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都市 > 我是勤行第一人 > 165 扫塌相迎(二合一)

165 扫塌相迎(二合一)

书名:我是勤行第一人 作者:光暗之心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02-02 14:06:45

“先天需知凡物各有先天,如人各有姿禀......

作料需知厨者之作料,如妇人之衣物首饰也......

上菜需知上菜之法,盐者宜先、淡者宜后,浓者宜先,薄者宜后......”

老郭的路虎车上,小岳岳驾车,老郭跟于老师对着新活儿;算起来已经有一个多月没在德于社露面了,这次回到京都,两位相声宗师是一定要亲自坐镇几天的,否则观众都要有意见了。

演电影拍电视上综艺节目,这些终究都是外撇儿,老郭从没忘记他的根本还是在相声圈子。

周栋坐在前排副驾驶的位置上,手中拿着一本《随园食单》在阅读,刚好读到了‘须知单’这一篇,一面读一面暗暗点头。袁枚可是位真正吃透、吃明白的主儿,绝对是吃货中的霸王、老饕里的盟主。

面对这位传说中的新一代随园主人,周栋也感觉有些压力,提前阅读《随园食单》也是要知己知彼。如今他可是‘华夏面王’了,一举一动可不光是代表自己,还代表着华夏白案的面子。

昨天易知鱼的话犹在耳边,就连周栋都没想到,易老当年居然也在随园闹了个大笑话。

易知鱼毕竟身份特殊,又是勤行高手,当年倒是不用排队,袁子丹的父亲还给了他这位‘御厨’单独加宴的特殊待遇。

这是多大的面子?易知鱼当年也是年轻了些,得意之下竟然呼朋唤友带了足足十几个人同去随园吃这顿‘荣誉加宴’。

袁家也不多说什么,该接待还是接待,客客气气优雅从容,瓜子香茶一样没缺,可结果到了上菜的时候,端上来的却是四菜一汤......

十几个准备吃筵席的家伙望着顿时傻了眼,易知鱼当时脸都青了,跑去询问原因,袁家却说给他的加宴就是这个标准,两三个人都是足够吃的,可谁让你带了这么多人来呢?

菜是不可能加了,袁家也只提供最多三人份的米饭,酒不给,茶水可以管够。他这种级别的加宴能有多好的茶水?倒是顶级的茉莉花茶,可这茉莉花解渴是解渴,要在茶中排位,实在是附随骥尾的货色啊......

从此之后,易知鱼是绝口不提随园,今天要不是周栋请托到他这里,才不会提起当年这桩糗事呢。

这也从侧面说明易知鱼是如何的看重周栋,为了不想周栋以为他是遇事推脱,甚至不惜主动说出自己当年丢脸的故事。同时易知鱼还存了个小心思,他越是把随园说得来头高大、袁家是何等的不近人情,周栋这样的年轻人就越是会好奇,甚至生出不服心理。

他可是非常期望有人能够煞煞袁家的威风!随园在京城勤行也算‘横行无忌’了,要是被个年轻人破题折服,那才叫有意思。

小岳岳开起车来龙腾虎跃,一路120的速度狂飙到京都,进了五环之后,车速开始慢得像蜗牛,周栋本来有些着急,见到老郭他们都是一付气定神闲的样子,不得不佩服首都人民的胸襟涵养。

果然是能容五环车速、便可笑行天下间。看小岳岳一面堵车一面开嗓儿,估计五环之歌就是这么来的吧?果然有生活才有市场,才能够被广大人民群众接受啊。

这些年德云社发展迅速,可最得粉丝们看重的还得说是天桥总社,老郭和于老师便是常年坐镇于此;或许是为了来往方便,也或许是因为这些年老郭囊中丰润,老郭的亦庄别墅如今已经成了周末与家人、友人散心聚会的场所,常年居住的其实是位于后~海的一处四合院。

来了京都就得找寻京味儿,可要说京味儿最浓的地方,那就是存量已经不多的各种巷子、各种四合院儿了。在这种院子里炸大酱捞面条儿,那才能吃出正经炸酱面的味道来。

一出门儿,遇到个看着眼顺的爷们儿,甭管是不是认识的,都可以笑着招呼一声:“您吃了没?”

哪怕这位爷刚打对面的公共厕所出来,您也尽管大着胆子招呼,人家不但不会生气,还会笑着应一声:“吃了您呐,怎么,今天没喝两口儿?”

换了是于大爷这会儿准会晃悠下手中的鸟笼,笑眯眯地道:“人吃了,雀也吃了,这不带着它溜食儿呢麽?您听听我这黄莺,口儿正不正?”

“喝,真没得挑!可得给您提个醒儿啊,前街转角的电线杆子上可落了只老鸹,您还是绕着走吧,回头再把您的黄莺带到沟里去,脏了口儿就可惜了!”

“哎,谢谢您嘞。”

这就是老京都的日常招呼,透着股子亲热、慵懒、大气和喜庆。

于老师曾说过玩儿在京都,这话说得可太对了。

玩儿也是要看气氛看环境的,您提溜个鸟儿笼子在香江街头上晃荡,满大街行色匆匆的人们个个都像竞走运动员,您能找着玩家的感觉?回头被卫生署的人盯上,备不住还要罚您款呢。

这就是一座城有一座城的容色、一座城有一座城的气口儿,老京都的气色可是几代玩主一同养出来的,您甭提八旗风气、上纲上线的全没用,您就说这种气氛养不养人吧?

一下车,走在后海的小巷中,周栋就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京城气。

什么是京城气?简称大爷气,这里的爷们儿对谁都有礼貌、透着大气,可也从没拿正眼夹过谁,骨子里透出一股傲气,管你是大老外洋毛子还是头上戴着几品顶戴,一概从容面对肆意调侃。

这或许有些油滑,却又何尝不是大国之民该有的骄傲?反正这种感觉让周栋非常新鲜,比起新兴的那几座国家经济大都市,老京都总是有着与众不同的味道。

老郭的四合院不大,前后两进院子,估摸着能有五百平米左右,入门有屏风、堂屋南屋各三间、东西各有待客的厢房,绕过南屋西头儿的月亮门儿,就看到后院已经被改成了一个小花园。

水池子里养着大鹅,不光好看关键时候还能吃,见到周栋一个个全都眼神迷离;水池旁有几米长的回廊、凉亭,还栽种着几棵柳树;传说中的德于社内掌柜正拿着个小铁铲在树下挖金蝉,看那翻出来的几十个土坷垃,估计是抓了不少。

没等老郭招呼,内掌柜就笑嘻嘻迎了上来,见人就有七分熟:“这就是周弟吧?等会儿晚饭就得了,今天人少,就咱们五个人,我炸了花生米、称了二斤猪头肉、还有煮毛豆、炸金蝉,你们哥仨儿先喝着。

周弟你可是勤行的大人物,不会嫌咱家待客简陋吧?”

周栋一笑:“那不会,我就喜欢这么吃,这样能吃饱。”

“哈哈,看你说的,吃什么不饱啊?

不过这几样下酒菜看着简单,还真是最经典;早就听说你们当大厨的吃喝都简单,都是见多吃多的主儿,所以我今天专门准备了这些下酒小菜和绍~兴黄酒。”

内掌柜笑着道:“等你们喝得差不多了,回头尝尝我的打卤面。岳岳,你帮我去和面,要是能被华夏面王夸个好,以后我就在德于社支上摊子专卖打卤面去!

小岳岳笑道:“得嘞,周叔您稍等,一会儿就齐活儿了。”

周栋脸一红:“我看你先等等吧......岳岳,辈分乱了,叫什么周叔啊?”

“没乱,周弟你跟我兄弟相称,他可不得叫你叔麽?

借这机会我提个意见啊,你管老于叫哥,管我却叫‘郭老师’,这是瞧不上谁还是欺负谁啊?以后叫郭哥老郭都行,兄弟你称量着办。”

周栋被郭悳冈说得无奈,点点头道:“成吧,以后我就管您叫郭哥吧。”不知不觉被环境影响,他也有点京片子的味道了。

“哈哈,好啊兄弟,快坐快坐,咱哥仨先喝着,让孩子和娘们儿去忙活吧。”

郭悳冈拉着周栋在凉亭内坐下,这会儿已经上了月色,清光照水池、芳霰映大鹅,景色算不上优美,却特别接地气。

凉亭内没电灯,却别出心裁地亮着两盏走马灯,灯内的油火气一逼,外面的画就转,又是三英战吕布又是天蓬戏嫦娥的,文戏武戏算是全了。

少兴黄酒是正经的老酒,看着黏稠挂碗喝着香甜,就着花生米、猪头肉,那真是别有风味,酒过三巡炸金蝉也送来了,这东西又叫‘肉米子’,和花生米一样最下酒。

有了这几样小菜在,真比满汉全席更能令人生出酒意来,可惜就是少了茴香豆,无法体会那‘多乎哉不多矣’的意境。

菜过了五味,小岳岳拿了一个锦盒送过来,郭悳冈直接递给周栋道:“兄弟,看看哥哥为你准备的‘片子’怎么样?够豁亮不?”

片子是名片的前身,可老年间真正讲究的‘片子’可要复杂多了,除了片子本身制作繁琐,遇到正经拜访的时候,还要装入锦盒,盒子里面要放上各种点心,甚至还有金银等物。

往年间下者拜访上者,那里面的银钱定份都是有讲究的。有准备给门房的,有准备给管事的,还有准备给大太太、二太太、三姨太的,别的不说,光是这锦盒里面的分层分格,就有很多的讲究机关。

周栋打开这个黑漆锦盒,只见上面是个九宫格,旁边的八个格子中放着桃、杏、李、枣、冬瓜、生姜、话梅、山楂等八蜜饯,中间的格子却是空着的。

问了于老师才知道,如果是主人过寿,中间的格子里就要放上一枚寿桃;而寻常时候拜访主人则要空着中间的格子,讲究的是‘客人不占极数’,以八数讨个吉利。

提起这个九宫格,下面才是黑色牛皮的片子。说是片子,其实是有面有背的折子片,上好的牛皮做成,四角都镶嵌了黄铜,这样一来好看,二来又没有在主人家面前炫耀金钱的意思,最是中正平和。

打开这个折子片,左阴背写的是拜访主人的话,多是些客气又不失气度的词语,右阳面书写的才是自己的名字,后面挂着头衔,华夏面王、九州鼎食主厨周栋云云。

周栋皱眉道:“郭哥于哥,这样是不是太招摇了?”

“怎么会呢?”

于老师笑道:“你可跟那些去排队的食客们不一样,你这算是以厨会友,还要破解袁家的题目,当然是要表明身份了。否则你以为是个厨师就能去袁家递片子,那样袁先生还不得累死?”

“放心吧兄弟,对袁家这样的人家,就得递这种片子。不卑不亢、才显得你这位华夏面王的风采嘛......岳岳,立即安排人把片子递过去,务必要在晚上八点前递到,要是误了时间,那就得等明天早上了......”

郭悳冈笑着对周栋解释道:“其实按照规矩,像咱们这样递片子应该是要提前三天的,可是时间不等人啊,也只能请袁先生谅解了,好在这里面有兄弟你的面子在。”

“我有这么大的面子?”

“那是啊,华夏面王代表的可是华夏白案一脉,袁先生要是不给你面子,恐怕天下做白案的厨师都会恼怒,他这样的身份又怎么会不顾及?”

郭悳冈笑道:“来来来,咱兄弟喝完杯中酒就开吃吧,热腾腾的打卤面可来了。”

德于社内掌柜的打卤面名不虚传,周栋在没有开启大师级尝味的情况下居然连吃了两大碗,郭家媳妇儿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

当晚周栋就宿在郭家,第二天一早起来,在郭悳冈的陪同下刚吃过早点,小岳岳就风风火火地跑来了:“师傅,周叔,随园有回话了!袁先生说今天暂停营业一天,要扫榻迎接华夏面王。”

扫榻?周栋听得有点牙酸,这词用的......不过也知道人家是爱讲古,这词得按古时的词义解才对。

郭悳冈哈哈大笑:“兄弟,我说什么来着,你这位华夏面王的面子够大吧?

走,咱们这就去随园,见识一下这位传说中的袁先生!”

巧得很,随园也在东城,就位于十刹海和地坛之间,若不是亲眼目睹,周栋根本无法相信在这寸土寸金的区域竟然有着一栋广阔庭院。

粉白色的墙壁、黄橙橙的琉璃瓦,院墙透着古旧气息;一枝红杏探出墙来,搬弄丽色、招引春风,透出骨子里的一片风流。

正门有匾无联,匾上也只有两个大字——‘随园’。

周栋和郭悳冈、于老师下了车子,刚刚走到门前,两扇大门便吱呀开启,门里面走出个一身青色唐装的年轻人,笑着看了看三人,却对周栋微微一拱手:“家父已经等待华夏面王多时了,三位请。”

如果只看他的做派,周栋还以为自己穿越时空到了古代呢。

过屏风走过遍植翠竹的前院,眼前就是二门了,只见门左右挂着烫金字体的一副对联。

上联写着,且拒庙堂寻国色。

下联是,只参性灵为野狐!

却是没有横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