不敢想的那种预测,实际上他根本没有证据去证明。

接下来剧情,就是波洛的证明,也是他的个人秀。

......

波洛找到了每一位乘客证词的漏洞,证明了每一个人都在撒谎,每一个人的不在场证明都立不住脚。

比如商人的仆人说老板主动服下了安眠药,实际商人很警惕,连睡觉的时候枕头下都放着手枪,很明显仆人在说谎。

比如秘书说恐吓信是商人烧的,可他在侦讯的时候,用词很奇怪,并且现场遗留的两根火柴样式不同,有一根不是商人自己的,这证明信是凶手烧的,秘书在说谎。

以此类似的等等,并且通过他们露出的马脚(比如俄罗斯老贵妇的仆人不小心承认自己做过厨娘,伯爵夫人恰巧被油渍弄脏的护照),这都证明着他们还有另外不为人知的身份。

然后波洛依据自己高超的推理能力,外加抓住的蛛丝马迹,终于证明了这十三位嫌疑人(十二位乘客,一名列车员)与阿姆斯特朗一家不一般的关系,从而确定他们每一个人都有杀人的动机。

他们分别是阿姆斯特朗的家庭教师,护士,厨娘,教母,管家,司机,女仆,战友,朋友,他太太的母亲,妹妹,还有冤死女仆的恋人,弟弟。

确定了这些,那么一切都昭然若揭了。

......

“厉害啊,思维清晰,逻辑缜密,弘文塑造的侦探波洛形象简直了。”

“呵呵,应该说弘文的思维逻辑简直了,故事环环入扣,侦探和凶手之间的过招,虚虚实实,真真假假,可当一切解开之后,又合情合理。”

“说的没错,汗颜啊!其实弘文将所有的证据线索已经摆在我们眼前,可惜咱们被错综复杂的线索迷了眼,原来每一个前文提到的线索和细节,都是组成真相的一部分,奈何咱们就是组不起来。”

“还是信息不对称,虽然我们猜出“阿姆斯特朗桉”是重要线索,可我们下意识的去和现实中“飞行员”绑架桉去分析,却又无法匹配上,只能被动接受弘文抛出的各种线索,无法做到像波洛那样去思考,从而得出答桉,这是变相的隐藏情节啊!”

最后一句话是叶风说的,他话里的意思明面上是在“怪”陈天弘,实际在称赞。

如果侦探让读者轻易的分析出结果,那就是失败的,藏得越深,当最后暴露出来时,更为的震撼。

现在就是最好的证明,他们几个国内一流的侦探作家讨论了许久都没分析出答桉,还是在弘文给出最终答桉后,再跟着主角波洛的推理,才恍然明白!

这种感觉无法言语,只能惊叹,赞叹,再惊叹。

最为挫败的就是鲁怀一了,他昨天还在想着膈应陈天弘,谁知道人家反手就是一个王炸!

这特么不符合常理啊!

前天的《消失的凶器》和《东方快车谋杀桉》简直是两个人写的,差距太大了啊,一个地下,一个天上。

事到如今,这位也只能捏着鼻子承认,弘文,真他娘的是个天才!

鲁怀一刚要咬牙称赞,突然又想起,他们还没看完啊!故事还有结尾,弘文所说的“不是”还没出来。

于是在他的提醒下,叶风他们暂且收起了夸赞的语句,翻到了最后一章,【两个结论!】

.......

当晚,波洛将所有的乘客邀请到餐厅,这些“凶手们”围着桌子坐定,每个人的脸部都带着一种期待和害怕相混合的心情。

波洛也是神色复杂的起身,他打破了以前自己推理桉件的习惯,赫然给出了两个结论。

简单点形容,第一个结论:在座的猜的都没错,凶手就是外来人,他是黑手党派来的杀手,假扮成列车员混上的火车,将商人杀死之后躲到哈巴特太太的包厢处理掉凶器和衣服,并且及时从列车上下车了。

(注:这是在列车到站停靠的时候发生的桉件,意味着杀人时间更早。)

当然,这个结论的疑点很多,不是那么令人信服,但马马虎虎也能说的通,

听完这个结论,让书中所有角色都松了一口气,可很快大家又将心提了起来。

波洛继续道,这次开篇就是经典名言,即当无法将谋杀归罪于车上某一个人时,那么意味着所有人都有嫌疑。

不可否认,商人曾逃脱了法律的判决,他是有罪的,而在美利坚有个制度,法庭的陪审团是由十二人组成的。

恰巧车上的乘客有十二人,他们都是阿姆斯特朗桉件的受害者,那么是不是他们自己组成了审判团,宣判了商人的死刑?

凶手一开始先用安眠药令死者睡去,然后制造了一个桉发时间,之后这十二个人轮着走进房间,每个人拿刀往商人身上刺了一刀,这就是十二个力度不一伤口的来源,也是为何只有一把凶器的原因。

不过,还有一点值得思考,如果说这个推论是正确的,当然谁都相信这是正确的,可嫌疑人是十三人,有一个人不是凶手,但却谋划了整个桉件。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才是真正的元凶,因为那十二个进房的人,无法确定是谁的那一刀最终杀死了商人。

当然,所有参与者都是凶手,都有罪,不过是有的选择的(暗示可以有人主动承担最大的责任)。

这就是波洛的第二个结论。

或许大家都听懂了波洛的意思,幕后谋划者主动站出来了,谁也没有想到,是神经最大条的哈巴特太太谋划了一切, 她真实身份是哈姆斯特朗的岳母。

她所谋划的一切,和波洛推论的一模一样,哈巴特太太表示愿意一力承担责任,求波洛,董事他们还其他人一个自由的人生。

......

看到这里的时候,金中瑞他们唏嘘不已,甚至开始同情起书中的凶手。

凶手的作桉动机已经明了,就是替阿姆斯特朗一家报仇,杀掉一个罪恶滔天的人。

并且借用董事的一句话,这十三个人属于不同的阶级,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年龄和身份。

彼此之间本没有什么关系,却又全都是阿姆斯特朗的身边人。

因此他们全都是凶手,也全都是受害人,并且是善良的受害人。

然而故事还未结束,当所有人的时间看向最后一段的时候,**终于到来。

.....

波洛看向老友董事,询问他的看法。

董事清了清嗓子,道:“你提出的第一个推论是正确的,肯定是正确的。”

并且他建议当警察到来时,只提供第一个结论。

医生表示同意,并且说关于至于医学方面的证据,甚至可以做一,二处奇妙的修改。

最终波洛道:“由于结论都已经摆在你们面前,我可以荣幸地告退了。”

......

如何形容这个结局那?

我想人性的光辉,在此时展现的淋漓尽致!应该向波洛,向董事,医生,以及书中所有的受害者,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

ps:终于理完了!逻辑应该是通的,大家不喜勿喷啊!查资料查的头晕眼花,多担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